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机场作为东北地区举足轻重的航空枢纽,其发展征程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城市的蓬勃发展。
![]()
回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正值日伪统治的黑暗时期。“满航”在佳木斯设立了航空出张所,并着手修建小型机场,当年便开启了航空运输业务。自此,佳木斯成为了“满航”在黑龙江地区东北部的关键航空基地。1932 年,日本侵略者全面入侵东北,扶持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佳木斯蒙古力机场的修建工程也随之启动。彼时,日本妄图将东北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内陆和对抗苏联的战略要地。佳木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日军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扩张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机场的修建,能大幅提升日军的军事机动性,为其兵力投送、物资运输以及空中侦察和作战行动提供便利。
![]()
为了建造这座机场,日本侵略者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通过抓捕或欺骗的手段搜罗了大量劳工,还在黑龙江周边的依兰、桦川等县强征百姓充当苦力。这些劳工在日寇的刺刀威逼下,没日没夜地劳作。他们栖身于简陋破败的工棚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遭受监工的打骂与虐待。恶劣的工作条件和残酷的折磨,让许多劳工累死、饿死或病死在工地。据相关记载,在日伪时期修建机场等工程中,劳工的死亡率极高,无数鲜活的生命在侵略者的无情压榨下消逝。
![]()
日军修建的机场水泥跑道长达一千米,建成后,这里成为了日军在东北的重要军事据点之一。日军在此驻扎了大量军队和战机,将其作为围剿东北抗日力量的前沿阵地。东北抗联多在深山密林中活动,日军便借助机场的飞机进行侦察。一旦发现抗联踪迹,便迅速通知地面部队进行围剿,并出动战机参与攻击,给抗日军民带来了沉重的伤亡。在日军对抗日联军展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几乎每次都能看到从蒙古力机场起飞的日军战机的身影。
![]()
同时,这座机场也是日军物资运输和兵力调配的重要枢纽。通过机场,日军将大量武器装备、弹药和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东北,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东北的军事统治和侵略力量。它就像日本侵略者插在东北大地上的一把利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直到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在东北抗联教导旅的配合下解放了佳木斯。随着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设置的支所自行瓦解,机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解放后,机场由空军接收管理。1950年,机场经修复后作为哈尔滨民航航空护林备降机场。1958 年,佳木斯航站正式成立,开始修复、建设。1959年11月投入使用,跑道长1100米,宽30米,沥青路面,主要使用机型为里2以下机型。
![]()
1962 年,国家陷入经济困难时期,民航总局无奈做出撤销民航佳木斯站的决定,机场被移交至当地航空俱乐部代管。直至 1965 年,民航总局才决定恢复该站的运营,佳木斯机场得以重新开启发展的大门。
![]()
1966 年 9 月,沈阳管理局启用里—2 型飞机,成功开辟了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航线,进一步拓展了佳木斯机场的航线网络。
![]()
在珍宝岛战役时期,为满足战役的紧迫需求,部队计划在佳木斯市和宝清县分别建立基地机场与前沿机场。沈阳军区空军迅速响应,果断派出先遣组赶赴机场进行细致勘察和前期筹备工作,沈空机动供应大队也立即投入行动。中央军委下达了紧急命令,要求在短短三天之内让佳木斯、大和镇两个机场完成全部接收飞机的准备工作。在合江军分区、当地各级政府、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民航等多部门的齐心协力、全力支持下,相关人员争分夺秒,对跑道进行了精心的维修加固,同时迅速建起了通信导航、航油航材供应、气象航管等必要的保障设施以及基本生活设施。
![]()
1969 年 4 月 6 日下午 2 时,由空 34 师时念堂副师长带队,一支由 10 架直升机、4 架运–5 和 1 架里–2 运输机组成的机群,陆续平稳降落在佳木斯东机场,极大地增强了虎饶前线人民空军的力量。佳木斯机场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战役的空中支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1983 年 4 月,佳木斯机场按照三级机场标准启动扩建工程,并于 1985 年顺利完工。扩建后的机场具备了更强大的承载能力,可以起降安—24 型飞机。
1992 年,经国务院批准,佳木斯东郊机场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对外开放,迈出了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1998 年,总参谋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佳木斯机场进行扩建,佳木斯市政府积极筹资 1.7 亿元,对佳木斯东郊机场实施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2000 年 1 月 3 日,扩建工程圆满竣工并投入运行。改建后的飞行区技术等级达到 4C 级,能够轻松起降波音 737 - 800 系列及其它同类型飞机;机场占地面积达 260 公顷,跑道长 2500 米,宽 45 米;机坪面积 28300 平方米,可同时安全停靠 C 类飞机 2 架,B 类飞机 1 架;候机楼面积 5728 平方米,货运仓库 584 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可达 30 万人次;机场的通讯导航、助航灯光系统及特种车辆等各类保障设备一应俱全,为机场的高效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2009 年 12 月 10 日,国务院批准佳木斯东郊机场航空口岸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标志着机场成功升级为国际机场,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2012 年 10 月 19 日,佳木斯东郊国际机场跑道延长工程顺利投入使用,24 号跑道延长 300 米,达到 2500 米,可起降波音 B737 - 800、空客 A321 及以下机型,成功突破了制约机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 2011 年到 2023 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了从 20 万到 100 万的重大跨越,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1 年,佳木斯机场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 20 万人次大关,此后便开启了一路攀升的发展态势。2012 年,这一数字跃升至 30 万人次以上;到了 2013 年,更是突破了 40 万人次。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2017年、2018 年分别达66万、86万余人次;2023年12月16日首次实现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成为黑龙江省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100 万人次的支线机场;2024年12月30日,佳木斯机场旅客吞吐量完成1101088人次,首次突破110万人次。2019 年 6 月,市政府投资新建国内进港通道1836m²,2020年春运前投用,候机楼面积达7564m²。2020 年 8 月 4 日,机场扩建前置工程也拉开了建设的序幕。2021 年 1 月,2 个新机位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场的运营能力。
2025 年 5 月 28 日,佳木斯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开始就佳木斯东郊机场更名为“佳木斯松江国际机场”一事向公众征求意见。展望未来,佳木斯机场将继续锐意进取,不断拓展航线网络,加密航班密度,致力于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同时,机场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新的腾飞,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 康 石
2025.1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