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第2军司令部决定派遣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分别从津浦线和胶济线南侵。
第五师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垣师团,它创建于明治维新时期,参加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多次大战,是日军最早的7个师团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4个机械化师团之一,因中国人所熟知的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而得名。
板垣师团人员素质高,装备先进,战斗力强,战术水平高,一直都是日军主力,它在各个战场都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故而号称“不可战胜”,被誉为“刚军”、日本最优秀的军队。
1938年初,随着韩复榘主动撤离山东,第五师团得以占领济南和蒙阴等地,而板垣师团也占领青岛等地。
同年2月,板垣师团主力大举南下,进攻距离台儿庄90公里的鲁南重镇临沂,准备与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汇合,然后迂回徐州。
临沂如果不保,台儿庄就危险了,李宗仁便调兵遣将,庞炳勋和张自忠奉命出征。
当板垣师团抵达临沂时,猛然发现对手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番号七零八落,人员也不多,武器装备跟自身相比也有差距,就连补给线都被掐断了。
怎么看,中国军队都没有胜算,但板垣师团却在此战中折戟沉沙,一战损失4000多精锐,被打得抬不起头,板垣征四郎颜面扫地,差点一口气没缓过来。
要知道,此前板垣师团可没这么窝囊过,那它为何会败给中国杂牌军呢?
01
此次进攻临沂,板垣征四郎做了充分准备,先后集结了三四个联队外加伪军刘贵堂部,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人,板垣师团主力尽出,誓要拿下临沂,从而与第十师团围攻台儿庄。
此前,由于韩复榘主动放弃山东,使得第五战区的军事部署成为一堆废纸,军事调度也出现了极大困难,好在板垣师团行动速度不够快,李宗仁才有时间进行部署。
李宗仁对临沂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知临沂一旦丢失,日军左右翼就可以相呼应,那徐州防线就形同虚设了。
然而,国军主力部队都布置在徐州附近,临沂由谁去防守,是李宗仁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终,李宗仁将庞炳勋的第3军团调往临沂,但第3军团建制并不完整,只有一个40军军部和一个39师,且39师只有一个两个主力团和一个补充团,全军团总计5个团,共计1.3万人。
第3兵团的物资装备尚可,有轻重迫击炮60门,轻重机枪660挺,掷弹筒200个,山炮4门,另有马200匹。
李宗仁也知道光靠第3兵团这点兵力,有点勉为其难了,便又将抗日名将张自忠的第59军紧急调往临沂支援第3兵团。
不过,第59军的建制也不完整,只有两个师即第38师和第180师,全军也只有10个团2.2万人。
从装备而言,第59军也还算不错,捷克式装备比较多,主要以轻机枪为主。
虽然第3兵团和第59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在中国军队中还可以,但跟装备精良的板垣师团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尤其在重武器方面比较缺乏,且没有空军支援。
除了第3兵团和第59军之外,临沂还有张里元的地方保安团、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以及部分增援部队,总兵力达到了4万人左右,但这支部队是临时拼凑的,相互之间缺少配合,且李宗仁给他们组织防御的时间太短。
正如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在军事会议上所说:
在一般情况下,59军以急行军到此,非常疲劳,似宜稍作休息,再与敌人作战。
现实情况却是,张自忠抵达临沂时,战争已经打响了,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原来,张自忠抵达临沂前,板垣师团先头部队已经进行了三次试探性进攻,发现临沂的中国守军似乎组织混乱、防守松散,便计划用三天拿下临沂。
此后,板垣师团向临沂发起大规模进攻,在强大的炮火攻势下,第3兵团两个团在沂河东岸苦战十小时后被迫撤退,损失超过三成。
就在第3兵团苦苦支撑的时候,张自忠带着59军来了,他的部队虽然急需休息,但他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且敌我装备差距比较大,必须利用夜战、近战才能奏效。
因此,张自忠决定转攻为守,主动向板垣师团发起进攻。
02
3月14日夜,张自忠与庞炳勋商议决定,由庞炳勋在正面顶住敌人,防守临沂城及东南要道,他则从侧翼发起进攻。
到了后半夜,张自忠率59军偷偷渡过沂河,向正在熟睡中的板垣师团发起突然进攻,板垣师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仓促应战,经过一夜激战,板垣师团损失1000余人。
板垣师团压根没想到,一个中国杂牌军,竟然敢向日军精锐主动发起进攻,这不是送死吗?
天亮后,板垣师团的反击开始变得猛烈起来,双方展开近距离混战,在沂河两岸反复冲杀,战线呈现犬牙交错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逐村、逐屋进行争夺,几度形成白刃战。
又经过一天的战斗,板垣师团损失了不少人,但59军损失更大,排长、连长几乎全部易人,营长也伤亡近半,伤员很多且得不到救治,沂河两岸焦土几十里,到处都是尸体。
战至16日,李宗仁认为59军损失太大,建议暂时撤退,张自忠却说:
我军伤亡很大,敌人伤亡也大。敌我双方都在苦撑,战争的胜利,决定于谁能坚持最后5分钟。既然同敌人干上了,我们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场,不打败敌人誓不罢休!
正如张自忠所言,这个时候就得拼意志力了,板垣师团没想到59军决心这么大,而近距离交战使得他们的飞机大炮派不上用场,等于是战斗力减半,无奈只得硬拼。
16日夜,张自忠率全军向板垣师团发起空前规模的进攻,疲惫不堪的板垣师团在59军的反复冲杀下乱作一团,枪声四起,喊杀声冲天,59军将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敌厮杀,他们前赴后继,哪怕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
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到17日凌晨四时,59军攻克板垣师团全部主阵地。
恰在此时,坚守临沂的庞炳勋抓住有利战机,适时率军出击,向板垣师团侧背发起进攻,以配合正面作战的59军。
当时,庞炳勋的第3兵团情况很不好,此前与板垣师团作战,已经有三个团失去战斗力,且城内缺乏食物和水,弹药也很紧缺,几乎要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战机,庞炳勋带着所有人马从三面向板垣师团发起进攻,重创想要渡河的第11联队第3大队,歼其大部。
板垣师团自打进入中国以来,就没遇到过这么猛烈的进攻,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玩命,完全被吓傻了,只得选择南撤。
就这样,经过数昼夜战斗,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但自身损失很大,仅59军就减员6000人,板垣师团则损失2000余人。
03
张自忠和庞炳勋在临沂取胜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下令嘉奖,但李宗仁对形势出现了误判,认为此战过后,日军不会组织大规模进攻,临沂短期内可保无虑。
于是,李宗仁大手一挥,将59军调往台儿庄防御,只留下第3兵团继续防守。
3月20日,张自忠率部开拔,临行前将一个旅留下来配合庞炳勋作战。
第二天,板垣师团得知59军被调走,留守的第3兵团兵力薄弱却未得到补充,便大喜过望,连忙掉头向临沂再次发起进攻,第3兵团只得且战且退。
眼瞅着敌人就要杀到临沂城了,庞炳勋急得不得了,当即绕过李宗仁给蒋介石发去电报:
职军苦战月余,伤亡甚众,官兵疲劳,临沂危急。
蒋介石骂了句“娘希匹”,就给张自忠发去电报,让他不要去台儿庄了,就留下来配合庞炳勋消灭来犯之敌。
当时,张自忠已经抵达费县,接到电报后马上折返,刚好遇到第3军团从桃园、三官庙败退,59军先头部队180师马上投入战斗,又杀了板垣师团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收复桃园,后续38师赶到后战果进一步扩大,接连收复南北道、红埠寺、营子、盛庄、古城等地。
但是,胜利只是暂时的。
3月26日,板垣师团倾巢而出,向桃园等地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全线败退,第3兵团损失到只剩下几千人,而59军的损失也很大,临沂危在旦夕。
紧急之下,坐镇临沂的徐祖诒向李宗仁发去电报,让李宗仁赶紧派援军,要不然临沂不保,李宗仁当然知道形势危急,但他手上的部队都在台儿庄,根本无兵可派。
恰在此时,李宗仁得知一个消息,第111师333旅和第13军骑兵团刚刚抵达战场,他便连忙下令此二部紧急支援临沂。
333旅和第13军骑兵团来到临沂后,庞炳勋和张自忠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就这么点兵力,简直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张自忠只得硬抗,硬是守住了临沂,但能坚持多久,他也说不好。
正当失败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军队倾斜时,张自忠却突然接到战报:板垣师团开始撤退了!
原来,第十师团在台儿庄陷入包围,日军第2军司令部集令板垣师团主力绕过临沂直取台儿庄,只留下两个支队牵制临沂守军即可。
得知这一消息,庞炳勋和张自忠非常高兴,但又隐隐担忧起来:板垣师团主力奔赴台儿庄,台儿庄战局是否会受影响,临沂之战的作用,不就是了牵制板垣师团吗?
尽管感到担忧,但在板垣师团两个支队的牵制下,张自忠却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向台儿庄进发。
张自忠有此担心可以理解,但好在整个战局并未受影响,因为板垣师团早就接到增员台儿庄的命令了,正是他和庞炳勋的顽强阻击,才拖延了板垣师团主力南下的时间,为台儿庄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04
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日军仍然不死心,开始调兵遣将,再次发起进攻。
4月11日,板垣征四郎派遣四个联队总计万余人,再次向临沂发起进攻,他还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在19日前拿下临沂。
16日,板垣师团向临沂发起猛烈进攻,庞炳勋、张自忠带着残破之师在城外阵地上坚持战斗,到18日时临沂被三面包围。
19日凌晨,临沂城外所有阵地丢失,第3兵团一部向城南转移,一部在城内与日军打巷战,城外的59军则往卞庄以南长城村鹿山东一带撤退。
又经过一天战斗,城内坚持战斗的第231团损失近千人,加上之前的损失,基本丧失战斗力,在掩护保安团撤退后,自己也撤出城外,临沂城被日军占领。
临沂虽然丢失了,但战略目的已经达成,蒋介石并未责怪庞炳勋、张自忠,而是下令嘉奖:
两军苦战逾月,迭奏“虎外里胃”功,以战机切迫,未能调回休养补充,至未轸念,仰即转谕慰劳,并体念时艰以最后之努力,完成两军光荣之战绩为要。
经过临沂临沂之战,第3军团元气大伤,只剩下不到800人,59军也好不到哪里去,38师仅剩下3000余人,被缩编为一个旅继续执行任务;180师稍微好点,还有6000人,得以维持建制。
板垣师团三次大规模进攻临沂,前后出动了近两万主力,最终损失了4000余人,这样的损失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在50余天的战斗中,板垣师团虽然夺取临沂,但面对实力较弱的中国杂牌军时,却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可以说是颜面扫地,板垣征四郎气得差点一口气没缓过来。
尤其在板垣师团一攻临沂时,可以说输得很狼狈,本打算三天攻下临沂,却反遭张自忠痛殴,最终被迫撤退。
这是板垣师团在中国战场的第一次败仗,虽然它最终拿下临沂,但临沂之战对它造成的消极影响却很大。
临沂之战结束后,板垣师团因损失太大,没有按时完成战略任务而受到指责,于9月被日军大本营降为预备队。
1939年12月,板垣师团又被调到华南作战,参与攻占南宁的战争,或许是因为临沂之战的阴影挥之不去,板垣师团在面对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时,表现得十分糟糕,死伤了4000余人,21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军官死伤数十人,可谓元气大伤。
此后,板垣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但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莫尔兹比港攻坚战中遭遇惨败,不得不退往平壤补充兵源。
可以说,板垣师团的没落始于临沂之战,这个日本精锐之师,之所以会被中国杂牌军击败,不在于它自身实力不行,而在于在它面对的所谓杂牌军,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以及远强于自身的战斗毅力。
临沂之战前,板垣师团见到的中国军队,要么不战而溃,要么一击即溃,总之没什么难度,让它误以为中国军队就是不禁打,可他不知道中国其实有能战之军队,能战之将领,庞炳勋、张自忠就是优秀代表。
板垣师团急于取胜,轻视中国军队,让庞炳勋、张自忠看到了机会,等它反应过来时,中国军队也已经拧成一股绳,他们众志成城、誓死杀敌,哪怕牺牲自己,也要守住临沂。
因此,击败板垣师团的其实不是杂牌军,而是中国人不怕死的精神,它失败了可以退回去,但中国人失败了就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