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慢慢来,不着急”:内卷的时代,读懂杨振宁父亲百年前的教诲

0
分享至



吴帆(左)和作者(右)在杨振宁先生办公室(崔继峰摄)

一位巨匠的百年人生

来源 | 杨振宁传

“千里共同途”:

一个跨越半世纪的承诺

在公众视野里,杨振宁常常被简化成几个符号:“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得主”、“82岁迎娶28岁妻子”。但他自己最看重的贡献,却藏在一句朴素的回答里。

他曾被问及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人们以为会是那个荣获诺奖的“宇称不守恒”,或是奠定现代物理基石的“杨—米尔斯理论”。

但他却回答: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这句话的背后,是整整几代中国人从屈辱到站起的集体记忆。他曾在长城感叹,那砖石“象征着中国历史的悠久,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坚韧……合则盛,分则衰。”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才是他所有选择的底色。

1971年,中美关系尚未完全解冻,杨振宁冲破重重阻碍,成为首位回到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在北京饭店,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挚友邓稼先。彼时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细节仍属机密,临别时,他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牵挂问:

中国的原子弹,有没有外国人参与?

邓稼先当时无法给出答案,他连夜请示上级,随后提笔写下一封长信。信中明确告知: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末尾,他改写了苏轼的词句作为赠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国。图为杨振宁(左一)和弟弟杨振平(右一)与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合影



1972年杨振宁与王承书(左一)、张文裕(左二)、邓稼先(右二)、周光召(右一)于北京



1986年6月,邓稼先在医院与来访的杨振宁合影





1971年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这七个字,杨振宁揣在心里整整五十年。

这份“共同途”的践行,贯穿了他此后的人生。

1980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十余年间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1992年,他参与创立“求是科学基金”,用个人影响力募集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年轻科学家;

1999年起,近80高龄的他正式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坚持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板书工整如印刷体,一站就是两个小时;

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申请书里写下:

此举非一时冲动,乃一生所愿。

直到2021年的百岁华诞演讲台上,已是期颐之年的他对着全场观众,也对着九泉之下的老友动情回应:“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了。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从改变“不如人”的心理,到践行“共同途”的承诺,这是他科学成就之外,更为深沉的人生注脚。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留影

生命圆的起点:

家庭教育铸就的底色

杨振宁先生的生命轨迹,始于清华园的文化浸润,成于中西交融的学术淬炼,而最终在归根居完成了一个世纪的闭环。

这一生命圆的起点,深深扎根于家庭教育的沃土——既有父亲杨武之的理性启蒙,也有母亲罗孟华的精神滋养。



十个月大的杨振宁与父母

(摄于合肥四古巷故居窗外)

杨武之作为中国早期留美数学家,深知中西教育的精髓。他对杨振宁的启蒙,始终围绕两个核心:“不着急”的耐心与“文理兼修”的视野。

1928年,父亲杨武之自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归国。五年未见,父子在上海重逢。父亲问杨振宁读了什么书,杨振宁回答说《龙文鞭影》。在父亲的追问下,杨振宁熟练地背了出来: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父亲很满意,送给杨振宁一支自来水钢笔,那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也开启了系统培养的序幕。



杨武之(1925年前后摄于芝加哥大学)

在清华园的日子里,父亲以兼具理性与文化的方式启蒙振宁:他用大球、小球模拟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教他算术与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同时也传授唐诗、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与“天干地支”,还教他唱《中国男儿》《祖国歌》等那些“唱出了那个时代广大爱国青年心声”的歌曲。



杨武之曾说:

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到念中学时再读都不迟,可是中国语文、中国古文就一定要从小就学,从小就背诵几篇精彩的白话文、精彩的古文,背诵几首诗词歌赋,将来一生都有好处。

杨武之的书架上有不少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虽外文基础不够,“细节看不太懂”,但常被其中的符号与图表吸引。每每去问,父亲从不急于解答,只是温和地说:

慢慢来,不着急。

偶尔才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这种不灌输、重引导的方式,让杨振宁虽“似懂非懂”,却对数学与物理的奇妙世界“心向往之”。

这种“渗透式学习”的理念,日后被杨振宁总结为:“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式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陪伴,是父亲给予杨振宁的另一份厚礼。杨振宁有时会随父亲一起去科学馆,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父子并肩而行。多年后杨振宁感慨:

童年的我当时未曾体会到,在小径上我随父亲一起走路的时刻,是我们单独相处最亲近的时刻。

而父亲对他的认可与期许,早在照片背面那句题字中表露无遗:

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





杨振宁(1935年摄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子)

如果说父亲给了杨振宁学术的翅膀,母亲则赋予他精神的根基。

母亲罗孟华虽未受过多新式教育,却以勤俭朴实的品性和坚忍的意志,为杨振宁铸牢精神底色。



杨振宁与母亲罗孟华

(1927年前后摄于合肥)

杨振宁晚年坦言:

我本人的个性和作风,受到父母的影响都很大。明显的影响(如学术知识)是来自父亲,而不明显的影响(如精神气质)是来自母亲。

抗战时期,父亲远在西南联大任教,全家七口的温饱重担全压在罗孟华肩上。她白天操持家务、照料子女,夜晚就着煤油灯缝补衣物,即便资源匮乏、日子艰难,也从未抱怨过半句。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让杨振宁深刻体会到:

我母亲使我了解到,如果有坚强意志的信念,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

因为深知失去学习机会的痛苦,杨振宁的母亲格外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杨振宁两三岁时,每天晚上都会听母亲给他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四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一年的时间,杨振宁认识了三千多个字。偶有一次,杨振宁起了玩心,字便写得歪歪扭扭,还错了好几个,母亲生气地罚他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杨振宁与母亲(1983年摄于 香港中文大学教师宿舍十一苑)

母亲的勤俭作风,也伴随了杨振宁的一生。即便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仍保持着简约质朴的生活习惯,这份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科研态度,让他在学术中始终保持严谨务实。1982年,杨振宁将自己的第一本《论文选集》扉页郑重题上“献给母亲”;1992年七十大寿时提及母亲,这位见惯风浪的科学巨匠竟哽咽落泪,足见母爱的深远影响。

自我启蒙:

从清华园到西南联大

在父母的影响之外,他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对兴趣的坚守,则让他在成长路上不断突破,最终走向科学巅峰。

童年时期的一次“邂逅”,让杨振宁与物理结下一生羁绊。

在崇德中学的小图书馆里,不满11岁的他读到了英国物理学家金斯的《神秘的宇宙》中译本,第一次接触到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这本书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激动人心的物理新进展,激发了杨振宁对物理的兴趣。

中学时期,杨振宁的求知欲愈发旺盛,《中学生》杂志成为他的“知识宝库”。他不仅从中汲取文学、历史、社会等人文知识,更在自然科学栏目中拓宽视野。尤为特别的是,一篇探讨“十五子游戏”的文章,让他第一次领略到“对称”这一数学观念的精妙。谁也未曾料到,这份少年时对“对称”的直观感知,会成为他日后科研的核心灵感之一,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的提出埋下跨越数十年的伏笔。

1937年七七事变的炮火,打破了清华园的宁静,也让杨振宁的成长之路迎来考验。全家踏上南迁之路,从合肥庐州中学到昆明昆华中学,千里辗转。

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这所“茅草屋顶下的学术圣地”完成关键淬炼。



1938年杨振宁西南联大高考准考证



1938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里,杨振宁与黄昆、张守廉并称“三剑客”。他们同住一室,经常在课余时间热烈讨论物理问题。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

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真正学习的机会。

这种对学术讨论的重视贯穿了他的整个科学生涯。他后来总结道:

合作有很多的好处,因为你知道你在讨论一个问题,有时候走不通了,你的想法都走不通了,那个时候假如另外有一个人跟你讨论讨论,问你几个问题,或者想出来一个新的方向,于是你就又起劲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的途径。所以我认为: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



黄昆、张守廉和杨振宁,1992年6月1日摄于北京大学为周培源先生举行的生日会上

治学之道:

渗透、坚守与务实

走过一个世纪的人生,杨振宁留下的不仅是科学理论与家国情怀,更有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其思考方式与人生感悟成为珍贵的精神养分。

在学习方法上,他推崇“渗透式学习”与“兴趣驱动”。他认为,兴趣→准备工作→突破口,是多半研究工作必经的三部曲。杨振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他在西南联大接触的群论虽未完全理解,却为后来提出规范场论奠定基础,正是这一方法的体现。

在学术态度上,他兼具坚守与谦逊。“宁拙毋巧,宁朴勿华”是他的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

在芝加哥大学,他曾花20个月时间做实验物理,失败无数,却从未轻言放弃;后来转向理论物理,他与李政道推导宇称不守恒,靠的不只是“灵光乍现”,而是从大量实验数据的细微矛盾中“嗅出的破绽”,他们反复推演,在“无人区”里大胆闯、勇敢试,最终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认知;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不是什么速成之作,而是十多年心血换来的成果。



归来仍是少年

杨振宁曾总结生命历程:

读书经验大部分在中国,研究经验大部分在美国,吸取了两种教育方式的好处。

父亲的“慢慢来,不着急”,母亲的“坚强意志”,共同塑造了他的人格底色与学术风骨。

从清华园对科学初萌感动的少年,到归根居回望人生的期颐老人,他画下的不仅是科学家的成长轨迹,更是生命在家庭教育根基上,向上生长、向外拓展、向内深耕的完整闭环。

当历史尘埃落定,喧嚣争议散去,杨振宁的一生清晰呈现三条主线:攀登世界巅峰的科学成就、贯穿百年的家国情怀、超越世俗成见的生命热忱。

他曾说: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这跨越世纪的旅程,完美诠释了真正的“少年”——永远好奇,永远真诚,永远有拥抱生命、不顾世俗眼光的勇气。

大师已逝,但那个在清华园小径漫步的少年,那个在普林斯顿与命运邂逅的青年,那个在归根居眼神清亮的期颐老人,从未离开。

他,归来仍是少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在离开人世前,能给子女留下这3样

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在离开人世前,能给子女留下这3样

AGINightingale
2025-08-03 12:00:19
3480万现金买别墅:厅官的情人坐头等舱,举报人坐看守所

3480万现金买别墅:厅官的情人坐头等舱,举报人坐看守所

有戏
2025-11-01 16:43:49
逆行,广西这6辆车被电子警察抓拍

逆行,广西这6辆车被电子警察抓拍

南国今报
2025-11-03 20:51:05
最邪恶的实验:6女4男船上共渡100天,没有法律约束,结局如何?

最邪恶的实验:6女4男船上共渡100天,没有法律约束,结局如何?

顾史
2025-10-17 20:32:06
山东某土豪当街暴打开路虎女子,路人透露:那是他女儿,打死最好

山东某土豪当街暴打开路虎女子,路人透露:那是他女儿,打死最好

神奇的锤子
2024-09-05 15:39:55
郑丽文刚委派萧旭岑访问大陆,侯友谊就公开唱反调,露出真实面目

郑丽文刚委派萧旭岑访问大陆,侯友谊就公开唱反调,露出真实面目

boss外传
2025-11-02 18:25:03
产检闹剧后续!出轨律师大来头,年收入曝光,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产检闹剧后续!出轨律师大来头,年收入曝光,小三航空公司遭围攻

爱写的樱桃
2025-11-04 00:21:12
芋头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芋头对这几种慢性病有好处,可以常吃

芋头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芋头对这几种慢性病有好处,可以常吃

削桐作琴
2025-10-13 16:54:24
1斤豆芽卖28.8元?网友直呼“吃不起”,知名餐饮品牌回应

1斤豆芽卖28.8元?网友直呼“吃不起”,知名餐饮品牌回应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2 16:20:16
社会因为缺钱,已出现这4个明显的变化,你有没有注意到?

社会因为缺钱,已出现这4个明显的变化,你有没有注意到?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03 09:40:03
白俄罗斯再次表示,已经准备好向乌克兰部署白俄罗斯维和部队

白俄罗斯再次表示,已经准备好向乌克兰部署白俄罗斯维和部队

山河路口
2025-11-03 23:40:25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打胎小生被大佬玩到脱G!墨镜导演让女明星陪大佬!

八卦疯叔
2025-11-01 14:20:03
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坦言也想干掉他

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坦言也想干掉他

今夕有史说
2025-08-19 20:11:24
太子集团黑料越扒越多,国内媒体集体翻车,历史文章已经下架!

太子集团黑料越扒越多,国内媒体集体翻车,历史文章已经下架!

眼光很亮
2025-10-22 15:15:24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2 13:43:13
最新:乌克兰反攻库皮扬斯克北部!F16摧毁俄军阵地

最新:乌克兰反攻库皮扬斯克北部!F16摧毁俄军阵地

项鹏飞
2025-11-03 16:47:38
这是李鸿章妻妾的真实样貌:个个美艳身材修长,颜值不输当代女星

这是李鸿章妻妾的真实样貌:个个美艳身材修长,颜值不输当代女星

沈言论
2025-11-03 16:35:03
大结局来了,安世中国反杀荷兰,这步棋荷兰亏麻了!

大结局来了,安世中国反杀荷兰,这步棋荷兰亏麻了!

大国知识局
2025-11-03 06:00:10
2025年后火运重启,可再创辉煌的生辰八字

2025年后火运重启,可再创辉煌的生辰八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4 00:40:14
2025-11-04 03:59: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7801文章数 121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亲子
手机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亲子要闻

接受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然发展,多看电子产品没什么问题

手机要闻

华为突然推送3.68GB大更新:Pura 80获推,你收到更新了吗?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