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世界变化的方式挺反常识的。你以为两个大国“掐架”,结果应该是“两败俱伤”。可现在回头看,局势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截至2025年,制造业正加速往我国集中,金融资本却越来越向美国聚拢。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全球经济的底层逻辑,正在悄悄发生转向。
一个做“实业”,一个玩“金融”,中美之间,就像两条岔出去的铁轨,越来越远,却又都在推动世界往前跑。
![]()
制造业搬不走:中国坐稳全球“工厂长”的位置
这事要从几年前说起。当时西方媒体天天嚷嚷“脱钩”,喊得震天响,说什么“产业链要撤出中国”“制造业要回流美国”“东南亚是下一个世界工厂”……一时间,印度、越南成了香饽饽,企业排队去考察,外媒也跟着炒作,恨不得第二天全世界的工厂就搬光了。
可现实呢?几年过去了,这些喊话基本成了“雷声大,雨点小”。以印度为例,他们自己在2024年出的《工业生产力调查》里就承认: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还是在15%左右,几乎没动静。别说追上我国,连他们设定的25%目标都没摸着边。
越南更是吃了电力的亏。2023年夏天,北部工业区限电限得厉害,40多天没法正常生产,不少工厂被迫停工,后来还得靠我国南方电网接电,才把机器重新转起来。你说这样的基础设施,怎么接得住大规模制造业?
![]()
反观我国这边,情况就大不一样。2024年春季广交会,参展企业有2.8万多家,人流量比疫情前还高出25%。这不是简单的“复苏”,这说明压根就没塌过,只是暂时按了个暂停键。而且现在一恢复,反而比以前还猛。
更关键的是,我国出口结构也在升级。过去大家印象里是“服装鞋帽”,现在出口额里头,机电产品占了将近六成,说明我国制造已经从“拼数量”转向“拼质量”。
很多人不知道,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就是说,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到最复杂的成品,我们都有能力自己干。别人可能只能做某几样,我们是“全套活”都能接。这就是底气。
![]()
而且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新质生产力”,新能源车、光伏、锂电、工业机器人这些高端制造领域,我们不仅不落后,反而还有些领跑的意思。比如对东盟国家的锂电池出口,2024年就涨了30%以上,说明我们造的东西,不只是自己用,别人也抢着要。
所以,很多人说“制造业外迁”,其实只是配套环节在分散,比如简单的包装、组装、贴标这些活,可能去了东南亚。但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整机集成,还是得靠我国。你可以把组装线搬出去,但没了我们这套完整的供应链,根本转不起来。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被“替代”,而是成了“中枢”。别人离不开我们,不是嘴上说的,而是真金白银地“绑”在了一起。
![]()
资本跑向美国:金融热到烫手,制造却空心化
制造业这边是“热气腾腾”,那金融呢?另一边的美国,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路子。过去几年,美国靠着美联储的强力加息,把全球资本往自己那儿吸。2023年到2024年,加息幅度高达525个基点,堪称“吸金大法”。全球投资人看着高收益,纷纷把钱投向美国,尤其是科技股。
你可能听说了,英伟达现在市值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了,跟三年前比,翻了快四倍。摩根大通也不甘示弱,一口气砸了1.5万亿美元投向人工智能赛道。
资本的热情可以说是“烫手的”。但问题是,这种繁荣,背后有没有“根”呢?美联储自己都承认,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已经掉到了11%,这是历史最低点之一了。也就是说,他们赚钱的方式,越来越不是靠造东西,而是靠炒金融、卖概念。
![]()
资本市场看起来风光,其实就是在“堆泡沫”。只要美联储一句话,市场就得抖一抖。而背后的实体经济,不但没增强,反而被金融“吸干了血”。
对比来看,我国在金融方面走得就比较稳。人民银行一直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不搞那种一夜暴富的金融冒险。比如“东数西算”工程,就是为了让数据资源合理流动,不是让几个巨头吃独食,而是让中西部也能参与“数字经济”的红利。
而美国这边,像OpenAI这样的科技公司,一家就占了全球15%的高端芯片采购量,这不是“市场优胜劣汰”,而是“资本垄断”。你有钱,你就能抢光资源,别人只能看着干着急。
这种结构说到底,就是“脱实向虚”——钱在转,工厂不见了;市值在涨,就业却没动静。短期来看,美国确实吸走了全球的资本;但长期来看,这种不平衡发展,早晚要出问题。一个国家,靠炒股炒到世界第一,但造不了芯片、做不出机器,那终究是“虚胖”。
![]()
制造和金融分道扬镳,世界经济走向“两极”
很多人问,中美现在到底是竞争,还是分工?其实更像是“各自选了不同的赛道”。我国主打制造业、供应链,美国主打金融资本和科技股。这种“双轨制”格局,其实已经形成了新常态。
你看德国大众,2024年就在我国安徽投产固态电池厂;日韩半导体厂商,对我国市场的出口依赖也在上涨,已经超过42%。为什么?因为他们也知道,脱离我国的制造链,全球根本转不动。
与此同时,美国的保护主义越搞越厉害,搞“芯片法案”,搞“本土优先”,结果国内工厂建不起来,芯片也造不出来,反而让企业更依赖我国的上游供应。
![]()
说白了,全球想要稳定,制造业必须扎根我国;但金融资本,却被美国牢牢掌控。一个“造东西”,一个“玩钱”,看起来是分工,实际上是分裂。
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搞“一带一路”,推动RCEP,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互联互通,抵御这种全球化的“断链风险”。但美国那边,却一心想搞“小圈子”,想让资本只在自己那儿转。
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方向不同。我们想的是“把饼做大”,他们想的是“把饼切走”。
![]()
制造扎根,金融漂浮,现实比戏剧还精彩
总结到这,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制造业这一块,我国不但没被挤出局,反而越干越稳;金融那边,美国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虚火上身。世界的产业链和资本流向,已经在中美之间分道扬镳。
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战略选择的结果。一个国家靠制造业立身,一个国家靠金融资本生存,这样的格局,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走向。而我们处在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看懂了这局,也就看懂了世界。未来谁能走得更稳,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的地基更牢。金融能“快”,但制造才能“稳”。而稳,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