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十岁男孩腹部微创转开腹手术,十二指肠、胰腺、胆囊、胃、小肠及升结肠多器官被切案件,纠缠式姑息式处理两年后曝光。
![]()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患方依法维权理论策略中心。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10岁男孩医疗事故核心事实与争议梳理
一、事件经过与医疗过错确认
事故起源(2023年10月26日)
山东菏泽10岁男孩小烨因课间玩耍被撞腹部后腹痛,前往成武县人民医院就诊。加强CT显示“胃胰间占位性病变”,医生建议腹腔镜探查手术。
术中突发变故:手术从微创转为开腹,持续近14小时。家属被要求4次紧急签字,内容涉及中转开腹、切除胰腺/十二指肠、血管移植、肠切除等。家属称想转院遭院方拒绝。
切除范围:十二指肠、胰腺、胆囊全切,胃切除2/3,小肠及部分升结肠切除(结肠仅剩不足50厘米),消化系统功能基本丧失。
术后后果
小烨需终身依赖静脉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无法经口进食饮水。两年内辗转多地求医,被告知需多器官移植(小肠为主),但配型难度大且费用高昂。
家庭经济崩溃:父母因照顾孩子失去收入来源,医院仅赔偿20万元,远不足以覆盖治疗费用(器官移植预估需数百万)。
官方调查与鉴定结果
第三方司法鉴定(2024年12月):医院诊疗存在过错,与小烨损害后果存在同等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50%)。
成武县卫健局认定(2025年9月):
24小时内未完成病历;
手术知情同意书记载不全面、签署不规范;
术前会诊不规范。
卫健局已于2025年5月26日立案,承诺后续行政处理。
️ 二、核心争议与家属诉求
医疗行为合法性存疑
术前评估不足:鉴定指出医院未充分预见手术风险(如血管移植必要性),缺乏应急预案。
知情同意缺陷:家属签署文件时未获完整风险说明(如器官全切可能性),术中多次被迫签字。
病历管理违规:未按时完成病历,知情书内容缺失,影响责任追溯。
手术必要性争议
术中发现肿瘤为低度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但切除范围远超肿瘤本身。家属质疑:“是否必须切除6个器官?”。
网友爆料:涉事医院2025年正申报“三甲评级”,被质疑为提升资质强行操作高难度手术。
家属核心诉求
公开手术监控录像:要求查明术中是否发生医疗失误(如大出血是否因操作不当)。
追责与足额赔偿:20万赔偿杯水车薪,需覆盖终身治疗费用。
推动系统性整改:呼吁建立基层医院转诊机制,杜绝“小医院揽大病”现象。
三、案件深层问题与法律意义
“法技分理”原则的紧迫性
本案暴露医疗纠纷处理漏洞:技术鉴定(如“同等原因力”)常淡化违法违规行为(如伪造病历、超范围执业)。法律界人士呼吁行政与司法直接追责违法行为,而非依赖技术鉴定稀释责任。
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警示
县级医院面临复杂手术时,缺乏预案与会诊机制。类似事件频发(如贵州误诊胰腺癌、江苏误诊肺癌),凸显基层误诊风险。
社会影响与舆论呼声
网友痛斥:“这不是医疗事故,是用手术刀完成的掠夺!”
媒体追问:卫健局“已立案”后无后续,是否存在“姑息式”处理?
总结
小烨的悲剧是系统性失守的缩影:从病历规范崩坏到知情同意形同虚设,从术前评估草率到术中决策失控。当卫健局认定违规却仅“立案处理”,当20万赔偿对标终身残疾,本案亟待跳出“技术过失”框架,以法律追责为核心,彻查违规操作(如拒转院、病历造假),同时推动基层医疗能力建设与转诊制度完善。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下一个家庭坠入深渊。
附:截至2025年11月,涉事医院未回应手术录像公开诉求,赔偿与追责仍在僵持。
感谢收看,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