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2025年10月,华熙生物Q3归母净利增55.63%,核心护肤业务下滑超15%,医美护肤从流量向技术转型的阵痛。
2025年10月最后一周,中国功效护肤行业上演了一场极具戏剧张力的“双雄对垒”。
10月28日,华熙生物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5.63%,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利润回暖。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仅仅四天前,10月24日,其主要竞争对手巨子生物股价单日暴跌15.31%,从5月高点87.1港元/股跌至38.62港元/股,20天内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范代娣家族身家缩水百亿,导火索是直播间销售数据不及预期,叠加此前“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的余波未平。
这两组看似独立的业绩与股价波动,实则勾勒出中国医美护肤行业的深层转型。曾经依靠玻尿酸和流量投流打开市场的华熙生物,正逐步摆脱对单一营销模式的依赖,尝试以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而凭借“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快速崛起的巨子生物,在高速增长中也面临单一品牌依赖、研发投入待提升等挑战,股价调整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增长质量的重新审视。
一边是玻尿酸女王赵燕带领华熙生物在营收调整中实现利润优化,一边是胶原蛋白新贵巨子生物在业绩高增中遭遇估值回调,两大企业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两种成分赛道的发展路径对比,更是行业从“流量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期的典型缩影。
01
利润连季回暖难掩营收困局
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报,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回暖,但营收仍处于下滑通道,这种反差既体现了企业短期经营策略的调整成效,也反映出长期增长仍需突破瓶颈。
华熙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滑30.29%。扣非净利润1.85亿元,同比降幅达43.2%。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告
拉长时间维度,公司业绩调整已持续三年,2023年营收同比降4.45%、净利降38.97%,2024年营收降11.61%、净利降70.59%至1.74亿元,2025年仍处于调整周期中。
不同分季度数据已显现积极信号。2025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结束了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连续下滑。第三季度这一增速进一步扩大至55.6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3152.85万元。
连续两个季度的利润改善,显示出经营策略调整的初步效果,但营收端仍未同步回暖,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9.03亿元,同比下降15.16%,与利润增速形成明显反差。
2025年第三季度,华熙生物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早在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费用优化,当期销售费用率34.99%,同比下降12.46个百分点。华熙生物主动调整了此前以销售额为核心的流量投流模式,减少单纯价格促销,转而优化推广费用结构与人力成本配置,聚焦高毛利投放动作。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11.17亿元,管理费用4.19亿元,研发费用3.61亿元,费用端的高效管控直接释放了利润空间。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告
经测算,前三季度毛利率70.68%,净利率7.98%,同比下降13.92个百分点,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议价能力的提升仍需发力。利润增长体现了费用管控的成效,但营收增长是长期发展的基础。“华熙生物目前‘节流’效果显著,后续若能在‘开源’上实现突破,比如推动新品落地、拓展新场景,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
02
胶原蛋白与玻尿酸之争还在延续
华熙生物的营收调整,是业务结构优化与行业竞争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以玻尿酸为核心的企业,公司已构建原料、医疗终端、皮肤科学和营养科学四大业务板块。
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构成了稳定的“基本盘”。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60%,作为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发展趋势。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三季度报告
医疗终端业务表现相对突出,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则处于调整期,成为拖累整体营收的主要因素。
华熙生物研发的具体品牌战绩不俗,2023年润百颜、夸迪营收均超11亿元,2024年分别下滑至9.23亿元、6.49亿元,一方面公司主动调整营销模式,减少高投入流量投放,短期对营收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凭借差异化功效获得部分消费者青睐,分流了市场需求,而巨子生物正是这一赛道的主要参与者。
另外,巨子生物的快速成长,展现了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潜力,给华熙生物带来了竞争压力。
胶原蛋白与玻尿酸的赛道竞争,也延伸到行业认知与标准建设层面。2025年5月,华熙生物在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提出“透明质酸过时论不成立”,认为行业发展应基于扎实的科技基础;随后,与华熙生物关联的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就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提出质疑,巨子生物先以内部检测结果回应,后于6月23日表示现有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将优化检测技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这一事件也推动行业思考:不同成分赛道并非对立关系,更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标准完善实现规范发展。
![]()
图源:华熙生物公众号
“医美、护肤市场的热点切换,是技术突破、资本流向和消费者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消费者对功效性产品的需求从‘概念认知’转向‘实证体验’,无论是玻尿酸还是胶原蛋白企业,都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功效验证上持续投入,才能适应市场变化。”
03
创始人重返一线,刮骨疗毒
华熙生物的业务调整与战略升级,始终与创始人赵燕的决策深度相关。
这位被称为“玻尿酸女王”的创业者,早在玻尿酸尚未被广泛关注时便押注该赛道,带领华熙生物从濒临破产的山东福瑞达,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并推动公司登陆科创板。2025年3月,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与公司业绩调整,赵燕宣布从研发端重回业务一线,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动公司转型。
赵燕的改革首先从经营理念的重塑切入。针对此前皮肤科学业务过度依赖流量投流和价格促销的模式,赵燕果断叫停以销售额为唯一指标的投放策略,提出科研驱动品牌建设的思路,重新梳理润百颜、夸迪等核心品牌的技术内核,挖掘产品的功效机理与临床数据。
在小红书、微信等内容平台通过专业内容与消费者互动,构建技科普、内容种草、品牌认同和销售转化的全链路营销体系。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渠道推广宣传费同比减少37.4%,销售费用率降至近五年最低,第二季度单季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46个百分点,尽管短期影响营收,但为品牌长期价值提升奠定基础。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
在业务方向上,赵燕明确了巩固基本盘、突破技术关的双重策略。一方面,原料业务加快国际化布局,重点拓展欧洲、东南亚、日本等高端市场,同时探索生物活性物在医疗健康、绿色消费等新领域的应用。医疗终端业务聚焦医美、眼科、骨科等高附加值领域。
另一方面,将合成生物技术作为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通过该技术将透明质酸发酵产量从每升16-17g提升至73g,生产成本降低400倍。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拥有知识产权6050项,其中发明专利5057项,研发团队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在衰老干预、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布局,为未来业务增长储备技术动能。
![]()
图源:华熙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
赵燕认为,长期战略的落地需要契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团队,因此推动“去职业经理人化”的调整,摒弃短期业绩导向的外聘操盘模式,重点培养具备科技认知、认同企业理念的内部创业型人才。此外,赵燕亲自接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直接负责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及四大核心护肤品牌,通过创始人的战略把控加快业务调整节奏。
赵燕的改革抓住了行业转型的核心,科技竞争力,这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巨子生物在胶原蛋白赛道的快速崛起证明了新成分的市场潜力,而华熙生物的科技积累则为其提供了多元拓展的可能。
对于中国医美护肤行业而言,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发展路径,是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型的真实企业案例。
过去十年,行业依托营销创新与概念迭代实现快速扩张,如今,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消费者认知成熟,技术研发与产品功效成为竞争的核心壁垒。无论是玻尿酸还是胶原蛋白赛道,企业唯有扎根科技、深耕用户需求,才能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这场转型的过程,也将推动中国功效护肤行业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