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者
李静,《慢声慢读》特约朗读人,慢书房书友。
今天是慢声慢读第292期 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Recommendation
![]()
如果要在文学史上寻找一位备受争议却又广受欢迎的人物,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定是绝佳人选。这位被众多评论家贴上“二流作家”标签的英国小说家,其作品却跨越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畅销。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等作品被一代又一代读者追捧。
今天慢声慢读要介绍的这本书是大家比较少听到的作品,叫做《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是毛姆的阅读随笔集,延续他独特的“毒舌”风格,意外地成为治愈当代人精神焦虑的一剂良药。
毛姆是个谦虚又自恋的人,他坦言自己缺乏一流作家的天赋,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二流”作家的前列。
“二流”与否我们不知道,只是很清楚他拥有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非凡能力,而且他的作品在全球拥有的读者很多,且销量远超许多“一流”作家。
甚至那些世界级的作家都对他顶礼膜拜,比如奥威尔公开表白毛姆对他影响很大;比如村上春树更是一生中反复读毛姆文集;再比如诺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非常喜欢的作家。
毛姆10岁前父母双亡,孤独又痛苦,但人到中年,却强势逆袭,跻身富豪作家之列。
他逆流而上的人生,经过无数长夜的深思,最终将沉淀的智慧,都诉诸笔下,戳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如果你还没读过毛姆,不妨可以先从这本阅读随笔集开始,《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汇集了毛姆对文学与阅读的思考,书中,他撕下了经典作家的神圣外衣,以犀利而幽默的笔触揭示了文学巨匠们的平凡甚至不堪的一面。
托尔斯泰的道德困惑、巴尔扎克的挥霍无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博成瘾——这些文学史上的“神祇”在毛姆笔下重归凡人行列。
这种祛魅式的解读,非但没有贬低这些作家的成就,反而让他们的作品更加贴近人性,使阅读不再是顶礼膜拜,而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而毛姆的“毒舌”其实也不是简单的刻薄,而是洞察世事后的一种清醒表达。
他关于阅读的观点十分值得学习,他觉得阅读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必正襟危坐。他将阅读从学术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我们每个普通读者按照自己喜好选择书籍的权利与勇气。
毛姆或许无法跻身文学神殿的最顶层,但他的作品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实现了文学最本质的功能——连接人心,抚慰灵魂。
当我们带着毛姆式的清醒与幽默面对生活,或许会发现,每个人都需要建造这样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不是为了逃离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其中。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毛姆
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出生于法国巴黎。十岁时,父母已相继去世,遂被送往英国肯特郡,与叔父一起生活。1892年起,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学习医科,同年,发表了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广受好评,遂弃医从文。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法国红十字会,后受英国军方指派,在瑞士和俄国开展情报工作。曾多次赴南太平洋和远东地区旅行,许多小说因此颇具异域情调。晚年撰写了许多回忆录和文学批评,至八十五岁时方才搁笔。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