贯通古今智慧,交织红绿华章。第二届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如约而至,新朋旧友从祖国的东西南北汇聚于首都北京。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哲学的绿色动能研究”课题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三生共赢’绿色发展道路研究”课题组、福建省茶叶学会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世界环境哲学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茶文化与环境哲学研讨会在北京潇湘大厦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跨文化对话与可持续未来,围绕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哲学取向,展开多元探讨,共谱时代篇章。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国文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强调本次会议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绿色发展为蓝图,通过跨文化对话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会议强调哲学思辨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中的重要性,呼吁各国学者共同为地球注入绿色动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建议成立世界环境哲学创新研究联盟、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平台。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身处生态文明转型的伟大时代,让我们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研究,加强合作,共同以哲学智慧照亮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主席孟繁志强调,环境哲学研究应立足中国实践,深化理论创新,促进中西智慧融合,加强实践导向以回应全球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伟奇肯定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委会的工作成效,对本次会议聚焦的环境哲学与生态文明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
本次会议设置两场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卢风教授评述了斋藤幸平否定绿色增长的观点,论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绿色创新和市场激励实现绿色增长的可行性,并以中国实践为例强调其现实意义。美国生态文明研究专家、《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前主编 Clifford Cobb(克里福 · 柯布)提出用中国的“无为”智慧,通过顺应自然发展规律、间接引导的环境治理方式,能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性解决方案。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认为环境哲学的初心和趋向是自然为本与向自然致敬,以自然为本、向自然致敬与人类应该具有的哲学涵养与道德姿态一脉相承,环境哲学需要凝练全球生态系统新变化的理念基础与价值坐标。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提出,需塑造生态文明的选民,即具有三重含义的——尊重造物、尊重他者、尊重自我,生态公民将是未来文明的第一批选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叶平教授指出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真谛在于荒野体验与理性认知的辩证统一。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探讨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伦理维度、基础和挑战,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气候责任原则和可持续发展。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生态文明研究》杂志主编王治河博士就后现代饮食哲学发表主旨演讲,认为构建一种强调食物与人的互成关系、推动食物行动主义的新型饮食范式,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北京大学徐春教授就天人合一的现代转化发表了主旨演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通过比较恩格斯和高兹的生态自然观,揭示二者差异的互补作用,为确立生态化社会主义的自然哲学基础提供理论启示。匈牙利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Attila Grandpirrre(阿提拉 · 格朗皮埃尔)挖掘全球土著文化(如毛利人的生命力概念)中的生态智慧,倡导回归以自然为中心的生命观,以应对当代环境危机。东南大学刘魁教授指出了当代环境认知的三大危机与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向;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怀特海研究中心杨富斌教授认为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哲学与有机哲学通过共同批判机械论和人类中心主义、强调整体性与关系性,并相互借鉴实践路径,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基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Robin Attfield(罗宾·阿提菲尔德)以线上视频的形式阐述通过协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应对全球环境危机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
下午的会议由主论坛、圆桌论坛及两个青年论坛等环节组成。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围绕环境哲学以及全球生态治理中的伦理困境与中国方案等多个主要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应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回应现实关切。环境哲学的使命,在于赓续学术薪火,深刻解答关于自然本底、美好生活、绿色发展与全球变局的核心命题,进而汇聚形成引领潮流的绿色思潮,以中国思想的磅礴之力,为世界生态治理指引方向。
会议闭幕式由《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专职主编朱凯主持。周国文教授作研讨会总结发言,推动新时代环境哲学的传承与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会专家共同商讨通过了关于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与环境哲学创新共同体的十点倡议:共担生态使命,深化哲学反思;汇聚全球智慧,搭建合作平台;推动理论创新,完善知识体系;促进文明对话,凝聚价值共识;培育青年力量,塑造学术新生代;加强学术传播,拓展国际影响;服务实践转化,助力全球治理;依托中国经验,展现大国担当;建设教育体系,普及生态理念;凝聚人类共识,共创绿色未来。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由周国文教授主持。会议讨论了推动成立“世界环境哲学创新研究联盟”“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平台”及“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与环境哲学创新共同体倡议”等相关情况,传达了研究总会的相关工作要求,部署了专委会年度考核与2026年计划等工作安排。
![]()
本次研讨会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深度对话,为环境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会议汇聚的宝贵思想成果,将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学理启示,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苗成建 刘佩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