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嘉兴,一男子在饭馆吃完饭后竟往碗里吐痰,被监控拍下。涉事店家告诉@荔枝新闻,当时让对方把碗带走,对方不带,于是自己就把碗扔掉了,该男子来过2次,当时让他以后别来了,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奇葩顾客。
(11月3日广州交通电台微博号)
浙江嘉兴一男子餐后往碗里吐痰,店家无奈将碗丢弃;2023年河北张家口某食客故意向公碗吐痰,甚至辱骂威胁服务员。两起事件虽未造成直接人身伤害,却以极其恶劣的方式触碰了公共文明的底线,引发公众强烈不适。这类行为绝非“个人习惯”或“奇葩操作”,而是关乎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的失范行为,绝不能以“扔碗了事”“私了结案”轻轻带过。
往餐具里吐痰,本质是对公共卫生的公然践踏。餐馆餐具属于公共用品,即便个人用餐后的碗具,也需经过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后重新投入使用。痰液中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随意吐痰不仅污染餐具,还可能通过后续处理流程传播疾病,对下一位使用者、餐具消毒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公碗更是多人共用的核心餐具,吐痰行为直接将个人卫生风险转嫁他人,违背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准则,其危害不亚于传播污染源。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行为背后的嚣张心态与对公共秩序的漠视。张家口事件中,涉事男子吐痰后辱骂服务员、意图动手,展现出对他人权益与公共规则的全然无视;嘉兴男子明知行为不当仍两次前往餐馆,暴露其毫无悔改之意。如果仅以“商家私了”“制止提醒”处理,无异于纵容这种失范行为。公共空间的秩序需要刚性约束,若每个人都凭个人好恶挑战公序良俗,公共文明将荡然无存,最终损害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处理此类事件,不能止于“把碗扔了”的消极应对,更不能放任“私了”的模糊处理。商家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应强化现场管理,发现此类行为及时制止并保留证据;相关部门需明确执法边界,将往公共餐具吐痰等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纳入监管范畴,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同时,社会层面应加强公共文明宣传,让每个公民都明白,公共空间的文明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不可逾越的行为底线。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餐具卫生是公共安全的基础。往碗里吐痰看似小事,实则是对他人健康、公共秩序的双重冒犯。唯有摒弃“小事化了”的纵容心态,以刚性规则约束失范行为,以文明共识凝聚社会合力,才能让公共空间远离此类“恶心操作”,让每个人都能在安全、文明的环境中享受公共服务。公共文明容不得半点亵渎,任何挑战底线的行为都必须“吃不了兜着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