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继军
第五章 种下希望
雨下了两天两夜,淅淅沥沥的,把刚刚翻过的土地浇了个透,泥土的腥气混着青草味道,在空气里弥漫开来。阿桐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幕中的梧桐坡,心里既踏实又焦虑,踏实的是土地喝足了水分,种树苗正好;焦虑的是,贷款没有着落,第一批樱桃树苗的钱还差着一截。
“愁啥?”陈老实端着一碗热姜汤走过来,递给阿桐,“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你这才刚刚起步,瞧把你急的!这哪里像干大事的样子?”
阿桐接过姜汤,喝了一口,辣辣的暖意从喉咙流到肚子里:“爸,树苗钱还差一万多,再凑不齐,就错过最佳种植时间了。”
“我去跟你李叔他们说说,看能不能先借着。”陈老实放下空碗,往炕边坐了坐,“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不会袖手旁观的。”
阿桐刚想说“不用”,就看见院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是兰花,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头发和裤脚都湿了。
“阿桐哥,在家吗?”她声音不大,带着点试探。
“在呢,进来吧。”阿桐赶紧招呼她,“这么大雨,你来干啥?”
兰花走进屋,把布袋子往桌上一放,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攒的五千块钱,你先拿着买树苗。我知道不多,能帮一点是一点。”
布袋子里是一沓零钱,大多是十块、二十块的,还有几张皱巴巴的五毛、一块,显然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阿桐愣住了,陈老实也抬起来头,看着兰花。
“兰花,这钱我不能要。”阿桐把钱袋子推回去,“你刚回来,又张罗着干大事,正是用钱的时候……”
“我一个人,花不了啥钱。”兰花按住阿桐的手,眼睛闪着光,“阿桐哥,我知道你是真心想为村里干事。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听人家说,农村要想富,就得有人带头干实事。你要是成了,咱梧桐坡就有了盼头,我也用不着再出去打工了。”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我爹妈走得早,在村里没少受大家照顾。现在能帮上点忙,是应该的。这钱算我入股,以后赚了再给我分红,赔了……就当我交学费。”
阿桐看着她眼里的诚意,心里一热,说不出话来。他想起兰花干活时的麻利,想起她看石头时的温柔,突然觉得,梧桐坡的人,其实心都很善良,只是被穷日子磨得不敢轻易相信罢了。
“好,这钱我收下。”阿桐拿起布袋子,紧紧攥在手里,“算你入股,以后分红加倍。”
兰花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不用加倍,按规定来就行。”
正说着,李叔披着雨衣进来,手里拿着个存折:“阿桐,我刚去镇上取了钱,这里有八千,你先拿着。不够我再去跟你张婶说说,她手里还有点私房钱。”
紧接着,刘婶也来了,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钱:“我这有三千,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先紧着你用,不着急还。”
不到半天,村里竟凑了两万多块,不仅够买树苗,连买肥料的钱都有了富余。阿桐看着桌上的钱,眼眶有些发热,这些钱,有老人的养老钱,有年轻人的血汗钱,每一分都沉甸甸的,压在他身上,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
“爸,你看……”阿桐声音有些哽咽。
陈老实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映在他脸上,把皱纹里的笑意都照了出来。
雨停的那天,阿桐雇了辆三轮车,带着阿强和王老五去了邻县的苗圃。苗圃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姓孙,听说他们是来买樱桃树苗的,就带着他们去苗圃看树苗。
“你们要的是早熟樱桃苗,就得选这种两年生的,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孙老板指着一排半人高的树苗,“不过这苗金贵,一棵要二十五块。”
阿桐蹲下来,仔细看了看树苗的根系,又摸了摸树皮,点了点头:“孙老板,我要四百棵,能不能便宜点?”
“四百棵?”孙老板愣了一下,“你们哪儿能种这么多?”
“我们承包了三十多亩地,打算规模化种植。”阿桐说,“以后还会扩大,要是这批苗长得好,以后还在你这儿买。”
孙老板打量了他一会儿,笑了:“看你是个实在人,一口价,二十四一棵,再送你二十棵备用苗。另外,我再派个技术员跟你们去一趟,指导你们种植,不收指导费。”
“真的?那太谢谢孙老板了!”阿桐喜出望外。
装苗的时候,王老五突然凑过来说:“阿桐,我也想入点股,就五百块,行不?”
阿桐看着他,有点意外。王老五挠了挠头:“我知道我以前不务正业,村里人都不待见我。但我也想干点正经事,以后能娶个媳妇,踏实过日子。”
“行,咋不行?”阿桐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肯干活,都是自己人。”
王老五咧嘴笑了,露出两排黄牙,干活也更卖力了。
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孙老板派的技术员姓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戴副眼镜,看着文质彬彬的。阿桐把他安排在李叔家住,李叔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有空房。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都来帮忙栽树苗。刘技术员先给大家讲了种植要点:“坑要挖半米深,底肥要拌匀,树苗放进去要扶正,土要踩实,浇足定根水……”
大家听得认真,尤其是老人们,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不知道种树的门道,时不时还跟刘技术员讨论几句。阿强和王老五负责挖坑,兰花和几个妇女负责扶苗、填土,刘婶年纪大了,就坐在地头给大家递水、递毛巾。
陈老实也来了,没下地,就坐在地埂上看着,手里的拐杖在地上轻轻敲着,嘴角带着笑。阿桐看他好几次想伸手帮忙,都被刘婶拦住了:“陈大哥,你就歇着吧,这点活我们能干。”
中午,二娘提着个大桶来了,里面是她熬的绿豆汤:“大家歇会儿,喝点汤解解暑。”她给每个人都舀了一碗,走到阿桐面前时,还多给了一勺:“阿桐,多喝点,看把你累的。”
阿桐接过碗,说了声“谢谢二娘”。二娘笑了笑,没说话,转身又去给别人舀汤了。
下午,赵支书也来了,背着手在地头转了一圈,拍了拍阿桐的肩膀:“不错不错,搞得像模像样的。好好干,村里支持你。”说完,就被王老五拉去帮忙浇水了,虽然动作生疏,倒也没偷懒。
太阳落山的时候,四百二十棵树苗都栽好了,整整齐齐地立在地里,像一排排穿着绿色军装的军人。大家站在地头看着,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刘技术员说:“只要后期管理跟上,成活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明年就能长新枝,后年就能试花,第三年肯定挂果。”
“真能挂果?”刘婶笑着问。
“肯定能。”刘技术员点点头,“这品种我包了。”
大家笑得更欢了。阿桐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回来时的冷清,想起父亲的反对,想起二娘的质疑,再看看现在,这么多人一起使劲,为了一片樱桃林忙碌,心里像揣了个小火炉。
他知道,这些树苗不仅种在了土里,也种在了梧桐坡人的心上。只要人心齐,这土坷垃里,总有一天能长出金疙瘩来。
夕阳西下,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阿桐喊大家收工,说明天还要盖地膜、搭防护网。大家答应着,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还聊着樱桃结果的事。
“等结果了,我要给孙子寄点去。”
“我要留着给我闺女当嫁妆。”
“到时候搞个采摘节,请城里人也来品尝品尝,肯定热闹。”
阿桐走在最后,看着地里的树苗,又看了看大家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路还长,困难肯定不少,但他巳经不是一个人在走。梧桐坡的土地上,不仅种下了樱桃树,也种下了希望和盼头,这些,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