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若觉人生不得意?何妨读读蒲松龄

0
分享至



71岁那年,蒲松龄终于考得了一个岁贡的功名。

可是,当亲朋好友向他祝贺的时候,他却没感到荣光,只觉得羞愧。

因为岁贡只是一个秀才之上举人之下的称号,不能凭此进入官场,算是对考得还算可以的考生的一种安慰勉励。

可此时的蒲松龄,已经考了五十多年。

岁贡给他带来的世俗的好处,其一是见县官不跪,其二是每月碎银几两。

当然,还有一块象征性的匾额,可是这块匾迟迟不肯送来,蒲松龄等了两年,还不见动静,他写信要了几次,县官才慢悠悠地送来。

至于每月的碎银几两,蒲松龄更是要自己写信去要,县里还各种推诿。

1713年,蒲松龄73岁,人生已到晚年,他的生活也稍稍安定下来了,每逢傍晚,蒲松龄抱着一只小猫,“阳台”一坐,喝几口小酒,看夕阳慢慢落下。

他的人生,也像夕阳一样,到了最后的关头,可是回首一生,他都是失败者,唯一在世俗里赢得的,不过就是那一个岁贡的名头。

可是,一个人的一生,是世俗能概括的吗?




01

蒲松龄始终记得父亲那个离奇的梦境。

那是在1640年深夜,父亲干完一天活儿,躺在床上睡觉,梦见一个披着袈裟的穷酸和尚,踉踉跄跄来到家门口。

离得越近,越发见到他的贫困,衣不蔽体,瘦骨嶙峋的胸膛上贴着一个铜钱大小的膏药。

和尚也不打招呼,直接闯进已经怀孕的妻子的房间,正想制止的时候,却醒来了。

几个小时后,蒲松龄出生了,父亲一看,胸口也有一个铜钱大小的胎记。

在此后起起伏伏的人生当中,蒲松龄总会觉得,他的穷困,或许就是宿命。

但蒲松龄也是幸运的,他的父亲虽是商人,却是饱读诗书,对聪明好学的蒲松龄,更是全力培养,希望儿子能够光宗耀祖。

18岁时,蒲松龄开始参加科考,以第一的成绩闻名乡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秀才。

而这,也是蒲松龄人生的顶峰。

1660年,蒲松龄20岁,金榜无名。

1663年,蒲松龄23岁,金榜无名。

此后,每次考试,他都按时参加,却次次榜上无名。

1669年,蒲松龄29岁,还是落榜了。

三十而立,可三十岁的蒲松龄,一事无成,年年备考,次次失败。

金榜题名,似乎是一种执念,他一直在继续。

他自己也感慨:

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

可是,在年少的时候,他也曾狂妄地想,进士不过是唾手可得。

可人生,总是太多不如意。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蒲松龄才会讲些荒诞的故事,也许,他讲的,不是魔幻鬼怪的故事,而就是人生。



02

对于科考,蒲松龄真是操碎了心。

每次都如期考试,最后却都失望而归,他的心里,大概也不想考,不想受这份侮辱。

可是,他大概也有点希望,总觉得下次一定可以,此前只是运气不好。

对科考,蒲松龄真是怕了。

在《聊斋志异》里,他将科考做了一些形象的比喻,说明科考之苦。

一似乞丐,入考场时,必须宽衣解带,赤足提篮,派对进入,手中拿着一个类似讨饭的篮子。

二似囚犯,一进考场,官员呵斥,小吏谩骂,而考生不能反驳。

三似秋末冷蜂,在那宽三尺、深四尺度,总面积1.16平方,一待就是几天。

四似病鸟,考完出来,精神萎靡,好似出笼病鸟。

五似猿猴,考完回家等结果,寝食难安。

这还没完,蒲松龄的比喻,还在继续,每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绝望。

1687年,已经四十八个年头的蒲松龄,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

拿到考卷,他文思泉涌,奋笔疾书,可是,写着写着,悲剧了,考卷写不完,这就意味着,这一次考试,白费了。

文思泉涌本是好事,可是在那个到处都是规矩的时代,写太多,也是一种悲剧。

这一次考试,毫无疑问,落榜了。

还有一次,蒲松龄也是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觉得胜利在望。

万万没想到,身体出毛病了。

正在考试的蒲松龄,拉肚子了。

考试完了。

他考了很久,一直考到七十岁,每次都是阴差阳错。

后来,他终于意识到,不是自己的文章不行,而是他写的,不是考官喜欢的。

在《聊斋志异》里,他讽刺说:

你之所以一次次落榜,不是文章写得不够好,恰恰是文章写得不够坏。
你得学写速朽的文章,毕竟考官们都是以这样的水准晋身上位的,对你的文字真的欣赏不来。



03

在蒲松龄的人生中,科考是主要旋律。

然而,科考是一种希望,却不能用来生活。

所以,蒲松龄只是半工半读,因为他读书之外,还要挣钱养家,他有五个孩子要养。

25岁的时候,一家人分家了,蒲松龄没分到多少,只分得三间破落不堪的场屋,还有可食用半年的粮食,几亩荒地。

蒲松龄还不擅长种地,只能租给别人种,日子越过越艰难。

他既不想像父亲一样经商谋生,也想不到其他的出路,经过深思熟虑,蒲松龄去做老师,成为别人家的家庭教师。

从此,这份工作就成了蒲松龄的主业,他一边教书,一边考试。

日子,也是越过越穷。

连年贫困,让蒲松龄觉得,这都是命,有一年除夕,他家连祭神的菜都备不齐,蒲松龄写了一篇“祭穷神”文。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如此穷困,就是被穷神盯上了。

蒲松龄真诚地祈求穷神快点离开,好让自己翻翻身。

他写的那篇文章,一股幽默诙谐的酸秀才味,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被贫困折磨,他几近抓狂。

可随后,他又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之所以穷的原因:

你不必怨别人,贫是你自己找,穷是你自己寻;既好吃,又好饮,衣服要趁心,奢费不谨慎,还来怨别人。喜的是仗义疏财,好的是扶弱济贫,腰内有一文,要撑十文棍。

意思就是说,你之所以穷,是因为仗义疏财,是因为扶弱济贫,是因为做不到为富不仁,是因为好吃好喝。

他的家庭教师工作。既不稳定,还受气,他自己也说,但凡有其他选择,绝不做孩子王。

可是,他无路可走。

在颠沛流离的人生中,蒲松龄也在想,难道这人生,只能这样了?



04

蒲松龄的人生里,还有一段做幕僚的时期。

说白了,就是给别人做师爷,这份工作没有编制,只是一份临时工,干的是写公文,写书信,陪着下乡、赴宴、送往迎来。

总之,干的都是读书人眼里最不体面的活儿。

这段时间,他看透了官场的人情世俗,看惯了谎言和欺骗。

一开始,他还有理想,想着济世安民,可是渐渐他明白了:

“真惭黑夜,恨拯救无术,只此一腔热血,可对青天。”

看透了,他决定离开,回家备考。

可是,考试,考不上,人生乱七八糟。

1679年,蒲松龄年届不惑,功不成名不就,人生越来越困惑。

他离开家门,奔赴雇主家里。

他万万想不到,这一次离开,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这一次,他的雇主,曾官至四品,后罢官还乡,沉浸在田园生活里,这位才学丰富的上司,对蒲松龄很是欣赏。

而这里,也成了蒲松龄的另一个家,他一待,就是三十年,直到七十岁退休回家。

科考不得意,饱尝失败的蒲松龄,只得阅读消遣,写作发奋。

他一直喜爱鬼神故事,也一直在搜寻这方面的故事,终于,这些故事在他的灵魂里渐渐饱满。

他开始将这些故事写下来。

那时候,讲故事难登大雅之堂,可是又有什么要紧,他总要讲讲故事,因为他的人生太压抑了。

他写,花很多时间去写。

朋友对他说,要以学业为重,写这些故事,不会有出头之日。

还有人写信告诉他:

兄台绝顶聪明,稍一敛才攻苦,自是第一流人物。

意思就是说,若能将写小说那种心思拿来学习,区区科举,还不是手到擒来。

蒲松龄自己也想放弃,可是他的内心不允许,他必须写,这像一种使命。

这种使命不像皇命,需要外在给予,而是他灵魂自己的渴求。

康熙十八年,也就是1679年,蒲松龄已经写了两卷,并且编辑成书,还请人写了前言。

就算后面不添加任何文字,书已经可以出版。

四十岁的蒲松龄,想全身心扑进科考,他觉得自己没多少时间折腾了。

四十无名,他心里还是有点慌。

毕竟世人,总以成败论英雄。



05

他将科考视为破局之路,可是这条路太窄,天下读书人太多。

他蒲松龄拼命努力,也是这条路上的失败者。

科举之路遥遥无期,可是他的《聊斋志异》,却收获了一批读者。

蒲松龄的创作热情,也被引起来,他不断写,几十年里,《聊斋志异》由两卷增加到八卷。

不得志的蒲松龄,也借《聊斋志异》,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借鬼神的传奇,讽喻世间事。

在科考的大路上,人太多,他走不出去。

在创作的小道上,他独自走,反而走出了自己的通天大道。

世人也许记不得他科考的成绩,却总会从他的小说里,找到一些精神的奇迹。

他一辈子考试,却直到71岁,才得岁贡名头,以至于亲朋好友祝贺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可是,在1713年,小儿子请了一位远游画家为蒲松龄作画的时候,他还特意患上了那套岁贡“官服”。

画完后,他自己在上面题志,感慨自己年过古稀,却没什么成就。

大概是觉得岁贡是一种成就,所以才穿上这套衣服。

可是没过几天,他又加了几句,解释他穿这套衣服,实在不是出于本心。

明明知道这一点世俗荣誉不值一提,可他偏偏还有那么一点在意。

说起来,令人心酸。

很多人被世俗的成功挤出来,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与世俗,终究“差点意思”。

对考试,蒲松龄很努力,可是总是差点什么,其一大概是心性不和,他与科考,心性不和。

他写的文章很好,但不是科考喜欢的类型。



06

蒲松龄在世俗功名上,也许是失败的。

但他的人生,并不失败,他的灵魂,十分饱满。

在创作中,他让自己不至于跌入世俗的泥沼,他是聊斋先生,除了现实的朋友,他还有精神上的朋友。

《聊斋志异》被很多人喜欢,杰出的诗人王士桢赞赏蒲松龄,还为《聊斋志异》题诗: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这位诗人喜欢《聊斋志异》,甚至想重金购买《聊斋志异》的手稿。

蒲松龄虽然穷,却不愿出卖自己的手稿,

他还立下家规,一切手稿,不可卖给他人。

这部手稿世代传承,传到第八代的时候,下半部遗失了,而今,上半部还收藏在辽宁博物馆。

是中国古典小说唯一存世的手稿。

1715年春节,蒲松龄自己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不吉利。

正月初五,赶上父亲忌日,蒲松龄带领儿孙去祭扫祖坟,或许也是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元宵节那天,他将弟弟请来,兄弟俩并榻而坐,喝酒说话到深夜,离别之时,蒲松龄还将弟弟送出去很远。

正月22日早上,弟弟去世。

傍晚,聊斋先生蒲松龄也去世了。

他的一生,在世俗上算不得成功,但有些人的人生,是不能用世俗的成就来衡量的。

世俗能衡量的,只是世俗的成就,但一个人在灵魂上走出去多远,是不能用世俗衡量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种了多少花,是世俗所看不见的。



07

很多人骂人,那是出口成脏。

但蒲松龄骂人,那是不带脏字的。

有个土财主找到蒲松龄,希望他能写一块匾。

蒲松龄瞧不起这样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的人,他拒绝了,直接说,有事不能帮忙。

但财主很执着,每天都派人来请蒲松龄,烦不胜烦的蒲松龄,终于答应了。

他问:写什么?

土财主说,要能体现我宽阔的胸襟?

于是,蒲松龄下笔,写了:

森森堂。

财主问他这是何意?

蒲松龄解释说,您的胸襟像森林一样广阔。

然后,他走了,森森堂被挂起来。

后来财主经人点拨,才知道蒲松龄骂他是木头。

还有一次,一位乡绅找到蒲松龄,希望他出面教导自己的儿子,蒲松龄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乡绅的儿子是个纨绔。

但乡绅一再请求,蒲松龄也想试试,他能不能让这孩子改邪归正。

努力了几个月,还是没有效果,蒲松龄决定离开,但他如果说自己教不了,乡绅肯定不愿放他离开。

他心生一计,对乡绅说,你的儿子已经学得很好了,我教不了了。

乡绅问他,有多好,蒲松龄说:

七窍通了六窍。

乡绅很高兴。

很久之后,经朋友提醒,乡绅才明白,蒲松龄是说他的儿子一窍不通。

在那个时代,蒲松龄深知时代的黑暗,他就经常写故事讽刺,有个叫席方平大秀才,下冥府为受冤屈的父亲伸冤。

到了冥府,才发现冥府尽是贪污暴虐之辈,席方平在酷刑之下愤怒大呼:

“阴曹之暗昧尤胜于阳间”。

这话不就是讽刺人间贪污暴虐吗?

他讲了一位奇异的僧人,双目俱盲,却能凭借嗅觉分辨文章好坏,可是他觉得好的文章,在科考上都名落孙山,而他觉得不好的,却能榜上有名。

于是,这位僧人对考官嗤之以鼻:

“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

这是蒲松龄的讽刺,也是为自己鸣不平。



08

也许蒲松龄也曾怀疑过,一辈子活在这世间,难道时间都要花在考试上?

世俗的功名利禄,难道真的如此重要?

事实上,在蒲松龄的那个时代,科举是读书人最好的出路,也是天下读书人都认定的出路。

鲁迅在《孔乙己》厉害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算什么读书人。

蒲松龄大概也免不了俗。

然而,在蒲松龄漫长的一生里,常常挑灯夜写,不为功名,只为心安。

他讲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却从来都是肯定善良,从来都肯定爱情,绝不讽刺这些东西。

或许在他看来,有些东西是为了活着,有些东西,是为了安定灵魂,安定自己,如果没有那些安定灵魂的东西,光是为了生存活着,就太苦了。

唯有让我们灵魂安定的时候,才能真正好好享受生活,只为生存活着的时候,活着或许也是苦行。

因为那样的活着,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吃饭,今天吃饭,就是为了今天继续努力干活。

文|不有趣灵魂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澳门都市报
2025-11-15 15:55:42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以茶带书
2025-11-15 12:31:58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小皷拍客在北漂
2025-11-15 22:28:45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3:56:04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20:52:26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1-15 16:43:15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素然追光
2025-11-16 00:40:03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5 15:23:34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兵国大事
2025-11-15 00:45:04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难得君
2025-11-15 20:21:58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罪案洞察者
2025-11-13 14:30:05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5 14:42:42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观威海
2025-11-15 15:06:06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1-15 08:00:03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懂球社
2025-11-13 18:07:53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城市日历
2025-11-14 20:00:59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垛垛糖
2025-11-15 22:16:27
2025-11-16 04:55:00
匹夫来搞笑
匹夫来搞笑
超级宠粉
2233文章数 136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本地
数码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