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4,元光元年,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意思是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不是不让儒家之外学说存在,而是不让在“博士官学”中存在,民间依然可以学。
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同时提拔儒家门徒,《汉书·武帝纪赞》中称这一政策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1910年,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的绪言中首次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
问题在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好吗,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为何舍弃之前的官学“黄老之说”?我们都知道,如今很多网友指责汉武帝独尊儒术,认为不利学术繁荣之类云云,乃至认为独尊儒术是一步千古战略错棋。既然如此,不妨先了解一下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
![]()
刘彻为何推崇儒家?
西汉建立之后,官方采用的是黄老学说,政治上讲究无为而治,经济上轻徭薄赋,思想上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因此,黄老学说是当时的“国策”,全方位的贯彻。这也与当时社会原因相关,因为秦末惨烈战乱,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不能过多干预社会,因此黄老学说与当时国情相匹配。
随着时移世易,随着国力增强,黄老学说逐渐就愈发不符合国情了,其实就是国策需要与时俱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汉初两大问题在汉武帝时变得越来越棘手了。
![]()
首先,中央统治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加深,比如“三王叛乱”,即淮南王、平西王、江都王三个诸侯王密谋造反。虽然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汉武帝时还有十多个诸侯国,都拥有造反能力,这对“大一统中央集权”威胁极大,乃至可能导致汉朝皇帝沦为周天子的结局。
其次,北方匈奴对边境的侵袭加剧。汉书记载,汉景帝连续三次和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换不来和平,匈奴反而发起3次大规模的入侵,分别发生在雁门郡(导致太守冯敬战死)、上郡及陇西郡。汉武帝上台初期,匈奴入侵越来越严重,对汉朝的威胁越来越大。
![]()
可见,汉初国力较弱时,自然没办法“强硬”的处理这些问题,于是采用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但随着国力增强,随着中央与诸侯、汉朝与匈奴的矛盾加深,再用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就是任由诸侯和匈奴的威胁变得越来越大,汉朝就将越来越危险。
因此,汉武帝需要一种新学说,谁能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提供理论解释,那么汉武帝自然就会推崇谁!在当时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家提供了相应的解释,而且是完美的解释,让汉武帝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于是采纳“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
![]()
为何选择公羊学派?
谈及儒家,很多人误以为儒家全是迂腐的政治观点,全是清朝那一套(清朝落后文化统治先进文化的特性,导致其选择儒家中的糟粕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最利于其统治)。其实,这对儒家存在严重误解,因为从孔子后,儒家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很多不同的派别,公羊传是其中之一。
《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非常重视《公羊传》,不但自己“尊《公羊》家”,而且还“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因此,“公羊传”成为汉武帝时的真正“官学”。问题是:何谓“公羊传”,汉武帝为何推崇“公羊传”?
![]()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但这部书有两个基础缺点:其一是记事极为简略,比如只记录“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标题,然后就没有了;其二是所记之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如同流水账,读者没办法知道彼此因果联系。因此,宋代王安石批评它是“断烂朝报”。
由于过于简略、彼此又各自独立,显然就不利于理解春秋之义,于是春秋战国时的古人就对其进行“阐述”,因此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出现了著名的“三传”,即《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其中,“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是战国公羊高(他的老师是孔子最小的徒弟子夏,而子夏门徒中名气最大的多是法家人士),他的观点高度契合汉武帝时代的国家需要,比如以下两点:
![]()
首先,“公羊传”旗帜鲜明的提出“大一统”思想,而“大一统”不仅只是地理上的一统,还有政治上的一统,包括政权上的一统,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诸侯分权。
虽然其他经典中也暗含不同程度的“大一统”思想,但都没有公羊传如此旗帜分明,没有公羊传这么系统论述。同时,不少经典甚至反对天子集权和臣子无原则地忠于天子,即政权上不像公羊传那样主张皇帝集权。
![]()
其次,根据齐襄公灭纪一事,即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哀公因纪侯向周天子进言而被烹杀,到齐襄公已经经历九任国君,公羊传提出“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这就是大复仇思想。
汉武帝时,很多朝臣还主张黄老之说,主张对匈奴和亲、忍让,害怕匈奴。在这种情况下,公羊传的“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就给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思想支持。
后来,汉武帝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遂坚决北伐匈奴,解决边患。因为,刘邦有过白登山之耻,吕后有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匈奴不断入侵,如此之仇焉能不报。
上述可见,公羊传的思想,非常契合当时汉朝和汉武帝的实际需求,而其他思想或不够明确、或不够系统、或甚至与汉武帝思想相悖。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不推崇公羊儒家推崇谁呢?
![]()
所谓时移世易,时代总在发展,总会遇到新的问题,而要处理新的问题,首先就需要理论支持,公羊传显然有助于汉武帝解决当时的问题。
因此,所谓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尊的主要是公羊派,而不是整个儒家。如果误以为汉武帝尊儒,尊的是整个儒家各种学说、尊的是以德报怨儒学、尊的是清朝僵硬儒学,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后世儒家也根据时代需要调整相应学说,以符合统治者的现实需要,其中既有进步成分,但也有糟粕,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