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嘉诚又说中了!手握“两套房”的家庭,恐怕逃不掉这4个结局

0
分享至



时间回到2018年,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曾在一片热闹的房地产市场中发出冷静的提醒:“未来五年,房价必然面临大幅调整;真正的买房自住者或许不必过分担忧,但那些投身房产投机的人最好尽快收手。”那时候,国内的楼市正处在如火如荼的高峰期,许多人陶醉于房价的不断攀升,对李嘉诚的预见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如此火热,怎么可能说跌就跌呢?毕竟,谁能想到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那么大的风险?

然而,时光流转,转眼间就到了2023年。国内房价开始整体下行,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郑州、石家庄等二三线城市,连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也难以幸免。就拿上海来说,它曾经是全国房价的标杆,均价一度冲上每平米九万多元的高位,可现在却回落到了六万多元的水平,跌幅超过三成。这样的变化让不少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在前些年跟风炒房的人,他们现在被高位套牢,动弹不得。许多人开始懊悔,觉得自己当初太大意,要是早些听从李嘉诚的劝告,或许就能避免今天的困境。

面对当前楼市调整的大环境,不同的人群感受截然不同。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自住房的家庭来说,这一轮的房价下跌影响相对有限。毕竟,买房本来就是满足居住需求,房子住着踏实,不管市场如何波动,生活依然继续。但那些手持两套或更多房产的家庭,尤其是投机炒房的群体,情况就显得严峻许多。他们可能逃不掉4种结局:



01 结局一:房子想卖也卖不掉,资金被“锁死”

当前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房子想卖也卖不掉,资金就像被牢牢锁在了一个看不见的笼子里。想想看,现在的二手房市场,简直像是一片汹涌的海洋,挂牌量像潮水一样不断上涨。就拿几个大城市来说吧,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经冲到了14.7万套,上海更是高达17万套,而成都、武汉、重庆这些地方,居然都突破了20万套的大关。

这样的数字,光是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沉。这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实实在在的供过于求。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手握多套房产的家庭,就算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把房子脱手,也往往是难上加难。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攒钱买的房子,本来指望它能成为财富的保障,可现在却发现,它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想甩都甩不掉。这种无奈感,足以让任何人夜不能寐。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可能只会越来越糟。二手房的流动性,说白了就是房子能不能快速变成现金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差。过去,房东如果急需用钱,比如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或者其他突发情况,卖房还能算是个相对快速的解决办法。可现在呢?市场这么拥挤,买家挑三拣四,谈判起来没完没了,一套房子挂上去,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无人问津。

这种资金被“锁死”的感觉,就像是把活钱变成了死钱,让人进退两难。试想一下,如果家里突然有急事,需要一大笔钱周转,可房子却卖不动,那种焦虑和无力感,足以击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情感上的折磨,让人忍不住感叹,当初的投资是不是太冲动了一点。



02 结局二:房价不断下跌,资产持续缩水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房价在不断下跌,资产就像漏气的皮球,一点点缩水。回想过去三年多,国内的房价整体上呈现下行趋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跌幅更为明显。虽然像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曾经显得相对坚挺,给人一种“避风港”的错觉,但进入2025年以后,连这些地方也开始撑不住了,出现了补跌的情况。这意味着,不管你的房子是在二三线城市,还是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都难逃资产贬值的命运。这种趋势,不是短暂的波动,而更像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背后反映了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乃至人口流动的深层变化。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心情可想而知。买房本是为了保值增值,可现在却成了不断贬值的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靠贷款买房的人来说,月供压力山大,房价却一路下滑,这种反差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想想看,你辛辛苦苦还了多年的房贷,本以为房子会越来越值钱,结果却发现它的市场价还不如当初买的时候,这种心理落差,足以让人产生深深的悔意。更不用说,如果家庭收入不稳定,或者有其他债务缠身,这种资产缩水的情况可能会雪上加霜,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家庭的财务健康。



03 结局三:持房成本上升,房产税越来越近了

当前持房成本正在不断攀升,这就像感冒时的温度计,水银柱一点点向上爬,虽然不是一夜之间飙升,但累积效应却足以让人喘不过气。对于拥有一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这些成本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持久战。表面上,房产是保障财富的坚硬堡垒,可实际上,它就像一个需要不断喂养的怪兽,你得时刻留意它的胃口。物业费、取暖费、电梯费,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维修费用,都是实实在在的开支。

想一想,如果你有两套房或多套房,这些费用不是简单地乘以二或三,它们在叠加中产生共鸣效应,积少成多,最终推高整体的财务压力。更让人揪心的是,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这些费用也在水涨船高。比如,去年可能只需要付两千块的物业费,今年就可能涨到两千二,明年说不定又更上一层楼。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爬一架没有尽头的楼梯,每一步都有人往上催你,脚步不敢停息。



就在去年,高层明确宣布要扩大房产税的试点范围,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城市将加入征管行列。对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有人说,房产税会像一场细雨,落在你们头上时不疼不痒,但时间长了,衣服总会湿透。

想想看,如果你的房产每年都要额外支付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税款,这笔钱从哪儿来?不少人原本靠租金或积蓄勉强维持,可现在又多了一重负担,日子肯定会更紧巴巴。更不用说,随着试点城市的增多,你家可能就在下一批名单里。

这种感觉很像等待考试结果,心里七上八下,生怕哪天通知来了,房子不再是你的财富支柱,反而成了累赘。这会严重影响家庭的情绪和决策,毕竟谁愿意看着自己辛苦积累的资产慢慢缩水?持房成本上升不只是经济问题,它也牵动着每个人的情感,想想那些半夜醒来算账的焦虑,那种滋味可不轻松。



04 结局四:租房越来越艰难,“以租养贷”破产

当前租房市场越来越艰难,“以租养贷”模式正在走向破产。这个词听起来挺美好,当初许多人就是冲这个来的——买套房,租出去,用租金还贷款,是不是感觉像是开起了一台自动赚钱机器?可惜,现实总是比想象骨感。尤其是在中小城市,这模式越来越像是一场赌注。因为这些地方人口流失速度快于流入,租房市场过剩严重,好多房子挂了半年都找不到租户。

想想你的房子空着,月供却在不停流动,那种揪心的感觉像有只无形的手在掐你的脖子。更惨的是,租金价格也跟着打滑,从高处一路往下掉。你不得不降价求租,可就算这样,仍然可能面临长时间无人问津的尴尬。那一刻,你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冲动?这种失落感是实实在在的,它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每一天都在啃噬你的耐心和信心。

即便是大城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生活成本高、工作难找,导致外来人口大量流失,不少城市的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你能想象吗?原本繁华的街区,现在可能空空荡荡,租房需求锐减。就像上海那位房东的经历,房租从6500元跌到4800元,听起来不算太糟,可当你发现还得额外掏2000元来补房贷缺口时,心情顿时沉重起来。这不只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像是一场情感上的打击。



想想看,你当初买房时可能怀着美好的憧憬,觉得房子是安稳的港湾,可现在它却成了财务黑洞。这种落差感会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夫妻间可能因此争执不断,孩子也可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生活节奏被打乱,日子过得像踩在薄冰上。过去那种“以租养贷”的玩法彻底破产了,它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反而可能把你拖入更深的困境。

总体来说,以上4个结局都指向一个核心:持有过多房产不再是稳赚的投资,反而可能变成负担。它影响着家庭的财务健康,也搅乱了日常生活的情感平衡。看着那些曾经的“炒房高手”如今辗转难眠,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市场变了,形势变了,我们也得跟着变。与其被动应付,不如早点认清现实,调整策略。或许,减少房产持有、转向更稳健的投资方式会是明智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从5-10到13-11:她逆转的何止是局点,更是赢回人生的四年

从5-10到13-11:她逆转的何止是局点,更是赢回人生的四年

曹老师评球
2025-11-12 14:12:50
王曼昱赢了!刚看完这场球,我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王曼昱赢了!刚看完这场球,我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0-09 19:00:03
中方呼吁加大对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支持力度

中方呼吁加大对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支持力度

新华社
2025-11-14 12:11:09
11月未过半,已有6位医院书记/院长被查

11月未过半,已有6位医院书记/院长被查

梅斯医学
2025-11-14 07:52:29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墨兰史书
2025-10-24 13:25:03
联合国秘书长将改选,中美杠上了,中方不排除连续否决美支持人选

联合国秘书长将改选,中美杠上了,中方不排除连续否决美支持人选

史智文道
2025-11-14 21:14:14
最后50米逆转!河北队0.73秒绝杀+问鼎4x200米接力 于子迪破纪录

最后50米逆转!河北队0.73秒绝杀+问鼎4x200米接力 于子迪破纪录

风过乡
2025-11-14 21:54:16
央视《乌蒙深处》中的“戏混子”,看她演戏太别扭

央视《乌蒙深处》中的“戏混子”,看她演戏太别扭

冷紫葉
2025-11-14 15:38:23
3年狂跌7000元/㎡!西安“网红小区”打响房价保卫战!

3年狂跌7000元/㎡!西安“网红小区”打响房价保卫战!

冬天来旅游
2025-11-13 11:50:47
这下该傻眼了!伦敦交易所踢中国出局,紧要关头全球资本弃美投中

这下该傻眼了!伦敦交易所踢中国出局,紧要关头全球资本弃美投中

来科点谱
2025-11-14 08:59:48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中国昭告全球,介入台海连着一块打!美国火速改口,支持两岸和统

朗威游戏说
2025-11-15 02:41:50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李子橱
2025-11-06 21:30:03
白宫最新表态后,82%日本观众迅速倒戈,不再支持高市对华言论!

白宫最新表态后,82%日本观众迅速倒戈,不再支持高市对华言论!

健身狂人
2025-11-14 14:50:59
陈梦这到底是没占着天时地利,还是实力真就差了点啊

陈梦这到底是没占着天时地利,还是实力真就差了点啊

小光侃娱乐
2025-11-08 11:15:03
我有个老同事,几乎从不参加红白事。朋友们都说他活的通透!

我有个老同事,几乎从不参加红白事。朋友们都说他活的通透!

人情皆文史
2025-11-15 02:07:17
7-0!15万人口小岛奇迹 下轮不败即首进世界杯 25岁华裔名将圆梦

7-0!15万人口小岛奇迹 下轮不败即首进世界杯 25岁华裔名将圆梦

我爱英超
2025-11-14 10:42:48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11-14 09:28:10
连续两场正负值最低,这位落选秀看起来很难得到来自火箭的关注?

连续两场正负值最低,这位落选秀看起来很难得到来自火箭的关注?

稻谷与小麦
2025-11-15 02:33:32
微胖女生的穿搭秘诀,白色短款上衣配卡其色瑜伽裤,随性又自在

微胖女生的穿搭秘诀,白色短款上衣配卡其色瑜伽裤,随性又自在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3 18:17:03
不到24小时!“台独网红”认怂,台当局公开威胁,有人正搜集黑料

不到24小时!“台独网红”认怂,台当局公开威胁,有人正搜集黑料

李博世财经
2025-11-14 13:59:26
2025-11-15 04:19:00
猫叔东山再起 incentive-icons
猫叔东山再起
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
2314文章数 130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旅游要闻

别挤黄果树了!茂兰才是贵州顶流,森林穿洞 + 溶洞探险超上瘾!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