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条约,100年后赚大了

0
分享至

1925年,北洋政府随手签了一纸国际条约,当时并没人把它当回事。

但没想到,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就是这一纸条约,却让中国在100年后赚大了

这个条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当时北洋政府不在意?又为什么现在赚大了?



冷门条约

这份条约就是《斯瓦尔巴条约》,它的名字听起来拗口,但实质上是一项关于“谁能在北极圈内挪威管辖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开展活动”的游戏规则。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内,最靠近北极点的有人居住区域,是挪威领土最北端的一部分。

它的主岛“斯匹次卑尔根”,常年冰封,气温零下三十度以下,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和城市发展。

但正因其极地位置特殊,自16世纪起,这片群岛便被探险家、捕鲸人和淘金客视作“冰雪边界上的宝地”。



随着时代演进,斯瓦尔巴逐渐暴露出其真正的价值:石油、天然气、煤矿、稀土,以及战略航道和科考价值。

早在19世纪末,英、俄等国便在斯瓦尔巴建立了临时定居点,进行煤矿开采。

由于当时群岛并无明确主权归属,这片土地成了谁先到、谁动手、谁占据的“灰色地带”。

于是,为了规范行为、避免冲突,同时给挪威一个“名分”,各国开始酝酿一项多边条约,既承认挪威对群岛的主权,又保障其他国家在此的经济活动权利。



最终,《斯瓦尔巴条约》应运而生,这份条约有三个核心要点:

第一,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完整而和平的主权

这是各国给挪威“名分”的方式,虽然岛上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和企业,但主权归属明确,有利于治理和法律执行。

第二,所有缔约国享有“平等利用权”,也就是说,签了这份条约的国家,其公民和法人都可以在岛上自由从事商业、科研、渔业、矿业等活动。

甚至可以拥有土地、建设房产,而不受挪威政府特别限制,这是它区别于一般“外国领土”的关键之处。



第三,军事中立化,斯瓦尔巴群岛不能用于建立军事基地或进行军事部署。

这项规定防止这块“北极门户”被卷入大国博弈,保障其和平利用的基础

这就使得斯瓦尔巴群岛成了世界上极少数“你有主权、我有使用权”的特殊存在。

更妙的是,只要是当年条约的签署国,就拥有法理意义上的“永久准入权”

你或许会问,中国当时身陷军阀割据,哪来的精力与资格参与这类国际谈判?恰恰相反,正是当时的“乱”,让北洋政府有机会随手签了这个条约。



随手一签

1925年,北洋政府步入尾声,政局混乱、民心浮动,外有列强步步紧逼,内有各路军阀割据盘踞。

段祺瑞在这一年担任“临时执政”,也就是说,他不是总统,却握着总统的实权

此时的北洋政府已是风雨飘摇,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权衡再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就在这种局势下,法国驻华公使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邀请函”



内容是邀请中华民国政府加入一份《斯瓦尔巴条约》,这是几年前由九国共同起草、讨论并逐步完成签署的国际文件。

外交部官员将这份文件送交给国务院讨论时,几乎所有人都一头雾水。

当时的国务总理许世英连具体地理位置都说不清楚,官员们翻地图翻了半天,才在挪威北部的北极圈里找到那片叫斯瓦尔巴群岛的小岛屿。

冰天雪地,跟咱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签这个干什么?”不少官员颇为不解。

但法国人却态度热情,特意解释说:“这是一份象征性的条约,加入之后,可以享有在该地区商业与科考活动的平等权利。”并强调:“其他列强都加入了,现在就等中国。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份毫无紧迫性的条约,但外交从来都不是单靠内容说话。

法国这番举动,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暗藏深意

1925年初,震惊全国的“金佛朗案”刚刚爆发,法国驻华士兵在北京街头公然抢夺中国商人的金佛,并将其暴力驱赶,激起民愤。

全国掀起大规模抵制法货浪潮,民间情绪高涨,法国方面外交压力巨大。

为缓和矛盾、修补关系,法国外交部急需一个姿态,象征“友好”与“尊重”,邀请中国加入斯瓦尔巴条约,正是这种“补偿外交”的一部分



对北洋政府而言,面对法国人的“示好”也别有一番盘算。

其一,段祺瑞当时正在推动“善后会议”,试图建立一个看似合法的文人政府,以平息军阀之间的争斗。

他急需西方列强特别是英、法、日等国的“默认”,来稳住局势,若法国在外交场合频频向中国释放善意,无疑能为他多争取一点喘息空间。

其二,这份条约并不涉及领土让渡、财政赔偿,也不要求中国做出任何实质性贡献。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外交姿态,既不损害主权,也不花一分钱,还能“与列强并列”,对当时处境艰难的北洋政府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其三,尽管大多数人对北极无感,但有一小批知识分子和技术官僚已经隐隐意识到极地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海权、资源和气象观测上的潜在价值。

外交部内部曾有一封文件指出:“虽地处极北,然将来通航或可启用,不宜放弃权利。

就这样,北洋政府在无人声张的情况下,于1925年7月10日正式完成了加入《斯瓦尔巴条约》的程序。

不过这项“签了就完”的外交行动,在当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甚至连报纸都懒得报道一句,甚至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也无人想起。



科考先机

直到1991年,中国科学家高登义受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叶新的邀请,前往北极地区进行联合科考。

在朗伊尔宾的博物馆里,高登义偶然看见一本厚厚的《北极指南》,他随意翻阅着,目光忽然在一行小字上停住了。

书中提到《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名单,排列着几十个国家的名字,其中“CHINA”赫然在列。

他反复确认,确认那确实是“CHINA”,叶新教授注意到他的神情,走过来说:“你不知道吗?中国也是条约成员国之一,你们的科学家可以在斯瓦尔巴自由建站、考察、经商。



高登义整个人僵在原地,手指还停在那页纸上,嘴里只挤出一句:“真的吗?

叶新微笑着点头:“这条约至今有效。

高登义回国后,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中国科学院,并附上自己在北极拍摄的资料和《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影印页。

起初,很多人都半信半疑,以为那只是学术误读,毕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从未有人提起过“北极条约”这个概念,更没人知道中国在那上面签过字。

但随着档案检索的深入,外交部终于在历史文件中找到了关键记录。



1925年7月,中国北洋政府确实加入了《斯瓦尔巴条约》,而且签署手续完备。

当这个消息被确认后,整个科研界都沸腾了,高登义因此被推到了事件的中心。

随后的几年,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与极地研究相关的单位,从中国科学院到外交部,再到自然资源部和海洋局。

终于,经过十年努力,2001年,挪威驻华大使馆向中国政府发来正式照会,邀请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



2004年7月28日,五星红旗在新奥尔松缓缓升起,中国在北极的第一个科考站“黄河站”正式建立

从此,中国科学家拥有了自己的极地基地,能够独立监测北极气候变化,参与国际极地科研合作。

2005年起,中国每年派出多支科考队前往北极,进行大气、海洋、生态等多领域研究。

十几年间,黄河站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这里有中国的仪器、挪威的科研船、德国的气象设备,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记录冰川的呼吸。



惊喜“变现”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气温逐年升高,北极地区冰层加速融化,“北极航道”不再只是未来幻想,而成为现实中的巨变导火索。

如果说上世纪全球地缘战略的焦点是中东石油、东南亚航运和南海争端,那么21世纪的新棋盘,则正缓缓铺展在北极冰原之上。

谁掌控北极,谁便拥有未来十倍于当前的能源储量,谁占据航道,谁就握住了连接亚欧大陆最短路径的经济主动权。

甚至连天气预报与海洋气象预警的准确性,也开始与“谁有极地站”挂钩。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估算,北极圈可能蕴藏着全球未开采石油资源的13%、天然气资源的30%。

斯瓦尔巴群岛及周边海域,更是煤炭、铁矿和稀有金属分布密集区域。

而北极航道的开通,将极大缩短从中国港口到欧洲的航运距离,相比传统的马六甲-苏伊士路线,足足缩短30%-40%的航程和油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次战略转型的契机,也意味着一次大国角力的预演场。

早在2008年,俄罗斯便派遣核潜艇在北极海床插旗宣示主权;美国则以“自由航行”为由频繁试探冰域边界。



加拿大、挪威、丹麦等“极圈国家”也加紧在极地布点扩展科研与军事影响力。

而中国,作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合法缔约国,虽然在地理上不属于“北极国家”,却拥有“国际法门票”

从早期的黄河站单点科考,到后来的常态化极地观测体系,再到“雪龙”号、“雪龙2”号接连执行北极科考任务,中国不仅参与了“科研合作”,更是在悄然布局“极地存在”

2020年,“极地丝绸之路”被正式写入中欧经贸战略议程,成为“一带一路”的延伸线。

而在联合国框架下,中国主张“极地事务应由全球共享、合作共治”,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尊重条约、强调科研、反对军事化”的三原则,得到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百年前的“无心一签”,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1月6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

11月6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

新浪财经
2025-11-06 22:20:48
春节还没开始,近百人机票被平台“一键取消”,补偿方案存在差别对待

春节还没开始,近百人机票被平台“一键取消”,补偿方案存在差别对待

封面新闻
2025-11-07 00:57:10
中国提出帮印度治霾,印度网友破防:到最后还是要靠中国的善意啊

中国提出帮印度治霾,印度网友破防:到最后还是要靠中国的善意啊

户外小阿隋
2025-11-07 07:45:06
什么时候吃降压药合适?早上空腹能吃吗?告诉你答案

什么时候吃降压药合适?早上空腹能吃吗?告诉你答案

泠泠说史
2025-11-06 15:45:43
中国改朝换代第一姓:每逢乱世此姓必出奇人,还总是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改朝换代第一姓:每逢乱世此姓必出奇人,还总是起到关键作用

牛马搞笑
2025-11-06 14:00:12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就一点
2025-10-09 12:19:42
1952年,给全军评级别时,十大元帅都是什么级别?

1952年,给全军评级别时,十大元帅都是什么级别?

春秋砚
2025-11-06 17:50:03
26.6万元起拍的成都“凶宅”以105.6万元成交,落槌前14次加价竞争激烈

26.6万元起拍的成都“凶宅”以105.6万元成交,落槌前14次加价竞争激烈

极目新闻
2025-11-06 15:06:27
4千吨对10万吨,南海爆发激烈对峙!美航母迫近黄岩岛,054A立功

4千吨对10万吨,南海爆发激烈对峙!美航母迫近黄岩岛,054A立功

动漫里的童话
2025-11-04 15:06:42
26号台风“凤凰”生成!海上“双台共舞”,会影响深圳吗?

26号台风“凤凰”生成!海上“双台共舞”,会影响深圳吗?

深圳晚报
2025-11-06 14:41:23
裁员裁到核心是啥体验?网友:裁到我这条静脉,都照样痛很久

裁员裁到核心是啥体验?网友:裁到我这条静脉,都照样痛很久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6 00:05:09
1976年,华国锋做的一个决定影响至今,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1976年,华国锋做的一个决定影响至今,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南书房
2025-11-06 16:55:03
baby新男友已获小海绵认可?街头带娃遛大型犬,像幸福的一家三口

baby新男友已获小海绵认可?街头带娃遛大型犬,像幸福的一家三口

八星人
2025-11-05 15:55:40
幸福太突然!英男子家中处理陈年盘子,结果竟是价值100万的中国明朝瓷器!

幸福太突然!英男子家中处理陈年盘子,结果竟是价值100万的中国明朝瓷器!

最英国
2025-11-06 20:31:30
教育部已经亮明牌了,恭喜明年参加高考的孩子

教育部已经亮明牌了,恭喜明年参加高考的孩子

玉辞心
2025-11-07 07:11:34
《棕眼之谜》好评如潮,追3集后,我想说:国产悬疑剧尺度真敢拍

《棕眼之谜》好评如潮,追3集后,我想说:国产悬疑剧尺度真敢拍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06 15:21:45
铁饭碗为何突然上锁?10月29日新规后,公务员辞职的5条生死线

铁饭碗为何突然上锁?10月29日新规后,公务员辞职的5条生死线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39:58
市民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偶遇白狐,园方:系被遗弃,不提倡投喂

市民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偶遇白狐,园方:系被遗弃,不提倡投喂

新京报
2025-11-06 20:55:08
陈赓跟谁都处得来,唯独和此人不合拍,差点被害!毛主席保护陈赓

陈赓跟谁都处得来,唯独和此人不合拍,差点被害!毛主席保护陈赓

史韵流转
2025-11-05 09:21:03
横看成岭侧成峰,乔治娜晒出差照秀出傲人身材

横看成岭侧成峰,乔治娜晒出差照秀出傲人身材

懂球帝
2025-11-07 04:18:36
2025-11-07 09:24:49
丞丞故事汇
丞丞故事汇
不知道说些说明
94文章数 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现在最担心的事很不妙 心提到嗓子眼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现在最担心的事很不妙 心提到嗓子眼了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方山:山静溪潺潺 林中有洞天

数码要闻

三星电子初期 LPDDR6 内存参数确认:12nm 制程,10.7Gbps 速率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军两架B-52轰炸机接近委内瑞拉海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