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公历11月第二天,农历却来到了九月十三日!在我家乡今天的天气却开始转晴了,而老人却说:“不怕九月十三阴,就怕十三晴”,那么这天晴又有啥说法?为何就怕今天是晴天呢?
![]()
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农历的九月十三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这天也并没有什么节日,只是它正处在秋深冬近的关键节点。
此时,北方冬小麦刚出苗,南方油菜正移栽,作物亟需水分扎根,土壤墒情直接决定越冬成活率。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段恰是大气环流调整的“转折点”,古人长期观察发现,农历九月十三当天的天气状况,往往是后续气候趋势的“风向标”。
即通过农历九月十三可以预测冬季的雨水、冷暖等情况,而老辈人就发现了,晴天所传递的信号,远比阴雨更值得警惕。
其中,通过农历九月十三日的天气,如果是大晴天最核心的预兆是冬季干旱。
比如农谚说“九月十三晴,今冬一直干”的说法,凝结着数百年的观察经验。若这天晴空万里,预示着冬季干旱少雨,会一直持续整个冬季!
![]()
而缺少雨雪滋润,土地会干得裂开口子,越冬作物要么蔫萎枯黄,要么直接旱死,来年收成自然大打折扣。
同时,土壤缺水,气温不够低,还会让地下害虫顺利越冬,为来年病虫害爆发埋下隐患。
晴天还可能预示暖冬风险。“九月十三热似伏,一冬无雨一冬干”的谚语,它就点出了晴暖背后的问题。
若此时气温偏高,不仅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还会打破正常的冷暖交替节奏。暖冬环境下,积雪难以形成,而积雪本是天然的“保温层”,能为麦苗抵御严寒,还能冻死土壤表层的害虫卵。
没有积雪的庇护,作物既易受冻害,又面临虫害威胁,可谓双重风险。
反观阴雨天气,带来的则是截然相反的安心。“九月十三雨,冬天一冬雪”的老话,对应着更有利的气候走向。
![]()
雨天说明暖湿气流仍较活跃,与冷空气交汇能形成持续的雨雪天气,既能为农田蓄水保墒,又能为冬季生态平衡提供保障。这种湿润态势,正是农民眼中“风调雨顺”的前期信号。
在民间类似的谚语还有不少,笔者也给大家收集了一些,以供大家参考:
1. “九月十三晴,钉鞋挂断绳;九月十三阴,钉鞋不离跟”!说的是若此日晴,冬季干旱少雨雪,钉鞋(雨具)无用;若阴雨,冬季雨雪多,钉鞋需常穿。
2. “九月十三落,一冬多雨雪;九月十三晴,一冬无好天”,指的是此日下雨,预示冬季雨雪充沛;此日天晴,反而冬季天气多异常(多干旱或寒潮)。
3. “九月十三雾,来年水满路;九月十三霜,来年田禾荒”!意思是当日起雾,来年雨水充足;当日有霜,预示来年可能干旱,作物歉收。
4. “九月十三响雷公,十个牛栏九个空”,此日打雷属反常天气,预示冬季极寒,牲畜易受冻伤亡,农业损失大。
5. “九月十三晴,腊月井枯;九月十三雨,正月雪堵”!天晴则冬季干旱,腊月井水枯竭;天雨则正月降雪量大,积雪封堵道路。
通过这些谚语可以看得出来,在九月十三日晴天不是好兆头,而下雨才是,这预示后面的雨水充足,冬天雨雪也多,就会来年丰收奠定了基础!
现代气象观测也能找到呼应。此时段的晴雨状况,确实与冬季降水概率存在关联,晴天往往意味着后续冷暖气流交汇减少,雨雪自然稀少。
当然,农谚并非百分百精准,会受地域差异和气候变化影响,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在你家乡还有哪些相关的谚语呢?今年你们哪里是晴天,还是下雨天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