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对于深入贯彻《建议》指导思想、全面实现“十五五”主要目标,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体现了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的必然要求
原则是在人们长期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的行为和决策准则或规范,是我们处理事务时遵循的基本原理或价值观念。“原则比利益更重要,因为原则决定了利益的价值”,说的就是原则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要体现,特别是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强调的是我们党基于初心使命和精神品格而形成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强调的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强调的是我们党基于实践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所形成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显然,《建议》提出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其中“坚持人民至上”直接来自“六个必须坚持”,其他几个坚持则是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等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要求。
正是基于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相结合,“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从根本上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也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行动指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即“两个十五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两个十五年”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显然,“第一个十五年”即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好涵盖了从“十四五”到“十六五”的三个五年计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世人瞩目、令人振奋,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十五五”时期既要上接“十四五”又要下连“十六五”,“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十五五”前后衔接、上下贯通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完成关键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任务,重中之重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的韧劲,将“六个坚持”重要原则落到实处,从而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从总体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内在联系看,“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尽管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和强调的不同侧重点,但它们从总体上构成了一个内在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既是体现“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是体现“怎么办”的方法论,系统深刻回答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以及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统领,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核心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重要保障。因此,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重中之重是要将“六个坚持”重要原则落到实处,从根本上确保实现“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统领,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而言的。“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集中体现就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不确定世界呼唤确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无疑是中国最大的确定性力量。这里的关键是要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当下,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通过筑牢党的全面领导的确定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夯实确定性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而言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这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的根本回答。“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特别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以及“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内容,这些都是将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落地的具体体现。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这是基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据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言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里的关键是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果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基本立足点,那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然,就当下和“十五五”时期而言,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这是基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并体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言的。从理论上讲,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主要目标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并且在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中都有相应的改革举措、创新思路。由此可见,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并通过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的成色很足,要求也十分明确。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核心要求,这是基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而言的。改革涉及体制机制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无疑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和核心。面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繁重而又复杂的改革任务,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就是要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铸就有效市场,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铸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结合和理想状态。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重要保障,这是基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而言的。“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在重要原则中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题中应有之义。《建议》将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纳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将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纳入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显然,这些都是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总之,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原标题:《解·读|“十五五”必须遵循“六个坚持”重要原则,既体现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郭庆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