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十几年前,打开电视,无数人都能哼出那句广告语:“家有海天,好味自然来。”
那时候的海天酱油,是厨房的标配,是餐桌上的味道担当。
无论是餐馆后厨还是老百姓家里的一瓶酱油,十有八九写着“海天”。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靠国民信任撑起的调味品巨头,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5300亿市值的巅峰,跌到蒸发近5000亿。
它的创始人庞康,也从中国酱油首富,跌成了被舆论围攻的企业家。
![]()
有人说,海天输给了同行,也有人说,它败给了消费者。
但真相远比这两句话更复杂。
提起调味品,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天。
这个源自广东佛山的品牌,曾经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庞康毕业后进入佛山市珠江酱油厂(海天味业前身)担任技术员,深入参与黄豆筛选等全流程。
![]()
1984年,改革开放浪潮中,庞康敏锐发现海天酱油因产能不足导致市场供不应求。
他说服厂长申请贷款扩建生产线,这使厂子产能提升,凭借这一成绩,他的仕途一路高升,1988年国企改革时庞康出任总经理,正式掌握企业管理权。
而庞康当上总经理后带领海天真正起飞。
![]()
上任后庞康在行业内导入品牌识别系统,将“海天”从区域性商标升级为全国性品牌,并注册英文商标布局国际市场。
1999年,庞康认识到广告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央视砸重金投广告,这也使得海天成为首个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的酱油品牌。
![]()
正是这一次广告投入使海天品牌认知度迅速提升,海天很快占据全国超六成市场,几乎家家户户离不开它。
时间来到2014年,庞康带领海天酱油上市,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
庞康提出“5年再造一个海天”计划,2018年提前实现营收170亿元目标,较2013年翻倍。
![]()
同时,他推动产品出口至全球多个国家,在美国主流超市与亨氏等国际品牌竞争。
2022年国庆期间,一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舆论风暴将海天味业推向了悬崖边缘。
有网友曝光海天酱油“国内外产品配料表差异”截图,对比发现,海天销往日本的酱油产品配料表中仅有水、大豆、小麦等天然原料。
![]()
而国内销售的部分产品却含有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于是“海天给外国人吃纯天然酱油,给国人吃添加剂酱油”的说法迅速发酵。
这一事件导致海天酱油一夜之间陷入“双标门”争议,短短数日,海天味业股价连续下跌,市值蒸发数百亿,昔日“酱油茅”的光环碎了一地。
![]()
在舆论风暴压力下,海天味业回应回应核心质疑。
海天首先明确“国内外市场均有含添加剂和零添加产品,产品档次根据当地需求设定”,并公开了国内外产品的详细标准。
而后面海天更是邀请农学专家、媒体和消费者代表深入原料产地,全程公开种植、检测、运输环节,用透明化操作回应“原料品质”质疑。
![]()
但是无论海天酱油怎么”澄清“,消费者就是不信。
市场的惩罚来得更迅速而猛烈,海天味业股价从80元区间跌至60元附近,市值缩水超千亿元。
线下商超更出现部分消费者抵制现象,而它的竞争对手千禾味业等主打“零添加”的品牌销量逆势增长,千禾味业甚至公开表示其零添加产品收入占比已超50%。
![]()
而海天酱油看到此情况赶紧调整对策,海天依托科研优势推出200余款健康趋势产品。
其中涵盖有机、减盐、营养强化等多个品类,其中针对缺铁性贫血人群的铁强化酱油捐赠给25个县区的65万名学生。
为贴近年轻消费者,海天推出“万能汁料”系列和小份量产品,甚至跨界推出酱油冰淇淋等创意产品,通过“线上互动+线下快闪”模式重塑品牌形象。
![]()
但这些都收效甚微,口碑已经赢不回来。
像海天酱油这种食品行业翻车的不在少数,三鹿奶粉、鸿茅药酒等等,都觉得自己把企业做大了可以”为所欲为“,但结果最后都会被市场所抛弃。
海天酱油这场危机让各个企业看清了健康消费的趋势,也懂得了品牌信任的脆弱性,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没有永恒的“神坛”,只有持续的自我革新。
海天酱油用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企业只有以品质为基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尊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