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嘉宾合影
10月30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书法家协会、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首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彭艺,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叶培贵分别致辞;入展作者代表李钊发言。开幕式由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田静主持。
![]()
![]()
开幕式现场
张潇羽表示,希望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书法家协会以本届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重点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本,二是坚持守正为基,三是坚持创新为要,将书法艺术深度融入首都发展格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书法的深厚力量。
![]()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向首都博物馆捐赠书法长卷
马新明表示,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始终高度重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艺术家成长成才、服务群众文艺需求、服务国际交往交流的职责使命,希望首都广大书法家继续勇担文化使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耕古都文脉、彰显时代精神、坚持服务人民、追求德艺双馨,用笔墨丹青展现中国气派、北京特色,书写时代华章,为文化强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
北京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张世俊、段志华向入展作者代表颁发入展证书
彭艺表示,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团诸位艺术家的慷慨捐赠,不仅丰富了首都博物馆的艺术典藏体系,更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人们讲述汉字之美、书法之魂,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中华文化的守护与创新。
![]()
启动仪式现场
叶培贵在介绍展览情况时表示,此次展览延续了上届“篆书源流”精品展“学术与创作并重”的传统。展览通过展示两汉、三国至唐、明清,以及近代的隶书拓片、墨迹、实物等珍贵文献,结合特邀题跋和入展作品的深度解读、隶书演变过程的科普,以及将举办的“隶书源流”书学讨论会,让大家深切感受隶书从秦代狱吏的“佐书”到汉代庙堂之器的演变历程。这种“展论结合”的形式,既是对隶书艺术的学术梳理,更是对中华文脉的深情致敬,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展览的学术性与参与性。
![]()
![]()
展览现场
入展作者代表李钊分享了自己书法学习经历和体会。他表示,入展本届书法篆刻精品展,不仅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书法实践探索提出的更高要求。
![]()
![]()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征稿方式。现代部分,面向社会共收到774件书法投稿作品,经过评审委员会初评、复评、审读,筛选出115件作品入展。传统部分,展出历代隶书作品81件,上至两汉,下及近代;既有拓片,又有墨迹;既有纸本,又有金石,展出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隶书拓本,大多数为传世最旧本或乾隆前拓本。实物展出收藏家周季木旧藏的东汉《履和纯残石》、史树青鉴定的汉代《千金氏藕心钱》等流传有序的作品。墨迹展出王时敏、伊秉绶、何绍基、吴让之、徐三庚等近50位大家的精品之作。同时,展览邀请56位书家为《汉廿四字吉语砖拓片》《永和九年砖砚拓片》《阳信宫盆拓片》题跋,请他们解读古典、开拓当下。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
![]()
展览现场
编辑 | 闫 君
摄像 | 闫 君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