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2 月,四川广汉。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的亲信揣着机票,兜里藏着 15 两黄金,匆匆找到曾扩情的儿子曾达人。
“胡长官有令,校长让接扩大哥去台湾,凤凰山机场的飞机等着!” 亲信语气急促,带着焦灼。
没人料到,这位黄埔一期的 “老大哥” 会一口回绝。当天,他就躲进了广汉深山的寺庙。
能让 “天子第一门生” 胡宗南如此敬重,曾扩情在黄埔军校时名气很大。
![]()
1924 年,30 岁的曾扩情经李大钊介绍报考黄埔军校。考试成绩出来,他仅次于蒋先云,排第二名。
那时他年纪最大,性格温和,陈赓、胡宗南这些同学都喊他 “扩大哥”。连军校政治部的周恩来,对这位干事也很器重。
1932 年,蒋介石授意成立复兴社,曾扩情成了核心骨干 “十三太保” 之一,任组织里的监察干事。
这时候的他很风光,连后来权倾一方的胡宗南,当时地位都比他低。
西安事变成了他命运的分水岭。事变后,他受张学良委托,发表广播讲话解释事变缘由。
蒋介石得知后勃然大怒,骂他 “背叛”。后来胡宗南等人求情,他没受重罚,却彻底失去蒋介石的信任。
往后的日子,他只挂着虚职,没实权。这种被猜忌的滋味,让他不想去台湾。
“我手上没沾过共产党人的血,怕什么?” 曾扩情对着儿子叹气,语气肯定,“去台湾是自投罗网,校长还记恨西安的事。留在大陆自首,才有活路。”
可真要自首,他又犹豫了。最后选了个自认为稳妥的办法 —— 躲进广汉深山的寺庙当和尚。
他常年养尊处优,身材肥胖,脸上带富态。这模样和清苦的僧人完全不一样,很扎眼。
没躲几天,村民就向解放军举报了。1949 年 12 月 26 日,解放军冲进寺庙,他还强装镇定,双手合十站着。
“贫僧已遁入空门,诸位为何抓我?” 他刻意压低声音,学僧人的语调。
战士们忍不住笑:“曾扩情,躲得过寺庙躲不过历史,你的账还没算呢!”
被捕后,曾扩情先关在重庆白公馆。后来,他被转移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这座原本是佛寺的建筑,当时关押着 100 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其中有 8 位是黄埔一期生。
这些人里,只有顽抗到底的邓子超被枪决。曾扩情选了另一条路。
他主动交代复兴社的运作细节 —— 这个被康泽称为 “法西斯鬼魂产儿” 的组织,如何帮蒋介石集中权力、镇压民众。
他还讲了过去策反地方军阀的旧事,甚至写下长文反思自己的黄埔生涯。
这和死硬到底的黄维形成鲜明对比。有人问他何必这么做,他说得实在:“当年写报告投靠校长,是为混口饭吃。如今认罪,是为赎罪。人总得对自己做过的事负责。”
在功德林的日子里,他亲眼见管理所实行不审不判、不歧视人格的政策。和他同为 “十三太保” 的康泽,后来也写下几千件材料认罪,成了 “功德林里的材料库”。
1959 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批特赦战犯的名单公布。曾扩情的名字,赫然在列。
和他一起获赦的,还有杜聿明、王耀武这些昔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从复兴社 “大太保”,到阶下囚,再到获赦后任辽宁省政协文史专员,他的人生轨迹让人唏嘘。
其实仔细想,1949 年他拒绝机票时,就看清了关键。
蒋介石的猜忌,从来不是 15 两黄金能化解的。而共产党的宽大,恰恰是对真诚悔悟者的接纳。
后来有人问他当年的选择,他总说,躲进寺庙不过是自欺欺人。
从黄埔骄子到功德林改造,曾扩情用半生证明:人生从来没有 “遁入空门” 的逃避,只有直面过往的重生。1983 年,他在辽宁本溪病逝,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