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九暖烘烘,母九穿单衣”这句农村老话,流传于我国北方多地,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的冬季气候预测经验。所谓“公九”“母九”,指的是冬至后“数九寒天”的起始日期——若冬至当天为单数日(如初一、初三等),则为“公九”;若为双数日(初二、初四等),则为“母九”。根据民间说法,“公九”预示冬季偏暖,“母九”则预示严寒。2025年冬至为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一),恰逢单数日,属于“公九”,按照农谚预测,今冬可能出现暖冬现象,看看有道理吗?
![]()
一、“公九暧烘烘,母九穿单衣”
"公九暧烘烘,母九穿单衣"这句气象谚语以生动拟人的修辞勾勒出冬九寒天的阴阳嬗变。当冬至逢单数年份(公九),凛冽的朔风犹如裹着棉袄的壮汉,虽寒气砭骨却暗藏阳和之气,积雪下涌动着大地回暖的脉动;若遇双数年份(母九),倒春寒便似褪去冬装的女子,看似衣衫单薄实则暗藏料峭锋芒,乍暖还寒间常杀得人措手不及。这种阴阳交替的物候现象,恰如《黄帝内经》所述"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的宇宙节律,在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轮回中演绎着天地呼吸的韵律。
细究其科学机理,实与北半球极涡振荡密切相关。公九年份极地涡旋如金钟罩般稳固,将寒流禁锢在极地,使得中纬度地区虽表面严寒却内蕴春意;而母九时节极涡溃散,冷空气如脱缰野马南下肆虐,即便气温读数稍高,湿冷入骨的"透骨寒"反而更胜一筹。这种气候特征在长江流域尤为显著,明代《农政全书》早有"冬九九阳生,单双各不同"的记载,与当今气象大数据揭示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年际震荡规律不谋而合。
民间智慧更将其具象为生活哲学:公九时节当如智者韬光养晦,外裹皮袄内怀暖炉;母九之际则需效仿舞者身姿,轻装之下暗藏护心镜。这种对自然法则的诗意诠释,既蕴含着"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的易理玄机,也折射出农耕文明"观物取象"的生存智慧,在霜天雪地中谱写出一曲天人相应的时令交响。
![]()
二、农谚背后的气候智慧
这种朴素的天气预测方法,实则蕴含着古人对天文历法与物候现象的深刻理解。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其日期在公历上相对固定(12月21-23日),但农历日期每年不同。古人发现,冬至日期的奇偶性与后续冷空气活动存在某种关联:单数日开始的“公九”年,冷空气南下频率往往较低;而双数日的“母九”年,则易受强冷空气持续影响。现代气象学研究显示,这种规律可能与大气环流周期性波动有关,例如北极涡旋的强度变化会影响我国冬季气温。
从物候学角度看,“公九暧烘烘”的现象在近十年已有多次验证。例如2020年冬至为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单数日),当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华北多地出现“三九”期间河流未封冻的罕见现象;而2018年冬至为12月22日(双数日),次年1月便遭遇席卷全国的“霸王级”寒潮,印证了“母九穿单衣”的警示作用。
![]()
三、2025年冬季气候趋势研判
结合气象部门预测与农谚提示,2025-2026年冬季可能呈现“前冬暖、后冬波动”的特点。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受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影响,今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尤其华北、黄淮等地偏暖概率较大。这与“公九暧烘烘”的预测方向一致,但需注意两个关键时段:
1. 入九初期(2025年12月22日-2026年1月9日):由于“公九”效应叠加厄尔尼诺暖相位,中东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华北平原日最高气温或达10℃以上,江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20℃左右的“小阳春”天气。此时盲目“穿单衣”仍需谨慎,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
2. 三九四九时段(2026年1月9日-2月16日):虽然整体偏暖,但北极涛动负相位可能导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现强冷空气间歇性南下,东北、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35℃以下的极端低温,南方则需防范“速冻型”湿冷天气。这种“暖中有寒”的特征,正是“公九”年典型的气候表现。
![]()
四、古今预测方法的科学对话
将农谚与现代气象预报对比,会发现许多有趣的重合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冬季气候预测中,特别提到“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弱,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这与“公九”年冷空气势力减弱的传统认知高度吻合。但现代科技进一步揭示出:厄尔尼诺会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如同给我国东部撑起“保温罩”,使得寒潮难以长驱直入。
值得注意的是,农谚的地域适用性需辩证看待。在东北地区,即便“公九”年也可能出现-30℃的极寒;而华南地区“母九”年最低气温很少低于5℃。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黄淮海平原的冬小麦产区,农谚准确率可达70%左右,但在西南丘陵地带则不足50%。这提示我们,传统智慧需要结合本地化气象数据灵活应用。
![]()
五、应对暖冬的实用建议
面对可能到来的偏暖冬季,民间早有“暖冬备春寒”的防范意识。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冬季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农业生产方面:北方冬小麦区需控旺促壮,防止暖冬导致提前拔节而遭遇倒春寒;南方油菜田应开沟排水,预防湿渍害与菌核病。果园可采取树干涂白、覆盖地膜等方式调节地温。
2. 健康防护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暖冬更利于病毒传播,需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室内外温差大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及时增减衣物。
3. 能源储备方面:虽然采暖需求总体降低,但电力部门预警,南方空调制热负荷可能增加,建议城乡居民错峰用电,避免电路过载。
![]()
回望“公九暧烘烘,母九穿单衣”这句古老谚语,它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持续努力。在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我们既要珍视这些历经千百年检验的经验法则,也需借助卫星遥感、数值预报等现代手段,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正如一位老农所言:“天爷爷的脸色要看,气象台的屏幕也要瞧”——这或许正是对待自然规律最务实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