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契
(1915年11月4日—1995年3月1日)
2025年11月4日是冯契先生诞辰110周年。
冯契先生原名冯宝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早年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他经过一生的沉思,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极少数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并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两种中国哲学通史著作。代表作有“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
冯契先生说:“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
让我们一同阅读冯契先生著作,体悟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
冯契先生相关著作
![]()
新版“智慧说三篇”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逻辑思维的辩证法》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即将出版
“智慧说三篇”含《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是冯契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为了给学术研究提供便利,更广泛地传播冯契哲学思想,在冯契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特将“智慧说三篇”结集出版。本版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冯契文集(增订版)》第一—三卷为底本,并做了以下修订工作:订正了原书字句上的少量错漏,为文中漏注出处的引文增补了注释,统一了参考文献的版本及体例格式。
冯契讲金岳霖哲学
冯契 著
978-7-5760-6250-2
69.8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契讲金岳霖哲学》汇集了作者对金岳霖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与评述。书中不仅梳理了金岳霖在认识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贡献,还探讨了金岳霖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会通,以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本书旨在通过冯契的独特视角,展示金岳霖哲学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展现冯契对金岳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30周年和冯契先生诞辰110周年。
冯契文集(增订版)
冯契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至1998年间,冯契先生的著作、论文、讲演录和哲学通信等汇集成十卷本的《冯契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近20年来,冯契的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为了给学术界研究冯契哲学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备的文本,201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发起并承担了文集增订版的整理工作,对前十卷精心校勘,订正错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没有收入文集的有关作品,编为第十一卷,除哲学著作外,还包含了先生早年创作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冯契文集(增订版)书目
第一卷: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本书主旨是讲基于实践的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特别是如何通过“转识成智”的飞跃,获得关于性与天道的认识。冯契先生在哲学史研究中,把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概括为四个: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理论思维何以把握普遍有效的规律性知识?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首先是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理想人格或自由人格如何培养?本书对上述问题作了系统的考察。
第二卷:逻辑思维的辩证法
本卷共有九章,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逻辑思维过程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形式的辩证法。作者对逻辑思维过程的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对他后来所说的“广义认识论”的四个问题的讨论: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如何培养理想人格?
第三卷: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本书系《智慧说三篇》的第三篇,主旨在于讨论化理论为德性,所涉及的主要是价值论问题。统贯全书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认识的辩证法贯彻于价值论领域,便表现为在创造真、善、美等价值的活动中,培养自由人格的德性。
第四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
本书由“绪论”和“第一篇(先秦)”组成。“绪论”首先论述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提出哲学史的定义:哲学史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其次论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首次正式表述了作者的广义认识论。
第五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
本书论述秦汉至隋唐的中国哲学发展过程。在汉代,哲学论争的中心是宇宙论上的“或使”、“莫为”之争和“形神”之辩。到了魏晋时期,围绕着“有无(动静)”之辩而展开本体论的探讨。魏晋南北朝以后,“心物”之辩成了论争的中心。
第六卷: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下)
本书论述宋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哲学发展过程。宋代以降,儒学主要以理学的形式重新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在这种趋势下,存在着不同学派的争论。这些不同学派的争论,是围绕着这一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和“心物(知行)”之辩而展开的。
第七卷: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续篇,论述了中国近代哲学(1840—1949年)的发展历程。这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继先秦和秦汉至明清之际以后的第三个大圆圈。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民族特点,以及中国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趋势。
第八卷:智慧的探索
本书是作者“文革”以后发表的论文、发言稿、序跋的汇集。全书以智慧学为中心,各篇都围绕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而展开。从内容看,收入的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知识与智慧关系的理论探讨;(二)关于逻辑与方法论的问题;(三)关于价值论和自由学说以及伦理学、美学的问题;(四)会通古今与比较中西。本书可以看作是《智慧说》的外篇。
第九卷:智慧的探索·补编
本卷收录了《智慧的探索》之外的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和两本小书——《谈谈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怎样认识世界》。这些论著写作和发表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但在内容上并非散沙一盘,而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本卷在内容上不仅和《智慧的探索》有着一致性,而且是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
第十卷:哲学讲演录·哲学通信
本卷包括作者生前所作部分哲学讲演的记录或提纲,以及作者同友人通信中与哲学有关的一些内容。收入本卷的71封书信基本上都写于80年代和90年代。这正是作者撰写并完成其哲学史著作和《智慧说》的时期。这些著作的读者或许可以从这些书信中得到很有启发的背景信息。
第十一卷:智慧的探索·补编续
本卷为文集新增内容,包括作者早年发表的书评、诗歌、为他人撰写的序或跋、作者同友人通信中与哲学有关的一些内容,以及散见各处未收入文集中的文章等。时间跨度很长,内容丰富,从中可一窥作者广泛的学术兴趣和不断发展的思想路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制作:陈文霞
关注并设为星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