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核问题从来不是单边说了算的事。当地时间 10 月下旬,联合国安理会第 2231 号决议正式到期,这份为伊核协议背书的文件终止后,伊朗总统果断表态:将全面重建遭袭核设施,但始终坚守 “不寻求制造核武器” 的承诺。背后是长达十年的波折:2015 年伊核协议签署,伊朗限制核活动换制裁解除;2018 年美国单方面退出,重启制裁并联合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如今联合国层面限制失效,美欧仍维持单边制裁,伊朗浓缩铀丰度已达 60% 的民用上限。一边是重建核设施的强硬动作,一边是弃核的明确表态,伊朗这波操作到底是为了民生,还是另有所图?
![]()
先说说伊朗为啥非要重建核设施,这可不是 “没事找事”。伊朗拥有 25 到 30 座核相关设施,其中纳坦兹、福尔多等 6 座是核心目标,可这些设施多次遭美以袭击,福尔多地下浓缩设施的高丰度铀生产线受损严重。对伊朗来说,核能源是民生刚需 —— 石油出口被制裁卡脖子,国内电力缺口常年存在,布什尔的轻水反应堆能解决数百万家庭的用电问题。德黑兰的电力工程师穆罕默德坦言:“夏天温度飙到 50 度,缺电时每天停电 4 小时,核电厂是最稳定的能源来源”。更别提核技术能带动医疗、农业发展,伊朗的核医学中心早就靠本土技术治疗癌症患者,这些民用价值,才是重建的核心诉求。
“不造核弹” 的表态,其实是伊朗的 “务实选择”。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伊朗很清楚,真要跨过 90% 武器级浓缩铀的红线,只会引火烧身。之前浓缩铀丰度达到 60%,已经引发国际担忧,可这距离造核弹还有不小差距,伊朗反复强调 “这是民用最高标准”。更关键的是,伊朗民众早就受够了制裁之苦 —— 能源出口暴跌,食品、药品短缺,普通家庭买袋面粉都要精打细算。德黑兰的主妇法蒂玛说:“我丈夫在炼油厂工作,制裁后工资砍了一半,真不想再经历更严的封锁”。而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主动弃核,也能争取中俄等国支持,打破美西方的孤立,这才是最划算的 “民生账”。
国际社会的反应,简直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俄明确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认为伊朗的表态符合核不扩散原则;美欧却唱反调,英、法、德以 “未履行协议义务” 为由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美国更是放话要强化军事威慑。以色列的反应最激烈,直言 “伊朗是地区威胁”,毕竟两国地缘矛盾根深蒂固。网友调侃:“美西方怕伊朗造核弹,却忘了自己才是核大国,这双标玩得溜”。其实大家都清楚,伊朗重建核设施是为了对冲制裁,不造核弹是不想激化矛盾,可多年的互不信任,让简单的事变得错综复杂。
说到底,伊朗的选择,本质是 “在夹缝中求生存”。核技术就像双刃剑,既能点亮万家灯火,也能制造毁灭阴影,伊朗牢牢抓住 “民用” 这个核心,既守住了发展权,也避开了战争风险。美西方如果还抱着 “制裁施压” 的老套路,只会适得其反 —— 之前的封锁没能让伊朗屈服,反而倒逼其自主研发核技术。国际社会该做的,是回到谈判桌前,用对话代替对抗,毕竟 “实事求是”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核不扩散不是压制他国发展的借口,和平利用核能也不是制造恐慌的理由。伊朗用 “重建设施 + 弃核承诺”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接下来就看美西方能否放下偏见。毕竟,中东地区已经够乱了,没人想看到核危机雪上加霜。
你觉得伊朗的弃核承诺可信吗?国际社会该如何化解伊核僵局?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