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出去干活,不说自己生过病,根本没人看得出来!一天要做6顿饭,照顾完老人还要管两个孩子,忙得团团转,浑身却有使不完的劲儿!”说这话的张金敏阿姨今年60岁,采访时穿着鲜红色大衣,扎着利落的马尾辫,声音洪亮。谁曾想,六年前,她被确诊为膀胱癌。
![]()
意外发现疾病,确诊时如遭雷击
2019年3月的一个傍晚,张金敏接小儿子回家后,上厕所时发现了骇人的一幕——尿液里带着鲜红的血。其实类似情况一年前也曾出现过,但从未如此严重。第二天一早,她立刻去医院做了B超检查。
“医生一看B超结果就说,膀胱里有个菜花样的东西,90%情况不好,得做病理检查。”张金敏回忆道。病理结果很快出来了:膀胱癌。
3月13日,她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家人为了不让她担心,一直瞒着真实病情,只说是“切个小疙瘩就没事了”。可出院那天,医生的一句“一周后回来做化疗”让她瞬间懵了。
![]()
“你可别弄错人了!我没听说要化疗啊!”张金敏反复确认。直到医生严肃告知:“没弄错,你得的是膀胱癌,家属没跟你说,我得告诉你。”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当时腿都打颤,一想到‘癌症’两个字,就觉得自己活不长了。”那一夜,她睁着眼睛到天亮,“大儿子刚上高二,小儿子才7岁,满脑子都是‘孩子没妈可怎么办’”。
化疗之路艰难,身体每况愈下
尽管内心充满恐惧,张金敏还是听从医生建议开始了膀胱灌注化疗。然而化疗的痛苦远超预期:“医生要求灌注后一小时不能上厕所,可我不到20分钟就憋得浑身冒汗,跑去厕所却没多少尿,药都流出来了,等于白受罪,一次还得几百块。”
![]()
坚持了6次后,她实在无法继续,只能停掉化疗。此时的她,身体已被折腾得虚弱不堪——家住7楼,爬到2楼就喘得直不起腰,饭也吃不下,连走路都没力气。
转机出现,遇见中医调理
就在张金敏陷入绝望时,一位老朋友前来探望,给她带来了希望:“我认识个人之前也得过癌症,在郑州袁希福老中医那里用中药调理,现在身体可好了,过几天我带你去!”
2019年4月15日,张金敏在朋友陪同下,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于国家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三联平衡疗法创立者袁希福院长。
![]()
初次见面,张金敏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病情和化疗后的不适。袁希福院长结合她的症状、舌苔、脉象,依据三联平衡疗法进行辨证施治。
“袁大夫说我手术后正气亏虚,气血不足,还有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得先从补正气、调脾胃入手,把身体底子打好。”张金敏回忆道。
中药调理见成效,身体逐渐恢复
按照袁希福院长开的药方,张金敏开始坚持服用中药。半个月后,她就感觉到了明显变化:“吃饭突然觉得香了,以前吃半碗就饱,现在能吃一碗多;爬楼梯也不那么累了,虽然7楼还得歇一次,但比之前爬2楼就喘强太多了。”
看到效果后,她更加坚定了服用中药的信心。连续服用三四个月后,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不仅能正常做家务,还能帮着照顾孩子。
此后,张金敏按照袁希福院长的建议,进入春秋两季巩固用药阶段,每年春秋各服用20天到1个月中药,从未间断。
闯过6年大关,重获新生
今年是张金敏抗癌的第六年。最近的复查结果显示,她的膀胱情况稳定,没有复发迹象,身体各项指标也都正常。
如今的她,不仅完全摆脱了癌症的阴影,还找到了一份家政工作,照顾一位脑梗老人。“每天早上推着老人下楼转两小时,回来陪他看书聊天,中午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下午忙完老人的事,再回家给俩孩子做晚饭、辅导作业。”张金敏笑着说。
她一天要做6顿饭(老人3顿、家里3顿),虽然忙碌,却觉得特别充实。“现在浑身有劲,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有奔头。”
回顾六年的抗癌历程,张金敏感慨道:“刚开始我也怕癌症怕得要死,可现在觉得,癌症没那么可怕,选对治疗方法比啥都重要。要是没遇到袁希福院长,没有用中药调理,我现在可能还躺在床上养病,哪能像现在这样干活、照顾家人?”
![]()
在张金敏看来,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中药帮助她补足了气血、缓解了不适,让虚弱的身体重新“站”起来;在主要治疗结束后,是中药持续巩固、调理身体,帮助她闯过了癌症康复的“5年关键期”,最终实现了长期稳定康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