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河南分行原行长石亭峰被查:退休四年仍难逃法网,金融反腐再掀波澜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原河南分行行长石亭峰被开除党籍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曾在金融系统深耕多年的“老将”,退休四年后仍被揪出,其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涉及巨额利益输送,更被通报“串供并伪造证据”,成为金融反腐领域的又一典型案例。
深耕建行多年,退休四年后被查
石亭峰的职业生涯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建行。他曾担任天津审计分部主任,负责内部审计工作,2011年5月调任河南分行行长,直至2016年11月才离任。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河南分行的任职时间远超一般的三年轮岗期限,这也让他在当地积累了深厚的业务资源和人脉关系。
然而,调离河南分行后,石亭峰并未像其他一级分行行长那样继续在地方任职,而是转任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直至2020年离任,2021年正式退休。本以为可以“平安着陆”,但今年4月,退休四年多的石亭峰仍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通报中特别提到,“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这意味着他的违纪违法行为并非偶发,而是长期存在。
违纪违法手段多样,涉及巨额利益输送
调查结果显示,石亭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向信贷客户出借资金获取大额回报,二是利用职务便利在贷款融资、亲属入职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财物。
金融系统的腐败往往与信贷业务密切相关,而石亭峰的行为更是典型。作为一级分行行长,他手握贷款审批大权,却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涉及“串供并伪造证据”,试图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在金融数据高度留痕的今天,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最终难逃法网。
老下属自首,或成案件突破口
石亭峰的落马并非孤立事件。去年10月,他的老下属、原河南分行副行长路建华主动投案。路建华比石亭峰更早进入河南分行,2000年就跻身核心管理团队,2014年至2017年间多次以副行长身份参与公开活动,与石亭峰的任职时间高度重合。
值得注意的是,路建华退休多年后选择自首,而石亭峰被查后不久,路建华的调查结果也随之公布。这种时间上的紧密关联,不禁让人猜测两人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勾连。金融系统的腐败往往具有“窝案”特征,一旦某个关键人物被查,往往会牵出一系列相关人员。路建华的自首,或许为石亭峰案的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金融反腐持续深化,退休不再是“护身符”
石亭峰案的查处再次证明,金融反腐没有“既往不咎”,退休更不是“安全线”。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一批退休多年的金融高管相继落马,释放出“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强烈信号。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银行系统作为资金流动的核心枢纽,一旦出现腐败问题,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对金融领域的腐败行为必须零容忍,无论是现职还是退休人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必将受到严惩。
结语
石亭峰的案例为金融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权力不是谋私的工具,退休也不是逃避责任的“避风港”。在金融反腐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唯有严守纪律红线,才能行稳致远。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防止类似事件重演,仍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