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难得叔
▌2025年10月的最后一天,本该是寻常的一天。
但网络上关于《繁花》和导演王家卫的热搜,顷刻炸了。
![]()
一个名叫“古二”的人,发布了六段录音,将那位总是戴着墨镜、形象高深莫测的大导演,拉下了神坛。
![]()
人们这才发现,镜头背后,不是只有关于光影的艺术讨论,还有没完没了的背后议论,有针对女演员莫名其妙的黄腔,以及对年轻创作者近乎冷酷的算计。
那个曝光者,古二,真名程骏年。2022年,他以“生活助理”的身份进入《繁花》剧组,月薪三千块。
![]()
三年后,《繁花》播出,名利双收,署名编剧秦雯摘得白玉兰奖,而古二的名字,被压缩在片尾字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前期责任编辑”。
用大白话讲,就是打杂的。
![]()
录音里,王家卫轻描淡写地说:“月薪三千又当助理又能写剧本,多划算。”
“多划算”。三个字,像一根冰冷的针,扎穿了一个年轻人三年的热血与付出。
这哪里是赏识,分明是市场上论斤称两的买卖,而且是一笔对方觉得占尽了便宜的买卖。
随着录音曝光,网友们甚至整理出一份“王家卫录音受害者名单”。游本昌老头“不是省油的灯”,唐嫣“很装”,陈道明是“极品中的极品,阴阳同体”……
![]()
![]()
![]()
聊天时,王家卫甚至对演员金靖开起令人不适的黄腔,追问编剧秦雯如果有大胸人生会怎样。这些私下里的闲言碎语,与他们在公众面前收获的赞美与尊重,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
我们曾经以为,能创造出极致美感的艺术家,内心也应是纯粹和丰盈的。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艺术才华与人品道德,从来就不是捆绑销售。一副洞察人性的导演眼光,同样可以用于精准地计算和盘剥;一张能说出深刻台词的口,也能在私下吐出刻薄与轻佻的字句。
这不仅仅是王家卫个人形象的“塌房”,更是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表皮下,那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里,名气、权势和地位,成了一些人肆意妄为的通行证。
他们习惯了俯视,习惯了年轻追随者的仰望和奉献,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古二的遭遇,尤其让人心酸。他并非局外人,他是为《繁花》注入“半条命”的人。
根据他本人的陈述,当署名编剧秦雯的第一稿写崩了,是他在五天内,拖着因罕见病(肯尼迪病,一种渐冻症)而无力颤抖的双腿,坐在地上,写出了让王家卫拍板的剧本。
李李的股市复仇主线,阿宝的发家史,汪小姐的成长线,甚至爷叔那句点睛的“噱头、派头、花头”,都源于他的笔下。
![]()
他不仅写剧本,还要为导演和编剧们端菜、盛汤、挡酒、送宵夜。他像一个燃烧自己的信徒,供奉着他心中的艺术之神。他甚至在病情加重,鼓起勇气向王家卫坦言自己身患渐冻症时,换来的却是对方警惕的后退和一句“你想问我要什么?”。
他想要什么?不过是一个署名,一份对等他付出的尊重,一笔合理的酬劳。
录音中,连剧组的张姓制片人都为他鸣不平:“三条主线两条是你写的,加个署名怎么了?”可结果呢?“责编”的位置给了秦雯的助手,“前期导演”给了秦雯的丈夫,他依然是那个角落里的“程骏年”。
有人说,古二公布私人录音,是不体面的。这话没错。但当我们指责他不体面时,可曾想过,他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当一个年轻人怀揣才华与梦想走进这个圈子,却发现这里没有白纸黑字的公平,只有基于人情的、模糊的“潜规则”时,他本就处于绝对的弱势。他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凭着一腔天真去相信那些“大人物”会认账,会提携。
可这份天真,最终成了被利用的软肋。当他发现承诺变成空头支票,贡献被轻易抹杀,维权无门时,除了手里那些无意间录下的、能还原部分真相的录音,他还能有什么武器?封号、删帖、冷处理……应对的方式如此熟练而强势,更反衬出个体的渺小与无助。
这不是古二一个人的战争。
他是无数在行业底层默默耕耘、却可能随时被剥夺成果的年轻创作者的缩影。
那些深夜改方案的实习生,那些被抢走创意的设计师,那些署名权被侵占的写手……我们都或多或少能在古二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身边人的影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欣赏一件华美的袍子,赞叹它的剪裁与光泽,但如果这件袍子是由血汗工厂的童工、被压榨的绣娘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它的光彩还能那么纯粹吗?
同样,如果我们只沉醉于银幕上的光影艺术,却对滋养这片艺术的土壤,无数具体劳动者的尊严与权益,漠不关心,那么这片土壤终将干涸,再也开不出绚烂的花。
艺术的归艺术,人品的归人品,而规则的,必须归于规则。我们不能总是寄望于“大人物”的良心发现,或“幸福者”的避让。
一个健康的行业,需要的是清晰透明的契约,是明确可循的贡献认定规则,是能够保护每一个创作者,无论其名气大小的有效维权机制。唯有如此,才华才不必向权力弯腰,梦想才不会被现实轻易碾碎。
如今,古二的微信公众号“古二新语”已经消失。
那个记录了他三年青春、半条性命以及与不公抗争证据的角落,归于沉寂。但那些已经流传开来的录音,和无数被触动的内心,不会轻易消失。
![]()
他只是一个想用自己的才华,换一点尊严和认可的年轻人。他甚至卑微地只想在腿软时能坐一会儿,等有力气了再站起来熬夜,不给“您”丢人。可这最基本的体面,最终也成了奢望。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当《繁花》的喧嚣落定,我们听到的,是来自一个孤独角落的、沉重的叹息。这声叹息,为古二,也为所有在强权与不公面前,感到无力却又心有不甘的普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