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潮”下的五年后:有房和无房,将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晚饭后在小区散步,总能听见凉亭里的热议声:刚还完月供的张姐叹着气说“每月8000块房贷压了8年,现在终于松口气,就怕以后收入不稳”;租房的李哥插话说“没敢跟风买房,可房租一年涨一回,手里的钱贬值比攒得快,不知道五年后是该庆幸还是后悔”。这场景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如今“负债”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统计局2025年5月联合调查显示,成年人口中负债人数达7.86亿,负债率67.3%,其中房贷占居民负债的55%以上。一边是“背着房贷闯未来”的有房族,一边是“手握现金等时机”的无房者,在这波“负债潮”冲刷下,五年后真会活成两种人生吗?
![]()
一、先看清现状:“负债潮”里的房子,是压力还是底气?
要谈五年后的差异,得先摸透当下的“负债底色”。2025年二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达到300.4% ,意味着全社会总债务已是经济总量的三倍多,但蹊跷的是,居民部门杠杆率反而降了0.4%,跌至61.1%。说白了,老百姓没在疯狂加杠杆,反而在拼命提前还房贷,仅2025年二季度就还了5073亿元。
这背后,房子是核心变量。截至2025年,居民部门债务约80万亿元,房贷占比超55%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更是高达15-20倍,年轻家庭还贷压力尤其大。但换个角度看,房子也是很多家庭的“压舱石”。国家统计局2025年10月数据显示,9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5.6%,一线城市房价同比降幅持续收窄。对有房者来说,房贷是负债,但核心城市的房子是资产;对无房者而言,没有房贷压力,却要面对房租上涨和储蓄贬值的双重考验——2024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已从2010年的42%降至32% ,手里的钱抗风险能力在减弱。
二、有房族的五年:负债压力趋缓,资产分化加剧
五年后的有房族,日子会更“分层”,核心看房子在哪、负债多少。
先说压力缓解的一面。政策一直在给房贷“减负”:2022年以来央行累计8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降至3.5%,公积金贷款利率也降至2.65% ,均为历史最低水平。加上存量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有房族的月供压力会逐年减轻。更关键的是,“保交楼”让房子的“实物价值”更稳了——截至2025年10月,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实现交付,购房人的权益有了保障。
但分化会更明显。2025年9月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而三线城市仍下降3.4%。五年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可能稳步保值,甚至缓慢升值;但人口流出、产业薄弱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可能面临“有价无市”,甚至成为“负资产”。就像有人调侃的:“五年后北京上海的房贷还完半套,小县城的房子可能连装修钱都涨不回来。”
三、无房族的五年:保障托底加码,选择空间更清晰
无房族的五年,不会是“被动等待”,政策托底和市场变化会给出新路径。
最实在的是保障房的“兜底”。住建部2025年3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72万套(间),2025年还在加速推进——北京2025年首批保障房计划提供5.1万套房源,辽宁计划2025-2027年新增12万套保障房。这些房子价格比商品房低30%左右,还能享受金融支持,2024年5月央行已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专门解决资金问题。对刚需来说,五年内通过保障房实现“安居”的概率大大提高。
但挑战也不少。租房市场的压力短期难消,尤其在大城市,房租涨幅往往跑赢收入增速。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虽在增长,但面对核心城市每月几千元的房租,攒钱速度还是赶不上房价波动。不过好消息是,“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发力,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多地取消限购、降低首付,无房族不用再“追涨杀跌”,有更多时间选到合适的房子。
四、五年后再看:差异不在“有无”,而在“选择与规划”
说到底,五年后真正的差异,从不是“有房”或“无房”的标签,而是背后的选择和规划。
对有房族而言,若五年前买在核心城市、杠杆合理,如今可能握着“稳健资产”,债务随收入增长逐渐变轻;若冲动买在非核心区域、背负过高负债,可能面临“资产缩水+还款压力”的双重困境。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提前还款的客户中63%集中在还款5-10年,五年正是优化负债的关键期,选对房子的人早已开始“减负增质”。
对无房族来说,若抓住保障房政策红利,五年后可能低成本实现安居;若坚持攒钱观望,核心城市的购房门槛虽高,但政策宽松后“上车”路径更清晰——2024年5月起首套首付比例已降至15%,还能享受换房退个税优惠,刚需的“入场成本”已降到历史低位。反而那些既不攒钱也不关注政策的人,可能会在“租房-涨价-再观望”中循环。
住建部2025年10月披露,“十四五”期间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100多万套,惠及3000多万群众,这恰恰说明政策的方向从“炒房增值”转向了“安居保障”。五年后回头看会发现:有房不是“人生赢家”的通行证,无房也不是“落后一步”的判决书。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是在“负债潮”中守住理性——有房的不盲目加杠杆,无房的善用政策找路径。毕竟,无论是房贷还是现金,最终都该为“好好生活”服务,而不是被它们绑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