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的“纠缠式姑息式处理程序”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滞后、执行宽松与利益捆绑。
![]()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患方依法维权理论策略中心。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该模式通过拖延协商、模糊责任、以技术鉴定替代法律追责等方式,将本应依法追究的违法行为降格为“医疗技术争议”,从而规避行政和刑事责任。
关键因素包括:
法技不分,以鉴代审:司法和行政部门过度依赖“医疗过错参与度鉴定”,将伪造病历、超范围执业、无资质行医等违法行为混同于“技术过失”,导致违法成本极低。
行政监管缺位:卫健部门虽认定医院存在病历违规、知情同意缺陷等问题,却仅“立案”而无后续处罚,形成“只查不罚”的姑息常态。
赔偿私了文化盛行:医疗机构倾向“花钱消灾”,通过小额赔偿或分批支付平息纠纷,避免公开追责,助长“按闹分配”现象。
基层能力不足与晋升冲动:部分县级医院为冲击“三甲评级”,强行开展高风险手术,一旦出事则通过内部协商掩盖管理漏洞。
患方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鉴定依赖专家、举证难,迫使患者转向舆论施压,反被污名为“医闹”,陷入维权困境。
要打破这一循环,需推动“法技分理”——即法律问责与技术鉴定分离,对违法违规行为直接启动行政与刑事追责,而非仅作民事赔偿了结。同时,建立透明追责机制、强化转诊监管、保障患方知情权与证据获取权,方能遏制姑息文化蔓延。
感谢收看,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