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在烹饪前需不需要焯水,很长时间以来是不少人的争论点。
有人认为,蔬菜焯水后新鲜度降低,营养也会融入水中,不够“原生态”;另一部分人,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认为食材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污染严重,焯水后入口更健康。
 ![]()
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食材焯水,与食材的有效成分有关,有些不焯水直接吃,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炒菜前未焯水,这一步骤真的这么重要吗?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一下。
一、食材焯水有什么用?
很多食物在生长、运输以及储存的过程中,可能在表面存在农药、保鲜剂等残留(如西兰花);或生长环境比较复杂,食材结构特殊,细菌、寄生虫更容易寄生(多孔的莲藕等),仅通过清洗或浸泡,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全部清除。焯水温度较高,能去除一部分有毒物质,减少这些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
有些食材纤维较多、较粗;口感比较独特,比如萝卜辛辣感重,如果不焯水,直接拿来做菜,需要烹饪很长时间,影响口感,吃起来也不好消化,提前焯水处理,能促进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肉类食材,有独特的腥味,提前焯水,能去除异味,并且使肉中残留的血污溶出,使食材的口感更佳。
 ![]()
大多数绿叶蔬菜,经过焯水后,其中的氧化酶高温失去活性,使蔬菜颜色更翠绿看好,增加食欲。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很多食材本身含有的物质有毒(秋水仙碱、原蕨苷),或摄入过多(草酸等)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高温焯水后能溶解掉一定有毒或对身体不利影响的物质,降低食物中毒和身体不适的风险。
 ![]()
那么,哪些蔬菜在烹饪前必须焯水,减轻“毒性”呢?
二、医生提醒:这三种菜一定要提前焯水!
1.菠菜
作为餐桌常见的平价蔬菜,菠菜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在辅助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要想吃菠菜更健康,必须要提前焯水,因为菠菜草酸的含量也比较高,包括菠菜在内的绿色蔬菜直接拿来吃,可能会使草酸在体内不断积累,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代谢,还可能形成结石。
 ![]()
容易受影响,形成结石的部分包括肾脏、膀胱以及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器官,引起剧烈疼痛,增加感染风险,并且对泌尿系统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草酸属于酸性物质,摄入量大,还会对消化系统黏膜产生刺激,引起粘膜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表现。
所以,菠菜在烹饪之前最好能焯水处理,焯水后大部分的草酸溶解于水中,大大降低了人体被吸收的可能,更不会对钙的吸收产生影响,使菠菜中的营养物质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
其他还有草酸成分的蔬菜,还包括马齿苋、茭白、竹笋等,直接吃会有苦涩味道,经过焯水预处理,能降低草酸的含量。
2.香椿
香椿是初春“限定”食材,有些人很喜欢它的独特味道,而另一部分人却对这种重口味食材不感兴趣。它之所以有这么重的味道,与其中独特的营养成分分不开。
香椿中含有挥发性硫化物、脂肪醛、萜类,这些芳香族物质,不仅使香椿味道独树一帜,还可以使香椿对身体产生多种益处:健脾开胃、增强免疫力等。
 ![]()
但香椿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比较高,经常吃或一次性摄入太多,可能会在体内累积。要知道,亚硝酸盐属于致癌物,摄入量超标,致癌风险会提升。
而在食用香椿前提前焯水,能提前去除一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研究发现,只要焯水一分钟,香椿中的亚硝酸盐至少能降低85%。
 ![]()
香椿中硝酸盐类的含量,与存放时间成正比,新鲜香椿,亚硝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新买的香椿及时吃掉,一次性吃不完,放于冰箱冷藏保存,降低香椿中还原酶的活性,减少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这一因素。
此外,西芹、茼蒿、莴苣等蔬菜中,也含有亚硝酸盐成分,烹饪之前最好先进行焯水处理。新鲜食材别一次性购买太多,这些蔬菜在放置的过程中,自身会不断产生亚硝酸盐。
 ![]()
3.黄花菜
黄花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卵磷脂,在预防心脑血管健康方面发挥作用,还能预防癌症、贫血,增强记忆力。而且黄花菜口感美味,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但在黄花菜时,一定要当心中毒风险,因为黄花菜中秋水仙碱含量高,在2020年此前的40多年里,相关报道中有900多人都曾发生过食用新鲜黄花菜中毒的新闻。
 ![]()
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特别是被消化系统分解为二秋水仙碱后,会引发恶心、腹痛等中毒现象。
不过近几年又有研究发现,称服用黄花菜中毒的元凶并非秋水仙碱,而是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论是哪个原因导致的食用新鲜黄花菜中毒,但事实是经过焯水处理,在开水中烫了两分钟,再经过冷水浸泡,能够使有毒物质溶出,保证了使用黄花菜的安全。
 ![]()
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经过焯水,新鲜黄花菜中的有毒物质也不能完全被处理掉,所以黄花菜一次的食用量不要超过50克。
如果害怕吃新鲜黄花菜出现食物中毒,可以直接购买干黄花菜,干品经过高温制作和太阳暴晒,有毒物质基本流失,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
除了这三种蔬菜,烹饪前必须焯水外,新鲜豆角类蔬菜,大多含有较多的皂苷,这种物质不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还会破坏红细胞,引发粘膜充血、肿胀。
但皂苷对热不稳定,为了减少烹饪时间,可以提前焯水,使皂苷分解消除其毒性。
蕨菜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野菜,很多地区居民都喜欢拿来炒菜吃。但蕨菜中有一种特殊的原蕨苷,属于三类致癌物;蕨菜也被世卫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
 ![]()
如果不愿意放弃这种美味,在烹饪前先焯水,使原蕨苷溶出或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摄入,保证食品安全。在焯水前,先将蕨菜切小段,确保热水浸透蕨菜。
综上所述,不要觉得在烹饪前,将食材焯水是多此一举,提前进行预处理,更有助于保证饮食安全、健康。
三、食材焯水要怎么做?
食材焯水,可不是简单的将食物放于水中加热即可,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才能更好的使食材保持美味与营养并存。
 ![]()
肉类、动物内脏类食材,需要冷水下锅,才能使肉中残留的血液溶出,如果在水温过高时下肉,蛋白质变形无法逆转、肉质收缩,血污就更难溶出,肉血腥味更足,口感变差。
海鲜类食材,则最好在水烧开后下锅,煮一两分钟捞出即可,在沸水中煮的时间过久,肉质中的水分蒸发,变得紧致,影响口感。
 ![]()
蔬菜类食材,也多是沸水下锅大火煮,开水会迅速使蔬菜中的氧化酶失去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具体焯水时长,根据食材种类来决定。
绿叶类蔬菜,焯水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沥干水分后在切,别过分挤压水分,以免造成营养成分随汁液流失。
 ![]()
茭白、木薯这类粗纤维食材,由于质地坚硬,可以多煮一会,这些食材中的营养组成大多耐热,增加焯水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其中的有害物质。 根茎类蔬菜,比如莲藕等,可以切块后再焯水,减少浪费;四季豆、黄花菜这类含有有毒组分的蔬菜,可以多煮几分钟。
 ![]()
蔬菜焯水后,由于表面角质和细胞结构被破坏,容易氧化变色或色素流失。焯水时,滴入几滴食用油,可以是在蔬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了色素流失。
焯水用水量宜多不宜少,最好能完全没过食材以上,这样才方便清除表面的浮沫,同时水量充足,才能缩短焯水时间,减少营养物质流失,避免口感变差。
焯过食材的水,不要因过分节约而二次利用做饭,其中溶解了不少有害物质,摄入后被人体吸收危害更大。可以用来洗碗、浇花。
并非所有食材都需要焯水,草酸含量低的绿叶菜,过分焯水会使维生素C受热分解,反而降低蔬菜的性价比。
 ![]()
瓜类、茄科果实,也无需提前焯水,焯水加热后,蔬菜质地改变,口感与直接烹饪相差很大。
做饭前焯水,是保证食材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的一大关键。菠菜、黄花菜、香椿这三种蔬菜,在烹饪前一定要焯水,才能降低食材自带的“毒性”。
参考文献
1.《焯水不是简单煮一下!这 6 类必须焯水的食物,你可能一直都没焯对……》科普中国2025.10.27 2.《给娃吃这 6 类蔬菜一定要焯水,否则难吃还可能有毒》丁香妈妈2025.3.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