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12时03分48秒(农历九月十八),我们将迎来2025年立冬节气。
俗语:“立冬不过午,春寒四十五”,今年立冬“过午”了吗?冷暖趋势又是如何呢?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建始也”,立冬的“立”字,意味着建立、开始。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字则含有终结、收敛的含义。
![]()
所以,立冬不仅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更蕴含着自然界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闭藏状态以规避寒冷的深意
在流传已久的农谚里:“立冬不过午,春寒四十五”。
![]()
这里的“午”,指的便是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都承载着不同的自然之气。
![]()
老一辈人认为,若立冬的交节时刻未能跨越午时,便意味着天地间的寒气占据了先机。
这股势头将会延续下去,导致来年春天出现长达四十五天左右的持续低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
![]()
而立冬精准地落在了旭日初升、万物渐苏的“卯时”(早晨5点至7点),这个时辰,不仅远在“午时”之前,更是一天中阳气初生却仍显稚嫩的时刻。
此时的寒气,显得尤为强盛和执拗。
![]()
根据古老的智慧,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季节轮回中,即使春天如期而至,冬日的寒意也不会轻易退场,它将在春回大地之时,频频回眸,带来一段春行冬令的时光。
![]()
2025年立冬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11月7日,12:03:48,农历的九月十八。
从时间上来看,今年恰逢“下午立冬”,月中立冬也就暖冬的趋势。
而关于今年冬季究竟会有多冷的更多线索,则藏在“早立冬”与“公立冬”这些更为有趣的身份密码之中。
![]()
"早立冬",更是一份来自季节的"冻哭"警告。
"早立冬冻死牛,晚立冬暖烘烘"。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用最朴实的语言道破了立冬时刻早晚与整个冬季冷暖的微妙联系。
![]()
古人以午时为界,将立冬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午时之前为"早立冬",预示着严冬将至。
午时之后为"晚立冬",则意味着暖冬可期。
今年这个中午报到的立冬,是不折不扣的"晚立冬"。
在祖先的观察体系里,这意味着冬季的寒冷势没有抢占先机。
![]()
就像一场漫长的季节战役,冬天的脚步踏着黎明未登场,其寒威自然更不会旺盛,持续的时间也可能不会变长。
那些期待暖冬的宝子们,恐怕要做好准备了。
![]()
拿出去年的羽绒服,拿出去年的棉挡风应该可以御寒,没有必要再买新的装备。
这样一看,与"立冬不过午,春寒四十五"的预言形成了完美呼应。
![]()
不过,关于今年暖冬的证据链还不止于此。
在古人更为精妙的分类体系里,今年立冬还拥有"母立冬"这个说法。
![]()
如果说"早立冬"是寒冬的第一个信号,那么古人还为我们留下了更精密的解码钥匙。
"公立冬"与"十月冬"的双重认证,让寒冬的预测显得更加确凿无疑。
![]()
在古人深邃的时空观里,数字不仅用于计算,更蕴含着阴阳的奥秘。
单数为阳,为"公";双数为阴,为"母"。
![]()
今年立冬落在农历九月十八,"十八"这个鲜明的双数数,为今年刻下了"母立冬"的印记。
农谚"公立冬冻死老狗,母立冬单衣过冬"用最生动的对比告诉我们:"公立冬"的冬天,寒冷不容小觑,连耐寒的老狗都难以招架。
![]()
若是"母立冬",人们甚至只需穿着单衣就能安然过冬。
这一"公"一"母"之间,预示着完全不同的冬季景象。
![]()
今年立冬落脚的农历九月,也为暖冬的预测增添了重要砝码。
立冬在农历月份中并非固定不变,它可能在九月,也可能在十月。
![]()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也就说明,农历九月出现霜降时天气比较暖和,而十月出现也就预示着寒冷。
![]()
"母立冬"的阴阳属性和"九月冬"的月份特征,如同两份相互印证的权威认证,共同指向同一个结论。
今年或许是一个“暖冬”的季节。
![]()
今年立冬比较特殊,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这不,立冬三个主要习俗,你知道么?
1.添新衣:立冬天气转冷,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同时,这也象征着为迎接寒冬做好准备,祈求家人安康。
![]()
2. 吃饺子:这是一个传统。
因为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更多能量,而饺子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可以为抵御严寒打下身体基础。
![]()
立冬的饺子也是说法的,馅料讲究“温补”。
猪肉白菜馅是最为经典的选择,羊肉大葱更适合寒冷地区。
![]()
3. 吃鸭子。
立冬有“补冬”的习俗,鸭子作为滋阴补阳的食物,是此时节的佳品。
通过食用鸭子,为身体补充营养,迎接冬天。
![]()
这一点南北方有区别,南方多食鸡鸭煲汤进补,而北方惯用羊肉。
在福建,立冬还有“吃交冬糍”的习俗,福建人认为,立冬吃糍粑能“补冬御寒”,象征着“丰收团圆”。
![]()
在这一天一定要早睡早起,“必待日光”养阳气。
《黄帝内经》中记载:“冬三月,次未必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立冬后,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夜晚变长,古人主张“早睡早起”,可以避免在黑暗中早活动,扰动体内的阳气。
有专家表示,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这样才可以补充精力,顺应“冬藏”的规律。
![]()
添衣保暖,“薄衣多层”可以预防受凉,立冬习俗,是我们对于季节的感知,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话说,你们呢有啥习俗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