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说上半年同比下滑15.5%,还仅仅只是让宝马在中国市场上,稍微有那么些“怀疑人生”。可当三季度完结,其不仅依然没能支棱起来,反而在全球多个市场均实现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唯独中国市场出现了下滑。或许,已经到了宝马重新认识自己,亦是重新认识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了。
![]()
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同比下滑0.4%的情况下,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前三季度累计销量464,971辆,同比下滑11.2%。
“双压”之下,宝马下调四季度销量预期
11月5日,宝马集团在第三季度财报投资者会议上宣布,下调中国市场第四季度销量预期。对此,宝马CEO齐普策坦言,“今年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我们面临一定的挑战。”
事实上,宝马集团之所以有些“认命”式地下调四季度在华销量预期,在这个传统的年底冲刺期,竟然也颇有些“不想努力了”的表态,实则是因为其在中国市场里,正承受着两重巨大的压力。
也正是这两大压力,使其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第一重压力,源自宝马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说直白些,就是电动化不给力。曾将“2025年纯电车型占中国市场销量四分之一”作为目标的宝马,早在今年5月份就提前认清了事实。
由于4月纯电车型仅售5688辆,只占到了当月总销量的14.2%,宝马于今年5月首次披露调整销量目标计划,一方面是降低了纯电车型的销量预期,另一方面则上调了燃油车的预估量。
不得不说,这还算是明智之举,因为截止到今年8月底,宝马的两款主力电动车型i3和iX3今年在中国市场一共卖了不到3万辆(2.5万余辆),还不及造车新势力一个月的新车交付成绩。
电动化转型不给力也就罢了,可因其自身定价体系的混乱,甚至还影响到了宝马品牌本身。
以笔者所在的成都市场为例,即使是同一款车型,相同的配置,你在相隔不太远的两家4S店里,可能“谈定”的价格相差好几万元。加之去年宝马曾一度因为经销商反弹,而反其道行之地宣布退出价格战,而后又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之下对于经销商自发参与的价格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类似的反复“出入”,无形中对于宝马品牌的溢价能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品牌口碑和信誉。
今年年初,宝马i3(参数丨图片)终端优惠一度突破10万元、部分地区iX3甚至跌破了20万元,彼时还曾引发了市场对豪华品牌价格体系崩塌的担忧。
第二重压力,来自中国自主品牌的“科技平权”。
虽然我们也不苟同所谓的“遥遥领先”,可伴随着“30万的问界就能带来超过50万宝马的体验”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这使得包括宝马在内的豪华品牌们集体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还得继续维持豪华品牌溢价,同时又被诸多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祭出的“配置内卷”狠狠地敲上了一记闷棍。
更可怕的,是当消费者们被这些所谓的“低价科技”吸引过去,试驾体验了很多车型之后,他们发现宝马曾引以为傲的操控和舒适,其实也“不过如此”。
这也是为何,笔者愿意相信很多新势力老总,在品牌新车发布会上说出的“咱们品牌XX车型,有百分之XX来自宝马用户”这并非是在臆想,包括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案例,且不止一起。
更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宝马的设计出了问题。笔者听到和看到不少车主吐槽宝马的新车,“设计得越来越难看”,对此我们不做评价,毕竟外形设计这方面,一直在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吐槽的人如此多,宝马是不是需要稍微反思一下。
总之,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重重压之下,宝马的销量预期下调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坚持不降那才是头铁硬上之举。
“护城河”见底,宝马也得“勒紧裤腰带”?
在此次投资者会议上,宝马不仅下调了中国市场的四季度销量预期,同时还有两大举措被同步曝光,即重组经销商网络以及人员优化(裁员)。不得不说,宝马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比以往更加狠。
宝马CFO默特尔在会议上确认,目前已启动经销商网络重组计划,关闭部分门店并降低部分门店级别,仅保留服务功能,据悉该重组计划已完成50%以上,预计2026年中期将全部完成。
事实上,一方面是宝马方面主动进行经销商网络重组,另一方面也有经销商自己撑不下从而退网,改换门庭的事情发生。
今年3月,广汇汽车子公司广汇宝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集团于2025年3月20日获其上游供应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和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统称宝马)告知,由于公司经营的10家宝马汽车经销网点未能达到与宝马约定的《BMW品牌经销商协议》中的部分商业条款,故而被撤销上述10家经销网点销售宝马汽车的授权。
随后,引发全网热议的多家宝马4S店“人去楼空”的消息,便牵动了不少宝马车主以及那些正在考虑成为宝马车主用户的心。多起宝马售后保养纷争在全国多地发生,许多车主都面临着艰难维权的尴尬境地。
另一大举措就是人员优化(裁员)。据悉,宝马将通过“到期不续签非永久性合同”的方式缩减在华员工规模,对此默特尔表示,“员工数字根据经营结果和成本自动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宝马全球员工总数为157,457人,若除去中国减员影响,2025年宝马全球员工将与上年基本持平。换言之,此次的裁员或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
除了重组经销商网络和人员优化,宝马的“压成本”还体现了研发投入上。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宝马研发支出59.4亿欧元,同比降低了近11%。
事实上,祭出成本控制更狠的节流,或许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突破当下的销量瓶颈,才是宝马真正应该思考的重点。
有分析指出,宝马或已把“宝”押在了新世代纯电上面。据悉,宝马已为Neue Klasse新世代系列累计投资了超100亿欧元,目前,宝马集团已正式迈入“新世代产品周期”。而新世代BMW iX3的国产加长轴距版将于2026年量产。
马曰:
不难预见,接来的时间已然进入到了宝马转型的关键窗口期。被寄予厚望的新世代纯电,其市场表现究竟如何或将直接决定了宝马电动化战略的成败;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一系列重组经销商网络、成本控制等举措,能否为宝马带来切实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面对“护城河”见底的窘境,宝马能否靠着彻底重构产品逻辑和成本结构,逐渐扭转当下的困局,改写全球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失势的局面,也将成为这个新能源时代里一个众所关注的焦点。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