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立冬啊,人就该慢下来了。风一吹,叶子落,天一凉,身体也提醒着你:该补一补了。立冬,是一年中“藏”的开始,该收的收、该养的养,这时候要是不懂调理,冬天那点底气啊,很容易就被冷风带走。
![]()
老话说得好——“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补啊,不是乱吃补药,而是要吃对、喝对、捂对。今天李老头就跟你唠唠,立冬这天,吃3样、喝3样、捂3处,照着做,顺顺利利过寒冬。
一、吃3样——补气、养胃、强身 1. 三鲜水饺
![]()
立冬这天,北方讲究吃饺子,寓意“交子之时”,辞旧迎新。可光吃肉馅多腻啊,我家常包“鸡蛋+韭菜+虾滑”三鲜馅。
鸡蛋嫩、虾滑鲜、韭菜提香,一口下去,那叫一个鲜香四溢。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都齐活儿了。
有人说立冬吃饺子是为了“防冻耳朵”,其实这话虽玩笑,但理是对的——饺子暖胃、活血、提气,吃完整个人都舒坦。
![]()
![]()
2. 杏鲍菇炒肉丝
![]()
冬天一冷,人容易犯懒,油腻重口的菜反而容易让身体“堵住”。
这道菜好就好在——清爽不腻、又下饭。杏鲍菇吸肉香、肉丝嫩滑,青红椒提味,一盘菜,两碗饭。
关键是做法简单,家常又实在。立冬过后,气温低,身体代谢慢,吃点这样的菜,既能补,又不会上火,很合适。
![]()
![]()
3. 紫苏焖鸭
![]()
这道菜啊,李老头可是吃了几十年。
鸭子油而不腻,紫苏的香一进去,整锅肉都提神。紫苏性温、能散寒,鸭肉补中益气,这俩搭一块儿,冬天吃刚刚好。
汤汁拌饭,那真叫一个香。人常说“冬吃鸭,补而不燥”,补得稳当、不出火气,这就是智慧。
![]()
![]()
![]()
![]()
二、喝3样——润燥、养阴、暖胃 1. 苹果雪梨排骨汤
![]()
天一冷,很多人喉咙干、咳嗽、嘴破。那就该喝点甜润的汤。
苹果加雪梨,甜香温和,排骨煮出来的汤又浓又清,润肺又补气。
我家常这么做:排骨焯水,加苹果、雪梨、玉米、红枣,小火炖一个钟头,一锅汤全家人喝着舒服,连孩子都不挑。
![]()
![]()
2. 白萝卜牛肉汤
![]()
冬天孩子老喊冷、老打喷嚏,多半是阳气虚、抵抗力差。
白萝卜通气化痰,牛肉补中益气,俩一合,营养顶顶好。
炖得久一点,牛肉软烂、萝卜入味,汤又香又清。再撒点葱花、胡椒粉,整碗汤喝下去,身子都热了。
![]()
![]()
![]()
3. 羊肚菌山药瘦肉汤
![]()
这汤啊,别看食材简单,讲究的很。
羊肚菌是菌中“贵客”,健脾助消化、增强免疫力;山药补脾胃;瘦肉中和不腻。
老年人、孩子都能喝。李老头常说:汤养人,饭养力。这道汤,就是典型的“养人汤”。
![]()
![]()
![]()
三、捂3处——藏阳气,防寒邪
冬天最怕的,不是冷,而是冷“钻进身体里”。要想过冬不生病,捂得对,比吃得好还管用。
1. 捂腰
腰是“肾府”,冷了腰,整个人都没劲。
立冬后风凉得快,腰部一定要保暖。别图凉快穿低腰裤、薄毛衣,尤其上了岁数的,腰寒了,腿就跟着痛,老毛病全找上门。
出门加件背心或护腰,睡觉盖被子别只盖肚子,腰也得护着。
![]()
2. 捂鼻
很多人冬天老打喷嚏、鼻子不通气,其实鼻子最怕冷风。
出门记得戴口罩,不只是防感冒,更是防冷气直灌。
室内湿度低,可以放盆水、加个加湿器,让鼻黏膜不干不裂,呼吸也顺畅。
![]()
3. 捂脚
脚一凉,全身都凉。
脚底有无数经络、穴位,冷气从脚下入,容易引发胃寒、宫寒、腰酸。
立冬之后,晚上泡脚十分钟,水里放点姜片或艾叶,泡到微微出汗,再上床睡,那叫一个踏实。
![]()
李老头混迹人间七十年,看明白个理儿——
人活着,不怕累,就怕不顺气、不顺身。
立冬这天,吃得暖、喝得润、捂得稳,就是给身体攒“底气”。
冬天来了,别忙着工作、别光顾着穿羽绒服,也得记得,给身体穿上“内在的棉衣”。
有句老话我一直记得:“冬藏好,一年少生病。”
这话不假。入冬这天,照顾好自己,就是在为来年打基础。
——
李老头唠叨一句:
天凉了,记得多喝汤,多笑笑,暖从心起,冬也就不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