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30日,釜山会晤厅的门刚合上,一个消息就传遍全世界:50%穿透性规则暂停一年。
而这条规则,正是荷兰9月30日强占中企安世半导体的唯一依据,空有99%的股权,却拿不到一颗中国产的芯片。
欧洲汽车业每天损失超20亿欧元,荷兰算错了什么?饭碗攥在别人手里,到底有多被动?
釜山门落,荷兰抢走的安世成了烫手山芋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刚发布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穿透性规则”。
第二天,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就搬出一部于1952年制定的《商品供应法》。
火速冻结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并强制将其99%的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
当天,荷兰法院迅速跟进,剥夺了张学政的安世首席执行官职务,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来不及思考,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荷兰官方对外宣称这是独立的司法决定,但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布的法庭文件更揭开了幕后。
![]()
文件中明确标注,应美方要求,需确保关键岗位由非中籍人士担任。
荷兰当初的动作根本藏不住“跟着美国走”的痕迹。
它以为自己拿到了法律的尚方宝剑,却发现工厂的机器不会为法律条文轰鸣。
数字不会说谎,当欧洲车企的损失报告堆成小山,一个冰冷的事实浮出水面。
![]()
法律上的所有权,在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面前,一文不值。
中方反制没搞硬碰硬,却精准戳中了荷兰的软肋。
10月初刚宣布限制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欧洲汽车业立马慌了神。
大众德国狼堡工厂直接预警“再不供芯片就停产”,宝马的库存只够撑两周。
![]()
这类车规级芯片看着普通,却是控制刹车、仪表盘的关键部件,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产能。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10月中旬发布预警,芯片库存仅能维持1.5到2周,远低于正常的4到6周水平。
更有甚者,安世的芯片还用于手机电源管理模块,三星西安工厂推迟了部分机型生产计划。
![]()
中国亮牌,事实控制权碾压法理空壳
荷兰算漏了最关键的一点,安世的核心产能全在中国。
从晶圆制造到封测,真正能决定芯片能不能出货的环节,都扎根在国内。
他们抢去的“荷兰总部控制权”,说白了就是个管行政的空架子。
没了中国产能的支撑,手里的“控制权”连张废纸都不如。
![]()
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全球化产业链时代,对关键环节的产能控制权高于法律上的所有权。
中国的底气来源于对核心产能的“事实控制权”。
闻泰科技方面表示,任何有关重启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的协议,都必须包括恢复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职务这一条件。
这条件一点都不绕,就是要荷兰政府把抢走的东西原封不动还回来。
![]()
10月23日,安世中国又抛出重磅举措,宣布脱离荷兰总部调度独立运营。
恢复对中国市场供货,所有订单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操作直接切断了荷兰总部的资金链,此前安世全球营收都以欧元结算汇入荷兰账户。
人民币结算后,荷兰不仅拿不到中国产能的利润,还得面对汇率波动风险。
![]()
这就像在数字世界里,中国突然宣布,安世这个重要的节点,将不再使用旧的操作系统。
而是切换到自己研发的、更高效的国产系统。
荷兰手中的管理员密码,瞬间变成了一串无意义的乱码。
这些操作,不仅是在反制,更是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底层代码。
![]()
阿斯麦光刻机需要高性能激光,这离不开稀土玻璃,光刻机也离不开高性能磁铁。
阿斯麦要是交不出货,整个西方半导体工业就面临无机出货的危险。
苹果也预警新款iPhone供应链可能受影响,显示了安世芯片的全球影响力,远不止欧洲汽车业。
![]()
欧洲内裂,盟友情谊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那边完全不管荷兰的处境。
10月30日美国商务部记者会被问起“穿透性规则暂停”,发言人只轻描淡写说“出于商业考量”。
连提都没提荷兰,有分析直白指出:“美方从来只看自己的利益,荷兰不过是被用完就丢的棋子”。
![]()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本土压力,ASML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中国订单占比极高。
要是真把中方惹急了,ASML首先得遭殃。
宝马、大众等车企急着恢复供应,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
对车企来说,停产一天的损失,远比等待荷方“体面收场”要大得多。
大众、宝马、奔驰三家车企的合计损失已超20亿欧元,在饭碗面前,所谓的盟友情谊不堪一击。
![]()
想象一下,在德国慕尼黑,一位在大众工作了30年的老工程师,看着因为缺件而停摆的流水线,第一次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可能会问,我们到底是被一个不靠谱的政府绑架了,还是被一个不可靠的盟友出卖了?
这种来自底层的疑问,远比外交辞令更有力量。
![]()
欧洲内部的分裂逐渐显现,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荷兰未经协商就采取激进行动。
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联合向欧盟施压,要求出台芯片应急方案。
受创最严重的德国反应最快,宣布将安排经济部长访华,随行的还有大众、博世等企业高管团队。
![]()
10月21日,卡雷曼斯主动联系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话,嘴上还在强调“符合荷兰法律”。
但语气里的妥协已经藏不住了,反复提“希望共同维护产供链稳定”。
匈牙利已经吸引了31%的中国在欧投资,直接成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欧洲基地。
中东欧国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拥抱中国资本,西欧国家却还在犹豫不决。
![]()
范式重塑,供应链主权时代已然来临
中方的应对比“算总账”更有策略。
11月1日回应中,一边明确指出荷方“不当干预导致产供链混乱”,要求纠正错误。
一边又留了口子:“遇到困难的欧洲企业可以联系我们,符合条件的出口能申请豁免”。
![]()
这招很巧妙,既守住了“要回控制权”的底线,又给急需芯片的欧洲车企指了路。
等于把压力直接转给荷兰政府:要是荷方不松口,欧洲车企的怒火只会烧向海牙,而不是北京。
闻泰科技这边也没松劲,公开表态:恢复张学政职务、拿回完整控制权是重启出口的前提。
还会通过法律途径索赔,2019年的收购协议白纸黑字写着控制权归属。
![]()
荷兰的强制接管在法理上根本说不通,荷兰政府曾以治理缺陷为由接管企业。
却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反而被闻泰的经营数据打脸。
如今,安世中国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
但附带了三个条件:必须签署专属协议明确中国子公司拥有最终供货决定权,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
对欧洲出货量缩减30%且交货周期随国内需求调整。
![]()
![]()
截至10月底,宝马、大众已完成新合同签署,人民币结算的订单进入排产阶段。
奥迪、奔驰也在加急谈判,毕竟停产一天的损失远大于接受新规则。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把产业链、供应链和欧洲紧紧连在一起。
![]()
到了现在,中欧班列已经连通了25个国家、227个城市。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流线,实际上早就把欧洲的产业命脉和市场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
荷兰新政府现在面临的根本不是“硬刚还是妥协”的选择题,而是怎么收场才能不丢面子又不损利益。
![]()
![]()
结语
安世事件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旧世界的虚弱,也照出了新世界的法则,权力正从法律条文走向产能控制。
未来,“供应链主权”将成为国家核心利益,谁能掌握关键节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当饭碗的归属权变得如此清晰,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饭碗,并尊重别人的饭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