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条新闻,忍不住叨叨几句。
讲的是四川宜宾市某个村,村民自2014年起两次集资共30万元,用于硬化3公里泥泞通村路,但10年过去,仍未动工。10年间有10位村民去世,但家属仍被要求按“半个人头”补交集资款。
村委会解释:工程总预算约300万元(每公里96万-103万),区交通局每公里补贴25万元,剩余200万元需街道办自筹,缺口过大导致延期。
街道办说明:2014年集资用于拓宽路基至5米并铺碎石,属“一事一议”项目;2020年金土地项目未覆盖该路段,2022年二次集资试图争取交通补助,但未获批;2023年村民要求退款未通过,目前仍在争取上级资金。
![]()
图片
02
3公里300万,集资30万10年未动工,死去的人仍按半个人头算……这些事听上去匪夷所思,但在农村又是那么真实正常;你明明感觉哪里有什么问题,却又讲不清问题到底出在哪,谁由该来负责任。
由此想到几年前,我老家的一次募捐:也是几公里山村道路,当时预算100万。至于已有多少资金,缺口多少,需要募集多少,未知。
事实上,我们那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到家门口。这个村之所以被落下,可能是因为太偏僻,住的人又少(零零散散不足10户),村里也没有有分量的人。
既然作为一个任务,只要还留有一点尾巴,就不算是圆满完成,所以村里就想到向在外工作(打工)的同乡募捐:万一碰到个大善人呢?
我这个人思想觉悟比较低,看到辗转过来的募捐函,第一反应竟然是:几户人家100多万,值吗?那个地方既没矿,也没有旅游资源,投资回报完全是负值啊。
有这100万,直接分给这几家人,或者把这几户人移民到镇上,瞬间就能让他们直接跻身村中富人榜,同时zf通路的任务也自动取消,这不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还修什么路啊?
再有,自己家门口的路,以前都是各家各户出劳力,土石等就地取材,完全花不了几个钱。记得《侯卫东官场笔记》里,就详细记录了一段村民自己修村路的事,只要肯动脑筋肯做事,钱根本就不是障碍。
现在倒好,很多农民都不干重活粗活了,当地干部也懒得出来发动组织。又不是什么高精尖,本来琢磨一下,自己动手,就可以省下很多钱,却不管大事小事,有点事就外包,动辄百万几百万。明明穷哈哈的一个个,却都摆出副阔佬的样子。
既然这样,国家愿意出钱,我举四个手赞成。但是向在外打工的乡亲募捐,打出修桥铺路积德行善的旗号,是不是有点道德绑架?再说方圆几十里,出没出大老板,出了几个大老板,心里没数?
看着那些5块、10块,最多100块的捐款,再对比那100万的巨资,总觉得有些荒诞。这个山沟我从未去过,也不认识那里的任何人,所以对于想不明白的事,我就不掺和了,我那三瓜两枣的,不够寒碜人。
03
说回宜宾的这个事,我不知道3公里300万多不多,我让AI给算了一下,给出的预算是162万—234万。
表格中的“较4米宽”,是因为前面我让它算了个4m的;相较5m,4m成本可以节约25%。
![]()
图片
以上预算,还可以优化:
![]()
图片
还有,如果资金不足,是不是可以降低一点规格?那么烂的一条路,已经延续了整整十年,如果没法混泥土硬化,取碎石铺上不行吗?
![]()
图片
路基也不一定非得5m宽吧?我查了一下乡村道路规范,是这样的:
![]()
图片
网友的评论总是那么精彩:
![]()
图片
一条10年都修不起来的烂路,如同再难凝结起来的人心。地方这种系统性的平庸固然让人莫可奈何,但是这个村的村民,也没有那么冤。
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