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蓝天白云下,一架架飞机从海南美兰机场起飞降落,停机坪旁的维修厂房中,12架来自全球各地的飞机有序排列,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维修工手持工具穿梭其中。
“这里被称为全球飞机维修的‘4S店’,承接了20多家境外公司在内的百余架次进境飞机大修和喷涂业务。”海口空港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海烨介绍。
为什么海南能成为全球飞机维修基地之一?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和地理优势,如何助力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绽放异彩?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深入海南,探索自贸港书写的开放新故事。
走进海口空港飞机维修基地,现代化的维修厂房整齐排列。自2022年正式投产以来,这里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飞机维修中心。“截至今年8月底,该基地已完成超2300架次飞机维修、超270架次整机喷涂及5.8万件航空零部件维修。”王海烨向记者展示着维修基地的“成绩单”。
为何这里能吸引全球飞机来维修?一方面,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航线近可“面向东盟、发展日韩、兼顾南亚”,远可“通往欧洲、中东、非洲”的特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来客;另一方面,进境维修免保证金、暂时进境维修允许内销、维修航材保税等自贸港优惠政策,也为客户节约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原辅料‘零关税’货物进口申报的政策,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降低,更推动了企业供应链的提质增效。”海南航空采购部副总经理胡滔表示,作为自贸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自2020年至今,海南航空累计进口了发动机、空气循环机等16批次航材,涉及货值约3.5亿元,节省关税及增值税超过5000万元。
自贸港建设,人才是关键。在海南省儋州市,一所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正在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于2023年在海南省儋州市创办,是首所德国公立大学在中国境内独立办学的大学。
德方独立办学的特点,让学校在学历认证与国际交流上更具优势。“凡在校期间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如果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前顺利完成各项考核并达到德语B2及以上水平,可选择赴德国比科大交流学习一年。在德期间通过德语C1语言考试及相关课程考核后,学生可获得中德双学位。”该校副校长郭尚文告诉记者。
实践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海南比科大的另一大特色。“实践嵌入式教学强调在真实场景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项目任务、问题解决驱动学习,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学习动机,还缩短学用差距,尤其适用于技术更新快、应用性强的领域。”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曾维陆介绍。
“我们的课堂互动性很强,经常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让我们自主探索完成各种项目任务。”该校学生邓梓丰表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是“在和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据了解,目前,该校已经和多家知名企业,如德企魏德米勒、采埃孚、通快集团以及三大运营商等达成合作协议。
跨越北纬18度线,来到椰风阵阵的度假胜地海南三亚。三亚地处热带、四季温暖,是不少国内游客度假的不二选择。而如今,这里除了国内游客,也迎来了不少“洋面孔”。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这些都是我经常体验的项目。”在海南省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正在体验中药熏足项目的俄罗斯游客雅娜告诉记者。
“对于中医疗养而言,1个月的周期非常合适。外国旅客可以充分体验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特色服务,既能缓解旅途疲劳,又能感受传统中医文化的魅力。”三亚市中医院副院长袁爱林告诉记者,今年1月~8月,医院共计接待外宾6711人次,同比上涨42.84%。
这得益于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的公民可免签入境海南。同时,海南已累计开通境外客运航线79条,“免签+直航”吸引了更多外国人来海南。
据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截至10月15日,海南入出境外国人超过106万人次,同比增长45.1%。值得一提的是,免签来琼外国人达43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旅客总数的88.9%,较去年同期增长63.6%,免签入境已成为外国人来琼主要方式。
椰林在海风中舒展叶片,三角梅沿着骑楼廊柱绽放出热烈的色彩。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下,这片被阳光与海风拥抱的土地,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逐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