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超过200亿欧元!荷兰首相冻结安世后遭抵制,最终自食恶果了
斯霍夫或许未曾预料到,冻结中企所带来的后果竟如此迅速地显现!近期,荷兰提前举行了议会选举,此前高调冻结安世相关事务、罢免中方高管的斯霍夫首相,在此次大选中遭遇惨败,无奈黯然下台。原本试图投靠美国,以此为自身的生涯增添筹码的斯霍夫,最终可谓是自食恶果。
![]()
彼时,美国正不遗余力地推动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举措,并且持续向其盟友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这场激烈的博弈当中做出选边站队的抉择。斯霍夫急于在这一局势中展现自身姿态,于是在美国的隐晦暗示以及欧洲方面的默许之下,对荷兰重要的支柱企业之一——安世半导体采取了行动。
然而,他们显然对中国的反制能力有所低估。安世半导体在第一时间果断宣布独立运营,并暂停了关键芯片的出口。这一举措使得原本作壁上观的欧洲陷入了彻底的慌乱之中。要知道,欧洲车企所使用的芯片中,大约有90%依赖于安世半导体的供应。一旦供应停止,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的生产线将全面陷入停滞状态,预计损失将超过200亿欧元。
鉴于此,各国纷纷向中方表达求情之意。而中方的态度十分明确且坚定,即荷兰必须解除对安世半导体的冻结措施,恢复相关高管的职务。如此一来,荷兰瞬间成为了各方指责的焦点,欧盟内部也开始启动追责程序,要求荷兰对这一危机局面承担责任。
无巧不成书,恰在此时,局势出现了转折。经过相关会晤与商谈之后,美国宣布暂停执行其在9月29日出台的“50%穿透性规则”。该规则规定,只要境外企业中方控股比例达到50%,就会被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其全球采购和出货都需要申请许可。而这项规定,正是荷兰在9月30日以“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并冻结其资产的主要依据。如今中美暂时休战、达成和解,荷兰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冻结的理由瞬间失去了效力。原本妄图借助美国之势来为自己壮胆的荷兰,此时才发觉自己不过是这场复杂博弈中一个被遗忘的尴尬角色。
![]()
所谓的盟友关系,本质上不过是在利益算计之下形成的临时合作关系。一旦触及自身核心利益,这看似坚固的阵线便会立刻土崩瓦解。在此次事件中,盟友的临阵脱逃以及中国展现出的强硬态度,都让荷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挽回当前不利的局势,荷兰不得不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结果,主导冻结安世半导体相关事务的斯霍夫在选举中遭遇惨败,黯然下台。这一结果不仅是对相关行为的一种追责体现,同时也是荷兰向中方释放善意的一个信号。
此次新上任的是主张务实的中间派人士,他们着重强调要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并积极修复与中方的关系。11月初,中荷双方就安世半导体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磋商。在谈判过程中,荷方在口头上有所松动,表达了同意放弃“联合管理层”改组计划、恢复相关人员职务并解禁相关资产的意向;中方则提出分阶段解冻产能的方案,并为汽车芯片开辟72小时快速审批通道。
然而,目前谈判所达成的仅仅是初步共识,在实际行动方面却迟迟未见进展。就在这个时候,已经下台的斯霍夫却高调宣称“中国已同意恢复供应”,试图抢先邀功。对此,中方随即公开予以澄清,商务部明确回应表示:“如果荷方没有实质性的举动,恢复供应将永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
![]()
此外,真正的考验实则尚在未来。尽管安世半导体的解封看似已临近,然而美国此前暂停执行的“50%穿透性规则”犹如一颗暗藏的隐患。一旦该规则重新生效,类似的事件极有可能再度上演。
此次风波也为中国企业敲响了更为深刻的警钟。中国企业不仅应当将核心技术与产业主动权牢牢把控在自身手中,更需在跨国布局、股权架构以及合规体系等方面保持高度警觉。那些被外资控股或股权分散的企业,在关键时刻往往最易遭受“制度漏洞”的反制。
在全球化的激烈博弈中,技术实力固然至关重要,但防御意识同样不可忽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