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滕王阁为啥老是“塌”?更奇怪的是,每次塌了还有人抢着修!

0
分享至

“一把火毁,一篇文救”

如果你走在南昌的赣江边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楼,在阳光下闪着琉璃瓦的光。这座楼就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你可能知道它是南昌的地标建筑,拍婚纱照的热门地点,还是5A景区。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座阁楼从唐朝建到现在,已经塌了二十多次,被火烧了十几次,战火毁了几次,还每次都被争着抢着重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离谱?

滕王阁的“传奇人生”,得从唐朝一个王爷的私宅说起。唐永徽四年,也就是公元653年,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当了洪州都督,他觉得南昌风景不错,就在赣江边建了个高楼,取名“滕王阁”。



本来只是个王爷自娱自乐的小别墅,谁知道因缘际会,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流打卡地”。

这个转折点发生在唐上元二年(675年),当时洪州新任都督阎伯屿请了一堆文人雅士来阁上喝酒唱诗,准备办个文化晚宴来刷刷政绩。他本来打算让自己女婿孟学士来朗诵一篇事先准备好的文章,以示“家学渊源”。

结果王勃,一个路过的年轻人,被临时请来凑热闹,谁料他当场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中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直接把全场震成木雕泥塑,主办方都傻眼了。阎伯屿的计划泡汤了,王勃却一炮而红。



从此以后,滕王阁就不是普通的楼了,它成了文人心中的圣地,像是古代文艺圈的“C位”。唐代张九龄、白居易、杜牧来过;宋代苏轼、李清照也不落后,每个人都要在这儿留诗一首,才算到此一游。

可以说,滕王阁就是古代文人的朋友圈打卡点,谁来了都得留个段子。

可惜的是,这阁楼命里犯火。唐大中二年,第一把火来了,把阁楼烧得干干净净。此后的千年里,滕王阁几乎成了火灾、战乱、年久失修的代名词。

你要是数一数,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和现代,它被毁了二十多次,光火灾就有十几次。清朝的时候尤其惨,康熙年间短短几十年里就烧了五次,每次烧完又有人修,像打不死的小强。



这就让人好奇了,一个楼,老是塌,老是修,它到底值不值得?答案是:值!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楼,它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千年来中国文人精神的寄托,是历代官员和统治者争相“蹭热度”的文化IP。

滕王阁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它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加持,这篇文章被誉为骈文巅峰,几乎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天花板”,堪称一篇文章带红一座楼。

第二,南昌地理位置优越,阁楼坐落在赣江之畔,风景如画,每次修复后很快就能吸引八方游客,带动地方影响力。

第三,历代统治者都擅长用文化工程来增强统治合法性,修滕王阁就是一种“文化秀肌肉”的方式,不仅能拉拢文人,还能向百姓展示“我重视传统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哪怕它再塌二十次,只要那篇文章还在,只要文人的情怀还在,它就值得被一修再修。它就像中华文化的“复读机”,每毁一次,就有人按下重播键,让它重新站起来。

“烧不尽的文化地标”

要说中国古代的阁楼多了去了,黄鹤楼、岳阳楼、蓬莱阁,各个都能写一篇论文。但唯独滕王阁,成了“最能塌也最能红”的存在。为什么呢?说到底,它不只是文化地标,还是一个历代权力者的“政治舞台”。

我们可以从明清两朝的修建频率看出端倪。明朝七次重建,清朝十三次,几乎每隔几十年就要来一次“重启”。而每次重建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政绩。

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南昌之后,第一时间就在滕王阁办了庆功宴,顺便把阁楼改名“迎恩阁”,意思是“感谢上天保佑咱打胜仗”。这操作,既安抚了百姓,又展示了自己的“天命所归”。



再比如清朝康熙年间,每次火灾后,地方巡抚几乎都是第一时间组织重建。你以为他们是热爱文化?不全是。更多时候,这是一次“官场KPI”,修阁楼、办诗会、请文人题字,这是古代官员的“文艺政绩工程”。

你修得好,诗人来得多,文章传得广,说不定皇帝看了高兴,升官加爵都不是梦。

但滕王阁也不只是官员“刷政绩”的工具,它的文化影响力也是实打实的。当年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出,后世文人纷纷前来“朝圣”。到了宋代,连苏轼那种大咖都要在这写诗,李清照也曾在此寄托愁思。

文人们一边欣赏赣江美景,一边感慨人生如梦,写下无数传世佳作。你可以说滕王阁是一座文学的灯塔,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把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烙印在这座楼上。



到了近现代,这种“文以载道”的传统依然延续。民国时期,滕王阁在北伐战争中被烧毁,那时的军阀岳思寅下令焚城,阁楼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只剩下石匾孤零零地立在废墟中。后来,岳思寅和张凤岐双双被处决,这也成了一种“历史的惩罚”。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搁置的滕王阁重建计划终于提上日程。1942年,梁思成和莫宗江根据《营造法式》和宋代绘画,绘制了重建草图。

1983年正式奠基,1989年新阁落成,主体高达57.5米,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采用的是“仿宋风格”,既保留传统意蕴,又符合现代审美。这次重建,不仅是建筑复原,更是文化复兴。



你可能会问,现在科技发达了,不需要靠修楼来“秀文化”了吧?其实恰恰相反,现在我们更讲究文化自信,像滕王阁这样的历史建筑,不仅是旅游名片,更是民族记忆和精神坐标。

数据显示,滕王阁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门票收入和周边文创产品带来相当可观的文旅效益。它不仅是“文化资产”,更是“经济引擎”。

所以说,滕王阁不止是文人打卡地,更是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三位一体的交汇点。它被毁无数次,却总有人愿意为它重新添砖加瓦,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骨子里,对文化的执念,从未断过。

一座阁楼,映照千年文化的坚韧与浪漫

滕王阁为什么能塌塌修修修修塌塌还屹立千年?说到底,它不是靠一砖一瓦撑起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文化、对历史、对精神家园的坚持与热爱。它是一座楼,更是一种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承受过火灾、兵乱、遗忘,也见证了复兴、重建和荣耀。它见过文人醉酒挥毫,也见过军阀一把火毁楼;它曾是权力的展台,也成了百姓的骄傲。滕王阁用它被反复“烧毁又重生”的命运,讲述了一种中国式的坚韧:不怕输、不怕毁、只怕你忘了自己是谁。

今天,我们站在滕王阁前,不只是看一座古楼,更是在对千百年前那些写诗、修楼、重建的无名者们致敬。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文化这个东西,不怕毁灭,就怕没人再记得。所幸,滕王阁还在,我们还在说它的故事,它就永远不会真正倒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阿纂看事
2025-11-03 10:54:52
比缅北还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比缅北还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牛牛叨史
2025-10-24 01:33:16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纽卡爆冷被灌3球,曼城升第2,曼联第8名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纽卡爆冷被灌3球,曼城升第2,曼联第8名

足球狗说
2025-11-03 07:58:25
演员王紫璇李鸿其官宣结婚!女方曾有段“爷孙恋”!李现“遭殃”

演员王紫璇李鸿其官宣结婚!女方曾有段“爷孙恋”!李现“遭殃”

君笙的拂兮
2025-11-03 19:34:30
糖尿病是喝茶喝出来的!医生劝告:再强的胰岛,也难承受这4种茶

糖尿病是喝茶喝出来的!医生劝告:再强的胰岛,也难承受这4种茶

小受谈事
2025-10-10 14:43:19
聂曦烈士骨灰已在台湾找到,与吴石、朱枫、陈宝仓墓地大相径庭

聂曦烈士骨灰已在台湾找到,与吴石、朱枫、陈宝仓墓地大相径庭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9:40:45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近史博览
2025-11-03 16:58:56
正面硬刚婆婆是啥体验?网友:我直接说不想住一起,让老公二选一

正面硬刚婆婆是啥体验?网友:我直接说不想住一起,让老公二选一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2 00:10:03
油价一夜变天!11月4日加油站95号、92号汽油价格,国内油价大涨

油价一夜变天!11月4日加油站95号、92号汽油价格,国内油价大涨

有料财经
2025-11-03 22:20:38
6外援齐聚,申花亚冠全主力出战 戴伟浚迎首秀 米内罗搭档路易斯

6外援齐聚,申花亚冠全主力出战 戴伟浚迎首秀 米内罗搭档路易斯

替补席看球
2025-11-03 12:03:58
闺蜜让我当心男友,我婚前把房子卖了,婚后第3天婆婆露出真面目

闺蜜让我当心男友,我婚前把房子卖了,婚后第3天婆婆露出真面目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0-12 18:26:37
十五运男足:湖北率先出线!朱鹏宇李新翔李漠雨建功,王钰栋饮恨

十五运男足:湖北率先出线!朱鹏宇李新翔李漠雨建功,王钰栋饮恨

实事球是
2025-11-04 00:06:41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观察鉴娱
2025-10-28 09:17:08
越来越多人不装地暖了?建议学山东人的做法,体验过才知道多明智

越来越多人不装地暖了?建议学山东人的做法,体验过才知道多明智

手工制作阿爱
2025-11-03 15:26:58
杨瀚森母亲疑似炮轰准儿媳:瀚森虚胖状态下滑谁的责任?就妈妈知道

杨瀚森母亲疑似炮轰准儿媳:瀚森虚胖状态下滑谁的责任?就妈妈知道

818体育
2025-11-03 18:08:56
石榴立大功!新发现:石榴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石榴立大功!新发现:石榴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03 22:41:50
程序员半年狂写30万行代码,每月花1400元,竟感叹可能少活五年!

程序员半年狂写30万行代码,每月花1400元,竟感叹可能少活五年!

娱乐督察中
2025-11-04 06:44:58
休媒谈火箭控卫引援:两大全明星不能选 怀特最理想里夫斯可争取

休媒谈火箭控卫引援:两大全明星不能选 怀特最理想里夫斯可争取

罗说NBA
2025-11-04 06:03:18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二个香港!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二个香港!

普览
2025-11-03 21:47:15
全省首家外商独资三甲医院敲定南京!绿色疗愈+国际化服务太香了

全省首家外商独资三甲医院敲定南京!绿色疗愈+国际化服务太香了

白宸侃片
2025-11-04 00:26:28
2025-11-04 08:03:00
东方寻史 incentive-icons
东方寻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1912文章数 14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旅游要闻

从“无缝入园”到“首乘权益”,冬航季好客山东不断升级出行体验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本地
旅游
游戏

这些才是适合普通人的穿搭!多穿基础款和半身裙,简约又得体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旅游要闻

从“无缝入园”到“首乘权益”,冬航季好客山东不断升级出行体验

小岛秀夫谈最喜欢的死亡搁浅2角色:可惜不能复活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