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1996年初春,我出生在西北农村的一个堡子,也是在那年,父亲与他人合伙的木材店关门了,三五年的打拼,换来的只有满手老茧以及遍地的木屑。
父亲说,那时候晚上一闭眼,脑子里全是木头,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从东北山林里贩来的这些原木,一度承载了父亲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他渴望发财,但事实证明,风水先生骗了他——他的财运不在木头上。当然后来数十年的经历进一步证明,他的命里根本无财。
站在父亲当时的人生节点,一边是虽已失败却心有不甘的创业理想,一边是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他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番思考,父亲决定进城打工,生活从来不会给落魄者太多选择,能抓住的机会,往往十分有限,当农民工这条路够累,可也足够稳妥。
在西安打工的十余年,是父亲衰老最快的十年,除了过年和夏收秋收,平常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但谁都不能否定,他以另一种形式撑起了这个家。
在父母亲的付出和操持下,我们家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不说迈进小康生活,起码日子有了盼头。
02
2011年,我们家盖了新房。
盖房花了20万,一部分是家里多年积攒的,其余大部分均是父母四处借来的。
时至今日,我仍为盖房一事耿耿于怀,为了盖房,花光积蓄不说,还耗尽了家里的气运。
可关于盖房,父亲自有他的说法。
一是我年纪大了,站在当时来看,以后结婚免不得要盖房;
二来住新房也是母亲多年以来的愿望,自从嫁到我们家,她就像秀莲渴望新窑一样,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砖瓦房;
最后站在父亲本人的立场,当时我们家还住着村里仅剩无几的土坯房,上雨旁风,家无长物,不说在村里抬不起头,将来怕是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在农村,一座新房的崛起,通常伴随着一个家庭经济的陷落。如果说盖房之前,我们家的日子尚且说得过去,那在盖房之后便真是捉襟见肘,元气大伤。
祸不单行,新房建成当年,家里接连遭遇重大变故,此后家里经济情况掉进谷底,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毫不为过。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见识到命运的残忍:它会在你刚刚看到希望的时候,重重一拳,将你击倒在地,再不忘补上两脚。
03
相比老一辈人,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有经过真正的贫困。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现在正经历着集体性恐惧,不是害怕自己发不了大财,而是害怕失去为数不多的拥有。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次失业,一场大病,一个错误的投资,都有可能让之前的积累瞬间化为乌有。
过去几年,身边类似的例子着实不少。
参加工作第三年,在宁夏上班的一个大学室友选择裸辞,和朋友开了一家火锅店,结果不到半年就倒闭了,之前攒的钱全打了水漂,没奈何,又重新回到厂里打螺丝。
参加工作五年后,身边的朋友陆续买房、结婚、生子,当他们纷纷找我求助的时候,我才知道大家的财务状况已经糟糕到如此地步。
有人以前买几百上千的品牌衣服,现在穿百十块的地摊货,有人以前隔三差五出门旅游看世界,现在一年半载也去不了一回,有人养孩子后,化妆品买起了平替,抽烟的档次一降再降,只为给孩子换成奶粉……
从远处看,大家的生活似乎都挺幸福的,可是走近观察,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及关于贫穷不可言说的心酸。
04
很多人有这样的思维误区:返贫只会发生在中产身上。
秉持此种观点的人觉得,我都没有富有过,何谈返贫?其实这是对财富和贫穷的狭义理解,把返贫等同于物质财富的流失。
财富其实代表的是选择权和抗风险能力,而返贫,就意味二者的丧失。
从更深层次来看,财富代表的是生存能力,所以它不光指代金钱,还有健康、时间、技能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
很多人的返贫,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没了钱的同时,也丢了时间,丢了健康,丢了家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征途,但返贫的风险始终存在,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返贫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
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拿自己甚至家庭的未来豪赌,而是减少犯错,因为你没有那么多试错成本。
少犯错,就是最大的成功。
当然,如果真一有天遭遇不幸,也不必绝望,人生路上本就充满起伏和困境,几十年前是我们的父辈,几十年后轮到我们,想办法挺过去就是了。
不必担心贫穷重新找上门,因为它肯定会找上门,我们能做的,是好好珍惜现有的,而不是担心尚未发生的。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富裕,也没有永远的贫穷,有的只是选择如何生活的智慧。
有时候,活得踏实,比活得精彩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