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辨,哪些才是真粗杂粮?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来和大家聊聊。
粗杂粮并非 “非白色粮食”,主要分三类:
全谷物:糙米、燕麦、玉米等,保留谷皮与胚芽,膳食纤维是白米的 3-5 倍;
杂豆类:红豆、绿豆、鹰嘴豆等,植物蛋白和铁含量高于精米;
块茎类:红薯、山药、土豆等,可替代主食,能补维生素 C 和钾。
对糖尿病人而言,其膳食纤维能延缓葡萄糖吸收、增强饱腹感,有助控糖,但前提是吃对量、用对方法。
吃错杂粮,糖尿病人肠胃易遭罪
硬颗粒磨伤胃:糙米、燕麦等谷皮坚硬,若未泡软煮透或狼吞虎咽,会反复摩擦胃壁,短期胃胀胃痛,长期可能引发胃黏膜发炎、溃疡。
纤维过量致不适:过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发酵产气,易腹胀嗳气;还可能加快肠道蠕动,导致频繁腹泻,引发电解质紊乱。
抗营养因子偷营养:粗粮中的植酸、草酸会绑定钙、铁,长期大量吃且不搭配,可能诱发贫血、骨质疏松,对需兼顾控糖与营养的糖尿病人不利。
![]()
糖尿病人吃粗粮,牢记 3个黄金法则
控制量:每日 50-150 克,不超主食一半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粗粮生重每日 50-150 克,占主食 1/3-1/2 即可。糖尿病人可适当多吃,但需密切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
巧处理:泡够时间,选易消化形态
豆类提前浸泡 12 小时,减少抗营养因子;若有胃病,优先选发酵粗粮(如全麦面包、发酵杂粮馒头),比生燕麦片更温和。
善搭配:补营养、抵副作用
配维生素 C:吃杂粮时加橙子、番茄,帮铁元素摆脱植酸束缚;
配优质蛋白:搭鸡蛋、牛奶、豆腐,弥补粗粮蛋白质不足;
不戒细粮:粗细搭配,减轻肠胃负担,避免营养失衡。
粗杂粮不是 “控糖万能药”,绝非 “越多越好”。糖尿病人若消化弱,或有其他基础病,建议先咨询营养师制定方案,让每口粗粮都吃得安全、有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