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说白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要知道适可而止,不要勉强和逞强。
而那些习惯性求满的人,永远觉得差一分,唯有懂得知止,早就能心满意足。
实际上,这世上的圆满,都是懂得在恰到好处时停下来的智慧。
求满的陷阱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你若总想十全十美,结果就越容易事与愿违。
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是不能勉强的。
但凡你想要求满,那就一定得到缺憾。
不如及时放下,不要做那么多的想法和考量。
然后,反倒能在平静的岁月里,稳住自己。
白居易晚年患上风疾,卧床难起。
他在《寄皇甫宾客》中写道:“卧久昏昏白昼眠,不知经世又经年。”
回想壮年时那一股追逐功名的气势,如今只觉“名利身外物,闲适心中留”。
显然,那些曾经孜孜以求的“满”,如今在病榻前都失去了分量。
《菜根谭》有云:“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的确,追求圆满本身没有错,但错在以为真的存在绝对的圆满。
于是,为了那种虚妄的圆满,竟然搭进去的代价太多太大了。
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不强求,不求满,方为智慧和谋略。
知止的智慧
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比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更需要智慧。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后,被封为上将军。
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不贪恋权位,携西施泛舟而去。
后来,他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但又三散家财。
他的“止”,不是退缩,而是看清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也正是因为做到了及时止住自己的欲望,止住自己的贪欲。
所以,才会在人生的重大选择当中,做好自己的筛选。
最终,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那样:“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的确,人在巅峰时退场,在圆满时留白,是一种极大的清醒,也是一种不容小觑的智慧。
而且这份清醒,其实比任何能力都更难能可贵。
说白了,人生在世,做人做事还是要有知止的智慧。
如此,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助力自己健康成长。
适度的圆满
真正的圆满,恰恰是接纳那份不圆满,不完美。
确实,凡事都不可能得到圆满或是完美的答案。
很多时候,学会静下来,不要强求什么。
最终,反而能在不完美的状态下,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接受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完美。
就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在空的地方留下一些看似不存在的东西,恰是意境所在。
说到底,“求满几时满”是欲望的无底洞,而“知止方为止”才是智慧的分水岭。
人生如饮茶,倒七分满,留三分情,毕竟茶凉了可续,心满了难容。
告诉自己,适度的圆满,知道适可而止,方为一个人生活的最佳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