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黔驴技穷的迪尔现在继续更新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组建的杂牌新编部队,这回要介绍的是第35步兵旅团。
第35步兵旅团于1950年9月15日组建于韩国全罗北道首府全州市,据1950年9月30日在公州被捕获的该旅团第1步兵大队3中队队长赵万烨(조만엽,26岁,咸镜南道文川郡人)上尉招供,该旅团军官大多来自第2步兵师团,比如改任旅团长的李承镐(이승호)大校,之前就是第2步兵师团4联队的一名军官。而赵上尉自己本身也是第4步兵联队的一名补给军官,之前于7月28日在战斗中负伤,9月13日伤愈归队后,并与其他四名尉官一起被安排到第35步兵旅团任职。
![]()
新入伍的人民军新兵
据赵上尉介绍,第35步兵旅团下辖四个步兵大队、一个冲锋枪中队、一个反坦克中队、一个野战炮兵中队及一个警卫中队,编制总兵力8000余人,实际报到5000余人。来报到的该旅团官兵绝大多数都是南韩预备役人员和由韩国人组成的人民义勇军,其中估计只有10%的人是真心为人民军服务,其余90%的人都是被强行动员而来,因为按照各地新成立的地方人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所有20-30年龄段的韩国人都应响应征召,否则就将面临入狱和没收全部财产的危险。
赵上尉还介绍说,第35步兵旅团的每个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以赵大尉的第3步兵中队为例,该中队共有军官6人、士兵士官149人,装备有步枪139条(每条弹药100发)、手枪5支(每支子弹14发)、冲锋枪34具(每具子弹280发)、轻机枪12挺(每挺子弹300发)、重机枪2挺(每挺子弹1500发),这样加上其他大队直属单位的人员,一个步兵大队理论上可以达到军官38人、军官军士700余人的规模。
另一名有记录的第35步兵旅团被俘军官则是1950年10月3日在忠州被捕获的该旅团第6步兵大队1中队队长金福万(김복만,21岁,咸镜南道兴南市人)中尉,他同样也是一名伤愈出院军官,之前曾是第105装甲师团206机械化联队3大队8中队3小队1分队队长,8月8日在倭馆渡河战斗中负伤,9月23日出院后被分配到第35步兵旅团第6步兵大队任中队长,担任该大队队长的则是25岁的张得秀(장득수)少校。
![]()
人民军的爬山训练
据金中尉观察,虽然他下部队时仁川登陆已经过去一周,但第35步兵旅团的组织工作仍显得异常混乱,绝大部分官兵手中所拿到的仅有新赶制的人民军军服,除了军官们随身配备的小手枪外,其他编制内的轻重武器几乎完全没有到位。虽然金中尉声称,他在9月25日才收到旅团司令部发出的向北撤退的命令,在与他同一天去旅部报到的赵上尉早就看出了当前形势极为不妙,并在离开旅部后马上丢下部队向北逃跑,为了以防万一,赵上尉还在途中捡了一张美军空投的“安全证”。
由于人民军第1军团在洛东江战线上的全面瓦解,第35步兵旅团也不得不于9月25日发布了向北紧急撤退至清州的命令,尽职尽责的张少校和金中尉直到这时才带着手下官兵们向北撤退。9月30日,在抵达忠清南道首府清州市后,他们发现这里也处于混乱之中,旅团司令部早已不知去向,张少校于是宣布第6步兵大队就地解散,并建议手下的韩国新兵们跟着他一起退往朝鲜,留下来的话肯定会被美军杀害,但只有少数韩国人选择继续跟随他。
![]()
在大田被俘的人民军官兵
之后赵上尉、金中尉先后被俘投降,那么退往清州的第35步兵旅团残部最终去了哪里?据1950年11月26日在春川被捕获的人民军第31步兵师团2联队2大队4中队后勤小队炊事员金元吉(김원길,27岁,全罗北道完州郡人 )下士招供,第35步兵旅团主力从清州继续向北撤退时,只剩官兵250余人,包括100余名原人民军官兵及150余名被征召的韩国新兵,该部随后遁入小白山脉并继续向北游击,并于11月20日在新垈里地区游击时挫败了一次韩国军警的围剿。
1950年11月25日,第35步兵旅团残部在铁原地区与人民军第15步兵师团48步兵联队会合,这两支部队后并入第31步兵师团,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