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气氛太紧张,5小时“鏖战”得出怎样战果?中国为何底气十足,而美国又为何力不从心?
在万众瞩目之下,中国和美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新一轮贸易会谈,细数下来,这已经是中国和美国进行的第五轮贸易磋商,仅从“第五轮”这个数字就足以见得中美贸易战、关税战战况之焦灼。那么问题来了:第五轮中美贸易会谈,究竟谈了哪些内容?而在会谈中中方积累的经验,又能否为同受美国关税战困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
根据国内外媒体报道,这轮贸易磋商主要围绕中美当下博弈的焦点政策展开,包括美国对中国远洋物流和造船业采取的一系列301措施、延长中美对等关税的暂停期、有关芬太尼出口争议的关税和执法合作、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出口中国时面临的管制措施等等,从会谈内容来看,中美代表“鏖战”5个小时的确是有原因的。
甚至在老罗看来,5个小时可能只够中美处理双方最为关切的问题,因为有些事情扯不清,理还乱,比如美方几乎每轮贸易磋商都会拿出来说的芬太尼问题。
但问题是,美国政府既没有反省自身在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监管缺失,也没有直面阿片类药物泛滥背后存在的贫富差距、种族矛盾等社会问题,反而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认为是中国导致了美国国内的芬太尼泛滥。
![]()
可以说,随着中美博弈的深入,双方的核心矛盾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变化后,已经越发直接和尖锐,美国的狼子野心和中国的一步不退,浓缩到了短短5个小时的会谈当中,可见中美第五轮贸易会谈中,中美两国代表“交战”之激烈。
那么,这次会谈战况如何?中美两国究竟是谁能率先达成目标呢?有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在会谈结束后,被美国财政部长称为“战狼”的中方贸易代表李成钢微笑着走出会场,这与美方代表在会谈中表露的紧张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否能够为判断中美谈判结果提供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代表李成钢用两句话总结了“战果”,第一句话是“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第二句话是中美双方已经就相关议题形成了初步共识。这两句话传递的信息简单明了:谈判很激烈,但有成果。
事实上,在老罗看来,无论是中方代表的自信微笑还是激烈谈判后出现的成果,都不出意料。因为在第五轮谈判前,中方打出了两张让美国不得不坐上谈判桌面对现实的“王牌”,这两张牌分别是稀土牌和大豆牌。前者让美国国防承包商面临停产危机,而后者则对美国农业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