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0月30日下午3时40分,韩国釜山的中美高层会晤一一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对话”也悄悄地落下了帷幕。随后美方代表那一脸的“高兴”也就成为了全球各财经版面的焦点。
![]()
随着对的最后一棒的落地,两方都在次日的宣布中将这场将近两年的贸易战的烽火,暂时的熄灭了一年。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对美出口连续4个月的下滑趋势的初步扭转之际,也标志着自2018年中美经济摩擦爆发以来首次对美出口的实质性缓和。
表面看是“双赢”,实则暗藏玄机——美国主动取消了10%的“芬太尼关税”,并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执行,中方则同步调整反制措施。可见美方的底线已经大大收缩了,这也正是这次中美磋商的最大的进步之一,明显地表明了美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依赖感已经明显增强了,这也正是中方的长期外交战略的胜利。
同时,也意味着这次中美磋商的成功将给美方的经贸外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尤其是将给其对欧盟的经贸外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
如今的欧盟都已对美的“贸易战”战败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而中美这场经贸战的胜利将进一步的使欧盟对美的恐惧感大大加深,从而更大地使其将更多的经济利益转向了中国,对中方的经贸战略将更大的利好,也将为中方的经贸战略的长期胜利开出更大的局面。
同时,也将使中方的“一带一路”战略更加的深入人心,也将为中方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更大的成功开出更大的局面。”
![]()
贸易战场的“三八线”:从钢产量到稀土产能的较量
回顾了1953年朝鲜的停战协定签署的那一幕,中美的钢产量就如同“叫花子与龙王比宝”般的天壤之别,但最终我们的志愿军还是用了血肉之躯将战线硬是“推”回到了三八线上,如今的贸易战场已不再是硝烟弥漫的年代,但同样的博弈逻辑却在惊人的相似中再现了出来。
美国曾试图用关税大棒、技术封锁、投资限制三板斧逼中国屈服,结果自家企业先扛不住了——关税战让美国家庭购买力平均损失4400美元,通胀率飙升4.2%。而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70%的船舶制造份额,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台积电的稀土库存仅够撑一个月,美军新一代驱逐舰甚至因稀土断供暂停建造。
“子弹与大豆”的交换:一场精准的反制博弈
休战协议背后,是中美算计的极致拉扯,美方暂停了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50%穿透规则”(即含美国技术超50%即受管制),中方则推迟稀土出口管制一年。
表面看是相互让步,实则是中国用“大豆采购”换来了科技解绑,中国承诺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但这对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而言不过是“刚需换筹码”,而稀土管制松动却让美国松了口气——毕竟中国稀土关乎F-35战机、风电设备和导弹生产的生死线,这种“农产品换核心利益”的策略,被业界称为“教科书级谈判术”。
![]()
休战不是终点:科技自主与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协议墨迹未干,双方已开始备战下一轮。美国试图用一年缓冲期重建稀土供应链,但专家估算至少需5到10年,中国则趁势加速“十五五”规划,将芯片自研、市场多元化作为突破口。
但令人注意的是,2024年的中美贸易额仍高达6882亿美元,可中国的对美出口却已经从去年的20%的高位大幅降至15%以下,东盟、拉美等新兴的市场的对美出口也在持续的扩张。
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此次的休战同样为中国的科技攻坚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窗口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正如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的表述那样,正是由对中国的“封锁”所引起的,反而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快地推出更先进的技术来对抗中国的挑战。
历史的巧合总是耐人寻味:72年前,朝鲜停战奠定新中国立国之战;72年后,贸易休战成为强国之路的初捷。两场“停战”背后,是从枪炮到筹码的较量,从战场到谈判桌的智慧,而今天的中美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逆差,成为全球化浪潮下实力制衡的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