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与临汾经济开发区昭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临汾工作站在临汾经济开发区落地生根。这一全省首家聚焦农业与微短剧跨界融合的创新平台,正以数字创意为笔,为“有机旱作·晋品”品牌传播与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勾勒新图景。
![]()
此次工作站的成立,精准响应了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赋能”行动计划的号召。作为当下极具传播活力的数字内容形态,微短剧正从娱乐场景向产业领域渗透,广电总局更在2025年升级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品牌”等细分创作计划,推动其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引擎。而临汾早已在这一领域埋下伏笔——当地将一座烂尾楼改造为1.6万平米的精品微短剧基地,仅用3个月便完成建设运营,如今已吸引60余家企业入驻,孵化出100多部作品,更通过5000万产业基金扶持、影视服务绿色通道等政策,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特色场景资源”的成熟生态,其赋能文旅、工业的成功经验,为跨界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不是简单的广告植入,而是用剧情讲好山西农业故事。”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工作站将依托临汾微短剧基地的创作优势与协会的产业资源,构建“内容创作—流量转化—市场落地”的完整链路:一方面挖掘山西农业文化底蕴,将“丰滋”牌红枣、“尧田”牌陈醋等“有机旱作·晋品”代表性产品 融入剧情场景,通过生活化叙事传递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借助基地成熟的传播渠道,将内容流量转化为消费订单,打通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后一米”。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的资源加持让这一模式更具底气。作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平台,协会旗下聚集了众多农业龙头企业,秉持“为乡村产业服务、为龙头企业服务”的宗旨。协会会长、神农科技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冀俊强指出,双方的合作是“资源互补的精准匹配”:协会能为创作提供真实的产业素材与产品支撑,临汾微短剧的传播力则能让“有机旱作·晋品”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在签约仪式后的实地探访中,企业代表们已围绕“农耕场景还原”“非遗美食传承”等方向提出多项创意,为后续合作埋下伏笔。
从政策层面看,工作站的落地是山西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探索。当前,传统农业正亟需数字技术与创意手段破解品牌认知度不足、营销渠道单一等难题,而“微短剧+农业”的模式恰好提供了破局思路——它既利用了微短剧“短平快、强共鸣”的传播优势,又通过具象化场景展现农产品品质,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产业赋能”的双重价值。
随着战略合作的推进,这座全省首个跨界工作站将逐步释放效能:不仅为“晋字号”农产品开辟线上传播新赛道,更将催生“内容创作+农产品电商”“短剧场景+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正如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秘书长畅红周所言,这一创新实践,正在为山西探索文化赋能农业的特色路径,让传统农业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意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