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耳朵先生
01
和同事聊天,说到最近看到的一条帖子。
发帖人是位女性,她说:
“我,一个中年打工妈妈,今天下班后没有按照往常那样回家,而是背着家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我在我家旁边的一家酒店,开了一个钟点房。”
![]()
她今年34岁,有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
老公和她一样,都是上班族,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上下学,平时都和老人住在一起。
对她来说,每天的日子都差不多。
像是掉进了电视剧里的循环,躺在床上才刚刚清醒,就已经知道接下来要如何重复昨天。
“白天天不亮就起床,上班,加班,下班,带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这么写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人到中年,我甚至没有自己的房间,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卧室里。
我的生活仿佛只有工作和育儿,虽然,老公对我很好,女儿也很可爱,但是回想婚前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仍感到十分压抑。
我时常在想,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我能有一个只有我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一个房间,只有我自己。
我可以尽情享受独处的时光,自己看书,自己吃东西,自己躺一会儿。”
![]()
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慢慢发芽。
终于,在成为妈妈的第五个年头,她实现了。
那天,她和家里人说,要加班到很晚,会晚一点回家。
然后,她去家附近开了个钟点房。
进入房间后,她感到了久违的自由。
在酒店一层的餐厅吃了简餐,然后趴着安静地看了会书,最后踏实地洗了个澡,看了会儿电视。
一百多块钱,买到了四个小时的自由。
那一刻,她觉得是在和从前的自己约会。
这种快乐,让她回家后精神奕奕,对待孩子和老公更加有爱有耐心了。
事后回想起来,她觉得,有这样想法的女人肯定不止她一个,也许她们只是比我更隐忍罢了。
聊至此,同事笑了一下,然后说:
“我也偷偷开过房。
平时是妈妈,是牛马,唯独不是自己。
只有那无所事事的几个小时,我好像才能把自己找回来。”
![]()
02
女性议题,我写过很多次。
我很明白,成为“母亲”后的她们有多累。
但碍于社会角色不同,那种“累”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概念,我能体谅,却无法体会。
直到和同事这番聊天,才对这个“累”字有了最实质的了解。
她给我说了条新闻。
![]()
杭州一位38岁的妈妈, 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心肌猝死。
凌晨4点左右的厨房,她在准备早餐时突然倒下,手里还握着汤勺。
婆婆发现后立即呼喊急救,但遗憾的是,她因抢救无效去世。
她有两个小孩,老大要辅导作业,老二才一岁左右。
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孩子,做家务。
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做早饭,6点送老大上学,接着送老二去托班后再去上班。
下班后,要接孩子放学,做饭,辅导作业,哄睡,忙到深夜23点后才开始收拾家务,凌晨1点才能上床睡觉。
她连续七年,日均睡眠不足5个小时,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
7年,2500多个日夜,不知道她是怎么熬下来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疑惑她会不会是单亲妈妈。
不。
她和公婆同住一个小区,但老人只在周末帮忙照看孩子,而老公工作忙,经常加班、出差、打球,家里大小事,全落在她一人身上。
猝死当天,她曾测体温,发烧38°7,但仍坚持给孩子母乳。
医生诊断她心源性猝死,诱因便是长期睡眠剥夺和过度劳累。
事发前一天,她的血压是158/96。
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她写道:
“好想睡个整觉。”
这才是最令人心疼的地方。
家不是她一个人的家,孩子不是她一个人的孩子,但她却活活累死了。
在这个时代,活活累死,什么概念?
![]()
03
同事说,那种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
即便身体能短暂地放松,但你的心理永无宁日。
我们这行不需要坐班,所以她可以在家带娃,但同时,她又得兼顾工作。
全职妈妈和职场女性,她都占了。
她给我写了一张时刻表,具象化了她一天的时间。
这张表,是她成为妈妈后普普通通的日常。
背后,也是无数妈妈们的日常。
![]()
你能想象吗,一个人两年的时间甚至未来的十几年,全都浓缩在了一张表里。
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朋友圈里,那些生产后的朋友会配图说:
“产房门开的那一刻,出来的只有妈妈,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已经远去。”
也懂了,为什么很多妈妈最讨厌的一句话是“孩子睡了,你也睡”。
“奶瓶你洗你消毒?衣服你洗你来晒?买菜做饭你洗碗?玩具一地你收拾?家里卫生你打扫?厕所你能帮我上?
她是机器人吗?说关机就关机?”
还有位妈妈说,感觉孩子睡着的每个夜晚,她都在买东西。
白天没有时间看,只有等娃睡着后再买。
每个月龄,每个换季,每个阶段,永远有做不完的功课,挑不完的东西,买不完的清单。
以前觉得网购是一种消遣,现在彻底PTSD了,逛出了一种半夜打第二份工的感觉。
不是简单地打开软件,下单,付款,坐等收货。
你得做好功课,辨别材质是否安全,各个平台比价,研究优惠券,一系列操作后再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
![]()
比较和决策,也是育儿中一项非常繁重且容易被低估的工作。
无数琐事,就和买东西一样,无间断地消耗了她们的时间。
那种累,好比你在高速上开车。
已经疲劳驾驶了,却没有人能替你开一会这辆永不停止的车。
有位妈妈形容自己说:
“就像一条狗被拴在树上,绳子半径内就是我的活动范围。
偶尔放开狗绳我还能出去撒欢一阵子,出去洗个头,做个脸,逛逛超市,撒欢完了能支持我再拴绳一段时间。
直到某一天我都习惯了在绳子半径范围内了,放开绳子我也不爱跑出去了,因为我知道绳子一直都在,最终还要拴回去,跑出去也没意思。”
![]()
04
当看到媒体举例携程数据,说亚朵酒店非住宿场景的消费激增了230%,其中35岁至50岁的女性占比高达67%。
一下就明白了。
那声“妈妈”,让她们把自由当了,换成了柴米油盐。
把青春当了,换成了孩子的茁壮成长。
《三十而已》里,顾佳那段台词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当妈后,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个叫妈妈的头衔里。”
其他人只用了一瞬间就做了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家的生活都没有改变。
只有妈妈,除了名字,其他都变了。
每个人都有喘息的时间,做回自己。
只有妈妈,要面对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变化。
变胖的自己,无精打采的自己,疲惫和焦虑的自己,总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娃前的状态。
却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羁绊,再也回不去。
虽然有小孩是幸福的,但不是快乐的。
![]()
如今,她们瞒着家人,用一百来块钱,买下的不止奢侈的短暂的让她们喘息的空间。
更是卸下妻子、母亲、女儿等身份后的放松与宁静。
没有一地的玩具,没有杂乱的卧室,没有爱人的鼾声,更没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刺痛她们的老人。
这点“偷来”的时间,完完整整彻彻底底地只属于她们自己。
她们不是为了逃避家庭,而是为了恢复元气,更好地回到家庭和职场。
![]()
可心酸的是,这么累的她们,还会为自己的“逃避”道歉,带着负罪感向爱人和孩子道歉。
只不过是不用带娃,不用做家务,不用说话。
只不过是点很多爱吃的外卖,喝一杯奶茶,打开电视把平时没时间看的综艺电视剧投屏。
只不过是外放音量,不再刷哑巴抖音。
只不过是过了未婚女性稀松平常的一天。
却足以让她们感到愧疚,抱歉。
想起那个说自己像小狗一样被拴住的妈妈,那可能是一时上头的气话。
真正拴住她的,不是枷锁,而是她心里的爱。
是三毛笔下的:
“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链子,那条链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未上锁,但她心里的爱,却使她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
05
不想在这篇文章里灌什么鸡汤了。
这些话,我直说了。
希望家里的爷们儿,可以主动给媳妇放个假。
给她们独处的空间,和好友交际的时间,让她们找回自我,哪怕只有几个小时。
不一定是酒店,也可以是洗浴中心,是ktv,是公园,是健身房,哪怕只是一个无人打扰的卧室。
这就相当于,你下班后,会在车里静静坐一会,或者抽根烟再上楼。
因为回到家,你就是父亲,是丈夫,而在车里,你只是你自己。
她也一样,想短暂地做一回自己。
而妈妈们,别再想着扛下所有。
学会自私一点。
身为人母,不需要去迁就别人,不用去做超人,更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你的确是妻子,是妈妈,可你也是女人,也是人,更是你自己。
先自己,再别人,别觉得对不起谁。
你健康平安,才有以后。
你开心活着,才有意义。
跟我念:
往后余生,爱谁谁,无所吊谓。
你的命,比什么都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