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外,箭射亲兄,太极宫内,却对老爹恭恭敬敬。
李世民杀兄弟时手不软,面对李渊时却步步退让。
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答案比你想的更复杂。
——《壹》——
一场美人计,逼出来的造反
617年夏天,晋阳行宫,李渊醉了,醒来时,两个女人躺在身边,李渊的脸色瞬间煞白,这两个女人,是隋炀帝的嫔妃。
![]()
裴寂站在门外,神色平静:"李公,你睡了皇上的女人,还坐了龙椅,这是灭九族的罪。"
李渊双腿发软,"只有一条路了,"裴寂压低声音,"起兵。"这是一个局,设局的人,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18岁的李世民看透了隋朝气数已尽。
他想造反,但父亲犹豫不决。
于是他找到裴寂,给父亲下了套,用美人计,断了李渊的退路,7月,李渊被迫起兵,表面上看,李世民逼父亲造反。
实际上,李渊才是真正的主谋。
李渊是什么人?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外甥,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七岁袭封唐国公,做过荥阳太守、太原留守,他的政治资源、军事实力、社会地位,李世民根本比不了。
没有李渊的名望和根基,李世民什么都不是。
但李世民有功劳,攻打薛举,平定陇西,击败刘武周,收复太原,虎牢关一战,生擒窦建德,灭掉王世充,李世民带着军队到处打仗,李渊坐在长安当皇帝。
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
他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按规矩办事。嫡长子继承制,天经地义,可李世民不甘心,他的功劳太大了。
![]()
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十二卫大将军……
李渊给他的官职,已经封无可封,李世民的部下更是群星璀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
这些人跟着他南征北战,早就成了一股独立势力。
李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儿子功高震主,这是皇帝最怕的事,李渊开始打压李世民,第一招:杀功臣,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心腹,开国大功臣。
李渊找个借口,把他杀了,杀给谁看?杀给李世民和他的部下看。
第二招:封宗室,李渊大规模封王,九岁的儿子封王,还在襁褓的孙子也封王,一口气封了几十个王爷,用宗室占据高位,堵住功臣的上升通道。
李世民集团的人想升官?没门。
父子之间,已经不是亲情问题了,是两个政治集团的生死对抗。
——《贰》——
太子的反击,秦王的绝境
李建成不是傻子,史书把他写成草包,那是李世民后来篡改的,真实的李建成,有勇有谋,武德三年,李世民在虎牢关打窦建德,谁守的关中?
![]()
李建成,他带兵防御突厥,稳住后方,李世民才能放心打仗。
但李建成的功劳,被李世民的光芒盖住了,做太子的人,长期住在长安,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没机会上战场立功,就没机会出风头。
可李世民不一样,他带着军队四处打仗。
每打一仗,威望就涨一截,李建成慌了,他是太子,却发现弟弟比自己更像未来的皇帝,于是,李建成开始反击。
第一步:拉拢李世民的人。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麾下猛将,李建成派人送金银财宝,想把他拉过来,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不死心,继续收买段志玄、秦琼、程咬金。
第二步:调离李世民的核心谋士。
房玄龄、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建成怂恿李渊,把这两人外调,远离秦王府,李世民失去了最重要的智囊。
第三步:剥夺兵权,突厥入侵,李建成主动请战。
他向李渊提议,让李元吉当主帅,把秦王府的猛将全部调走,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这些人都要归李元吉指挥。
李世民的军队,被李建成一点点掏空。
更狠的还在后面,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要在出征前的饯行宴上杀掉李世民,计划很简单:摆宴席,埋伏甲士,趁李世民喝醉时动手。
![]()
然后上报李渊,说李世民暴病而亡。
这不是阴谋论,是太子府的内线王晊透露出来的,李世民的处境,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没有军队,没有谋士,连人身安全都受威胁。
李渊站在李建成那边,武德后期,李渊的态度彻底变了。
他不再中立,而是公开偏向太子,李建成派人给杨文干送盔甲兵器,想让他起兵支持自己,这事被发现后,李渊怎么处理的?
李建成没事,李世民手下的人反而被流放。
平叛有功的李世民,一点奖赏都没得到,李渊撤掉李世民的尚书令职务,给他加了个空头衔:十二卫大将军,名义上是禁军总帅,实际上没有兵权。
李渊以为自己在削弱李世民,他不知道,自己正在逼儿子造反。
——《叁》——
玄武门的血,是怎么流的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这些人天天劝李世民动手,"秦王,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李世民犹豫,那是他父亲和哥哥,但形势比人强。
![]()
626年6月初二,深夜,秦王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化装混进来,他们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来给李世民出主意,会议开了一整夜,李世民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
6月初三,白天,太白星出现。
傅奕密奏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大怒,这是说李世民要造反啊,他召李世民进宫问话,李世民没解释天象。
反而倒打一耙:"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还要杀我。"
李渊震惊了,他决定第二天一早,召三兄弟当面对质,李世民回到秦王府,立刻布置,关键人物,是常何,常何是玄武门守将。李世民两年前就把他收买了。
这个人不显眼,但位置太重要了。
玄武门是皇宫北门,通往太极宫的必经之路,控制了玄武门,就控制了皇帝,李世民提前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另一个关键人物,是高士廉。
他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朝中重臣。
政变前夜,高士廉做了一件事:从监狱里放出一批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带着这些人堵住芳林门,芳林门是太子府和齐王府派援兵的必经之路。
![]()
高士廉的任务,就是拖住援兵,一切准备就绪。
6月初四,清晨,李建成、李元吉骑马进宫,走到临湖殿,两人感觉不对劲,四周太安静了,李元吉猛地勒马:"有埋伏,快走!"
两人掉转马头,拼命往东宫方向跑。
李世民从后面追上来,大喊:"哥,别跑!"李元吉回身就是一箭,射偏了,李元吉连射三箭,全都射偏,李世民弯弓搭箭,一箭射中李建成后背。
太子坠马而亡,这时,李世民的马受惊,冲进树林。
李世民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来,李元吉冲过来,夺过李世民的弓,想用弓弦勒死他,就在这时,尉迟敬德赶到,一声大喝,李元吉松手。
尉迟敬德一箭,射杀李元吉,两兄弟,就这样死在玄武门外。
——《肆》——
为什么不敢动老爹?
但政变还没结束,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两千精兵赶到,猛攻玄武门,张公瑾一个人关闭城门,把他们挡在外面,双方激战。
![]()
禁军将领敬君弘、吕世衡带兵出战,都战死了。
太子府的人眼看攻不进去,准备掉头去攻秦王府,尉迟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挂在城门上,太子府的兵看到两个主子的人头,立刻溃散。
政变成功了,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直接闯进李渊正在泛舟的海池。
李渊正在划船,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将,冲到皇帝面前,李渊吓坏了,"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秦王派我来保护您。"李渊沉默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权力。
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李世民杀兄弟时毫不犹豫,为什么对李渊手下留情?
答案很简单:动李渊的代价太大,风险太高。
李渊是开国皇帝,这个招牌不能砸,虽然李世民篡改史书,把李渊写成昏君,把自己写成真正的开国之主,但在当时,所有人都知道,是李渊起兵,是李渊建唐。
李世民的皇位,是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
杀了李渊,就等于毁掉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你想想,一个杀父夺位的人,怎么服众?弑兄和弑父,性质完全不同。
![]()
杀兄弟,可以说是"兄弟相残,迫不得已"。
杀父亲,那就是"大逆不道,天地不容",儒家文化讲究孝道,不管皇帝多强势,孝道这条线不能碰,李世民已经背上了"弑兄逼父"的骂名。
再来个"弑父",他就彻底身败名裂了。
从政变到李渊去世,整整9年,这9年里,李世民一直在架空李渊,却从未真正伤害他,为什么?因为李世民算得很清楚:杀兄弟的风险,他赌得起。
杀父亲的风险,他赌不起。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赌赢了,但如果他动了李渊,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