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考古消息:在青海玛多县尕日塘高原,发现一块来自秦朝的石刻。
这块石头没多大字数也不多,却一下子把大家的目光拉回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因为它不仅提到了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药的事还和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人物徐福,发生了微妙的呼应。
![]()
一个是西去昆仑的方士团队,一个是东渡大海的 “求仙船队”,两条看似不相干的路径,被这块石头串联了起来。
那徐福东渡到底是虚构的传说,还是被历史尘封的事实?而日本文明的起点,又是不是真如某些人说的那样,与中原毫无关系?
秦始皇的边疆算盘,比我们想的远得多
故事要从那块石头说起,当年发现它的时候,谁都没太在意。它就静静地躺在扎陵湖边上,表面风化严重,字迹模糊。
![]()
直到青海一位教授在实地考察中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才有了后来的事情。接下来几年,专家们取样分析石材成分,用高科技手段还原字迹,最终确认:这是一块秦朝时期的官方刻石,记录的是秦始皇三十七年派 “五大夫翳” 带人去昆仑山采药的情况。
别看这事听起来像是古代版的 “户外探险”,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秦朝能从咸阳一路向西,走到青海这片高原地带,本身就说明他们不仅掌控了中原,还不断向边疆推进。当时没有铁路、没有导航,靠的全是人力和组织能力。
能把一支方士队伍送到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采药,后勤保障、道路建设、队伍管理,缺一不可。秦始皇身上有很多标签,有人说他暴政,有人说他统一六国,但有一点没人否认: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
他不光要统一文字、度量衡,还要管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百姓。传说他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为了这个目标他修建了陵墓,还派人上山入海找 “仙药”。这块青海的石刻就是他 “神仙工程” 的西线部分,在同一时间,另一个方向上的人物,也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徐福:带着梦想出海的人
说到徐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那不是个传说人物吗?” 但如果说秦刻石让西线的 “求仙路” 有了实物证据,那东渡大海的徐福也就不再只是传说中的角色。
![]()
徐福出身齐地,精通方术也懂点医术,在当时算是有点名气的 “知识分子”。秦始皇找他是因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找到传说中的 “仙山”,带回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神药。
于是徐福带着一大批人出发了,这其中不光有童男童女还有不少工匠、农人、医师,带着一整套 “生活系统” 出海,你可以把他理解成古代版的 “文明输出队伍”。
如果只是这样那徐福的故事可能也就停留在《史记》里,问题是他出海之后就没再回来,而在他 “走失” 的方向日本,早在此前约公元前 3 世纪就已有来自东北亚的弥生人带来稻作、青铜器、铁器等文化元素,形成了自身文明发展的基础。
![]()
徐福东渡的传说与这一文明交流脉络在时间线上存在错位,现有考古与基因研究显示,构成现代日本文明基础的文化要素主要源自更早的弥生时代移民而非徐福团队的直接引入。
而且不只是技术上的变化,日本多个地方还保留着关于徐福的传说和遗址。有的地方建有徐福庙,有的地方有 “徐福船靠岸” 的传说,还有地方把他当作 “带来文明的人”。
![]()
徐福知道皇帝要的 “仙药” 可能根本不存在,与其空手而归,不如带着人马另谋发展,而他 “失联” 之后的那些文化遗迹传说,也许正是这种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结合的产物。
日本的否认让问题更复杂
如果说秦刻石和徐福东渡让我们重新思考秦朝的 “地理野心”,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更敏感了:这段看似属于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会在日本引发争议?
其实早在近代日本崛起的时候,部分日本学者就开始强调 “日本文明独立发展” 的说法,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本土生长、与中国无关的。这种观点也叫 “独特文明论”,背后其实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形态需求。
![]()
但这并非日本学界的统一认知,实际上日本学界对徐福传说及中日文明关联存在多元探讨,不少学者通过考古、历史文献等研究客观梳理两国文明交流的脉络,并非 “官方学界普遍否认” 的单一态度。
这就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民间还在祭拜徐福,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碰撞,这种差异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传说与学术研究的不同维度属性。
青海的那块石头,证明秦朝确实有能力组织远距离行动。徐福东渡,从组织方式到行动规模,和西行采药一脉相承。
![]()
再加上日本本土考古出土的器物和基因研究所显示的大陆移民痕迹,种种线索拼在一起,印证了古代中日之间存在密切文明交流的史实,但徐福个人是否抵达日本、对日本文明产生实质影响,仍缺乏直接实证支撑。
从中国的角度看徐福更像是中日文化交流传说中的标志性符号,他所代表的古代中国与周边区域的探索与交流精神,值得重视;
但将其视为 “第一位‘走出去’的文化传播者” 并赋予文明起源层面的意义,则需要更严谨的史料与考古佐证。
一块石头,揭开了千年文明的另一层面
我们过去总以为秦朝的边界就停在中原附近,最多到达北方草原和南方山区。]现在看来秦始皇的触角早就探到了青藏高原,甚至通过徐福东渡的探索行动,展现了对东海之外世界的关注。
![]()
这是一种文明布局,他派人去西边采药,是为了破解人类生命的奥秘;他让徐福出海,是在寻找 “仙山”,但从今天视角看,更像是一种跨海探索与交流的尝试。
徐福探索的执行者,带着人、技术和希望出发的传说,最终演变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记忆符号。即便今天还不能百分百确认他的每一步路线及实际影响,但这一传说背后所蕴含的古代文明交流愿景,已经成为东亚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
那块被风吹了两千年的石头,让我们看清文明从来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不断流动中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秦刻石就像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秦朝的边疆观连通了徐福东渡的传说线,也印证了东亚文明自古互联互通的史实,历史是由一块块证据拼出的事实。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鉴定为真 国家文物局命名:尕日塘秦刻石》,2025年9月15日报道 光明日报:《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2025年6月8日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