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们可能有点不理智”,就像一颗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涟漪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围绕中国稀土出口管控的这场中美较量,让世界见证了规则、底气和话语权在全球格局中的真实较量。特朗普罕见松口,承认中国出其不意的反制清单让美国“有点失去理智”。
![]()
变局之下
2025年,国际贸易领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一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关于稀土关键金属及其全产业链的出口管控清单。乍看之下,这不过是又一次资源领域的行政举措,但它的内容和指向不容小觑。
中国将五种稀土关键金属以及相关的加工设备、技术图纸和工艺路线一并纳入出口管控对象。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两点:一是“对涉军转口不予批准”,二是“对含有中国元素的成品可实施逆向追溯管理”。
![]()
这两条表述,直接把矛头指向那些试图绕过中国管控体系的国家和企业。第三国转口、成品混装、产业链外延,全都被堵得死死的。
消息一经发布,五角大楼、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军采购系统第一时间紧急开会。波音、雷神等美国军工巨头的订单风险迅速上升,整个供应链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紧张。
欧美清洁能源、半导体、军工企业纷纷感受到压力,连日本高端磁体行业都因原材料依赖中国而受到波及。各国专家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一次资源层面的管制,更是中国将“制度设限”推向全球供应链的标志性动作。
![]()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随后作出表态,强调所有行动均符合联合国规章和中国法律,是例行监管措施,并未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国际市场早已感受到寒意,供应链重构的压力像海啸一样扑面而来。
白宫失衡
中美之间的博弈,从来不只有表面上的针锋相对。中国的反制清单一出,美国方面的反应从最初的高调威胁,逐步转为现实考量。特朗普在多个公开场合的表态,成为本轮较量中的最大“变调”。
![]()
在釜山会晤结束后,特朗普接受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专访。他主动提及中美间的激烈交锋,罕见承认“我们当时的处理,可能有点过激”,甚至用上了“有些失去理智”这样的词。他坦言,最终还是不得不靠加征关税来应对中国的措施,但高额关税难以为继。
这一转变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财经频道的评论员们纷纷分析特朗普的“情绪断裂”是否意味着美国策略已然失控。与此同时,专家直言,这张反制清单对美国产业链的穿透力远超预期,传统的“关税威胁—谈判妥协”模式已经失灵。
![]()
美国政府内部也迅速调整应对策略。10月15日,原计划针对中国的贸易磋商会议临时修改议题,从“如何施压中国”转变为“如何缓和影响”。美方开始重新审视对中国“敏感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条件,并不排除进一步限制美国软件对中国生产线的支持。
10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外宣布中美正在朝协议方向推进,月底前有望形成新的框架。在吉隆坡举行的会谈里,美方作出承诺,将取消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关税,同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为期一年,展现出一定缓和经贸紧张态势的姿态。特朗普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极高的“谈判满意度”,对外宣称“达成了非常好的协议”。
![]()
但中国方面却保持克制,强调出口管控只是依法依规的例行动作,并未做出所谓的“善意让步”。中美双方在表面缓和的背后,实际是各自坚守底线、博弈不断升级。
规则较量
贸易战从来都不只是数字的游戏,背后拼的是规则设定和制度优势。中国这次的策略,远不止于“卡脖子”,而是通过全面制度化的出口管控,将博弈推入全新的范畴。
![]()
以出口许可证为核心的管制体系,让所有含有中国原材料或技术的产品,不论在哪里组装,都必须溯源、申请许可。这种模式让欧美军工、半导体、清洁能源企业无处可逃,也让全球市场不得不重新思考供应链的安全感。
对比来看,美国一贯以口头威胁和情绪施压见长,但缺乏系统性规则支撑。尽管美国试图模仿中国出台出口限制,甚至威胁限制美国产软件出口,但法理和技术链条的缺失,让这些措施难以形成真正的壁垒。
![]()
2025年中国试点稀土出口审核,全球市场价格曾一度暴涨。本轮管控措施更细致、更强硬,直接引发了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日本、韩国、欧洲的企业纷纷陷入观望,担心被波及。美国国内舆论也逐渐从“可以扛住中国压力”转向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度反思。
中国的应对思路是“用规则赢得主动权”,而不是单纯依靠资源层面的优势。通过法律体系、技术管控、逆向追溯等制度安排,建立可执行、可追责的技术链,形成“只要用我的体系就得遵守我的规则”的格局。
![]()
心理战升级
特朗普本人的“破防”表态成为这场博弈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习惯以强硬形象示人的他,突然松口“有些失去理智”,不仅在美国舆论场引发热议,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中美间的话语权变化。
美国财经媒体普遍分析,这种情绪上的失衡,显示美方在应对中国策略时缺乏有效预案。过去的“威胁—反制—妥协”模式被中国的制度创新所打破,特朗普“认栽”式的发言,实则是对白宫控局能力的间接否定。
![]()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反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认错,更像是在给国内外观众一个交代。他一方面释放缓和信号,另一方面仍然不放弃对中国追加新关税的可能。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如何平衡对华强硬与现实利益的争论愈发激烈。
中国方面则采取了“听其言,观其行”的策略,没有被美方的情绪波动所左右。官方强调,如美方再次变卦,中国有能力、有手段进行进一步反制。全球市场也在密切关注中美后续博弈的每一个细节。
![]()
未来展望
2025年,世界正处在一场大调整的关口。中美围绕稀土、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较量,既是权力的比拼,也是规则与秩序的再分配。
短期内,双方在部分领域达成了阶段性妥协,但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焦虑、技术脱钩的趋势、各大经济体的产业重构,都在以极快的速度推进。
![]()
国际权威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中美双方在稀土、半导体、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利用制度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巩固主动权,美国则在加速本土化和技术壁垒的搭建。全球企业需要适应更加复杂且变化迅速的大环境,灵活调整自身战略。
对于中国来说,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技术自主能力,完善出口管控体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国际博弈中,不仅要守住自身底线,更要善于利用规则和话语权,化被动为主动。美国则面临如何在强硬与合作中寻找平衡点,避免战略误判带来更大代价。
参考资料:
《商务部公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公告》·商务部·2025‑10‑09
《商务部公告2025第61号: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商务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中方相关经贸政策措施情况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