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觉得唱衰楼市,房价就会大跌,自己就能低价买房,可现实很残酷,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楼市的利好消息每天都在上演。
1.17 亿元!先有马来西亚首富之子郭孔华,花巨资购入上海黄浦区 449㎡大平层,后有港资房企老板自购自家黄浦区豪宅,融创外滩壹号院 3 小时售罄 158 套房,揽金 58.82 亿元,翠湖天地六期 108 套房源 119.79 亿元 被日光,一系列成交数据背后,是全球高净值人群对核心资产的坚定看好。
![]()
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单价 15 万元以上顶豪成交套数达 2004 套,是 2023 年全年的 5.5 倍,远超过去 4 年总和,这种火爆并非偶然:一方面,黄浦区金陵路、新天地等核心地段土地资源稀缺,嘉里建设单区域拿地金额就达 221 亿元,稀缺性决定资产保值属性;另一方面,上海高净值人群基数庞大,对优质住宅的需求持续旺盛,加上全球经济波动下,核心城市豪宅成为对冲风险的 “硬通货”,吸引跨国资本持续流入。
上海中原研究院数据显示,9 月 14 个豪宅新盘入市,1619 套房源整体去化率 72%,部分项目认购率低迷引发 “唱衰声”,但需清醒认识到:分化是市场成熟的标志,而非降温信号。
![]()
当前豪宅市场分化的核心逻辑的是 “地段 + 产品” 双重筛选:翡云悦府、金茂璞元等项目去化放缓,本质是供应集中导致的客户分流,以及产品同质化下的 “慢决策” 现象;而融创外滩壹号院、翠湖天地等项目持续热销,恰恰印证了 “核心地段 + 优质产品” 的绝对竞争力,更关键的是,即便分化加剧,上海豪宅整体去化率仍保持 72% 的健康水平,远超同期全国多数城市楼市表现。
近期 “沪七条” 新政落地,降低非沪籍购房社保门槛、下调首付比例、缩短增值税免征年限,政策红利正从豪宅市场向刚改、刚需市场延伸,数据印证复苏态势:10 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 89%,新房网签量创下半年新高,国庆节假期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 85%。
![]()
我们为何要摒弃唱衰论?其一,上海核心资产的稀缺性不可复制,黄浦区、陆家嘴等核心区域的豪宅,兼具居住、投资双重属性,仍是全球资本的 “避风港”;其二,政策底已明确,信贷、限购政策持续优化,市场信心正在修复;其三,需求基本面未变,上海高净值人群基数与改善型需求仍在释放,只是从 “盲目抢购” 转向 “理性选择”。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的观点颇具参考性:“70 城房价数据显示,上海新房价格领跑一线城市,成交回暖迹象明显,当前市场并非衰退,而是回归理性的结构性复苏。”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与其被 “唱衰声” 裹挟,不如看清核心逻辑:楼市分化下,优质资产的价值只会更加凸显,而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核心房产的抗风险能力与增值潜力,从未被资本怀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