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
硅谷正集体转向AI驱动的未来,
即使这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员工被迫离开。
今年6月,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
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
“未来我们在某些岗位上需要的人会减少,
但在其他类型的岗位上会需要更多人。”
![]()
短短四个月后,
这句话变为残酷的现实。
1
亚马逊断腕求生
裁减3万个企业岗位
10月28日,亚马逊宣布裁减3万个企业岗位,
这次裁员是亚马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企业员工削减。
不仅规模空前,波及范围也极广,
包括物流、支付、电子游戏及云计算等多个关键部门。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亚马逊全球员工总数约155万人,其中企业员工约35万人。
这意味着,这次裁员将影响近10%的白领员工。
![]()
为什么亚马逊会采取如此剧烈的措施?
疫情时期的过度扩张是直接原因之一。
疫情期间,电商需求爆发式增长,亚马逊员工数从2020年的79.8万大幅增长到155万,几乎翻倍,这也导致部分部门“臃肿低效”。
但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一切。
贾西在过去一年的内部会议中多次强调,公司应进一步推动自动化,把更多工作交给AI工具来完成。
他明确表示,“随着我们推出更多生成式AI和智能体,我们的工作方式会发生改变。”
2
亚马逊并非个例
巨头集体转向
亚马逊并非个例。一场由AI驱动的裁员潮正席卷整个科技行业。
独立裁员跟踪网站Layoffs.fyi的统计显示,
2025年全球科技公司已削减近10万个职位。
人力顾问公司专家表示,今年至今美国雇主已宣布裁员94.6万人,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高年度裁员总数。
微软今年已裁员约1.5万人。
CEO萨提亚·纳德拉承认,
为了将公司从“软件工厂转型为智能引擎”,裁员所带来的阵痛令他“寝食难安”。
谷歌在云部门削减了100多个设计岗位,将资源倾斜至AI产品研发。
SalesforceCEO马克·贝尼奥夫在9月表示,公司已裁减4000名客服人员,原因之一是生成式AI的应用提高了效率。
他公开赞美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称AI代理让他需要的客服“人头数”减少了4000个。
3
AI重塑职场
科技行业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
这股裁员潮背后,是科技行业正在经历的根本性转变。
企业界现在认为,AI能够熟练完成中阶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从协调、报告到决策职能,算法正在接管过去由人类管理者负责的工作。
Gartner分析师估计,到2026年,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利用AI,精简至少一半的管理层级。
这种扁平化结构对希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压力的管理者来说,吸引力显而易见。
专家分析,从这次亚马逊裁员内容来看,
一线的工人仍然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而是企业职能岗位——那些重复性强、流程固定的“白领工作”。
这也引发了不少人对“自己的岗位可能被算法取代”的担忧。
不过,据澳洲政府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澳洲人或许无需对此担心。
大多数澳洲人仅会在工作中遭遇极小部分任务被生成式AI自动化的情况。
这项由Jobs and Skills Australia发布的研究指出,生成式AI在许多岗位中更像是一种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威胁。
同时,报告也强调了AI为职场带来的积极影响。
它指出,生成式AI正在推动澳洲劳动力整体技能的提升。
不过,报告也坦言,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澳洲人可能面临被边缘化或更大的失业风险。
“女性、年长员工、原住民群体以及残障人士,由于职业集中度和数字获取能力的差异,可能面临更高程度的风险。”
亚马逊的3万份裁员通知,以及其他科技巨头的类似决策,共同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
![]()
企业为了在AI驱动的未来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正如安迪·贾西的预言从备忘录走向现实,工作岗位的消失与创造将在未来数年持续交织。
然而,在这场变革中,人类的独特价值——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共情力与适应力——反而被前所未有地凸显。
最终,这场由算法掀起的风暴,其答案或许并不在机器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重塑自身。
适应力,已成为这个时代唯一的生存法则。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