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大国面前,很多小国总是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一边看着美国这头“大佬”摆平棋子,一边忙着低头讨好。
可是,有这么一个国家,它没走那条路:它选择了另一头,依旧坚定地贴在中国这边,就算曾经被大哥略微放一边,也没放手这份友情。
从外交场合,到经济项目,再到军事装备,这段关系里的信任、等待、选择,有不少人可能没细看。
![]()
那么,这个国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中国又给予了什么回应?
从一开始就没那么直线
巴基斯坦和中国不是从“我们马上是一条心”开始的。两国建交于 1951 年,早期互动还很有限,那时中国还在为自身局势谋发展,巴基斯坦也在为自身生存、地缘安全忙得焦头烂额。
到了1963年,两国签署边界协议,巴方当时让出一些争议地带给中国,以换取战略伙伴关系,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像“马上把你当核心朋友”那样放得那么深,而是慢慢评估、慢慢静默地靠拢。
![]()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角色,打开地图看,它夹在南亚和中亚,印度在旁,地缘复杂、外部压力不少。
选择一个战略强大、愿意倾斜你那边的大哥,是明智也现实的。
被“略微忽略”的那段日子,却种下了信任的种子
在很多资料里都有提到,中国虽与巴基斯坦关系稳固,但早年并非天天大笔投入、天天热络地抬头就是。
比如在印巴冲突、军备供应等方面,中国更多是以“关键时刻出手”而不是“日日如影随行”那样。
![]()
可就是这“关键时刻”的出现,让巴基斯坦在心里生了几个字:你可靠。人,特别是国家,也不是只看“每天请我吃饭”,而是看“我最急的时候,你在哪”。
巴基斯坦在1960年、1970年与印度的角力中,见到了中国在边界争议、军事援助、外交支持上的那一部分。
于是,虽然中国在很多时候看似“把目光往别处投”,但巴基斯坦那边的信任却慢慢凝结起来。它心里记得:中国在你有难的时候,会出现。
当别人都低头,美国拉拢、诱惑众多:巴基斯坦的选择
近年来,尤其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的地位越来越被放大:既是中国的传统朋友,也一直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诱惑链条里被拉扯。
![]()
数据显示,巴基斯坦多次在联合国或国际场合里公开强调支持中国的一个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比如,就在近期的一次联合国研讨会上,巴基斯坦代表明确重申该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外交层面看,这是“嘴上说也行”的那种声明,可从另一面看,那是风险。
不少小国在面对美国、欧洲、印度等压迫或诱惑时会摇摆,但巴基斯坦坚持说:立场在这。
那就说明这条“靠中国”路,选得是有底气。
中国也开始还“这份情谊”的账本
话说巴基斯坦选了这条路,也意味着它把赌注压下去了:经济条件糟糕、地缘环境危险、政治风雨不少。
![]()
但中国也在响应。这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逐渐加码的。
一份两国联合声明里,中国称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铁杆朋友”。声明里说,自建交 70+年,关系经历了国际环境变化,但像“山一样坚固”。
在经济层面,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投资、贸易增长都是真家伙。根据资料,巴基斯坦现在把中国视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来源国之一。
在军事层面,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武器出口、技术支持、合作也愈发重要,比如近年中国建造潜艇给巴基斯坦海军、联合研发战机的新闻。
![]()
总之,这条“你愿意贴我,我也给你贴回去”的路子,是两边都往里走的。
巴基斯坦贴得死心塌地,中国也真刀真枪开始投入。
坚持靠边,背后也有代价
贴近中国这一边,对巴基斯坦来说并非一路顺风。外部因素、经济困难、战略压力都在那。
举个例子:在基础设施项目上,虽说中国投资大、开工快,但也有项目推进缓慢、遇到阻力的时候。
![]()
最近就有新闻说,中国退出了对巴基斯坦最旗舰的铁路改造项目“ML-1”的融资。这个就说明,虽然两边情深,但利益链条里也有复杂与摩擦。
再看军事开支:巴基斯坦2025年宣布本国国防预算大增约20%,达到90亿美元左右(约合800亿人民币以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来会装配和操作中国提供的装备。
贴靠中国,也意味着得为此付出,不仅是信任,还有资源和调整。
更广一点看,在中美之间闪转腾挪的过程中,巴基斯坦一边对中国说“我靠你”,一边也必须向美国、国际金融组织、邻国保留一定空间。
![]()
那份“贴近”并不等于“放弃其他”,只是选择重心在那。
那么,为什么巴基斯坦这么铁?
抛开情感的“兄弟”说法,我们也得看点更现实的东西:为何从战略层面,巴基斯坦坚持中国那头,是合逻辑的。
首先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意义重大:巴处于中印之间、中亚通道,靠近阿拉伯海。中国通过巴基斯坦修建的那条“走廊”—中巴经济走廊(CPEC)—不仅是经济项目,也是战略通道。
巴基斯坦在区域安全环境中,尤其面对印度,处于一种需要强大盟友支持的状态。
![]()
中国在武器、技术、外交支援上成为它不可或缺的伙伴。资料表明,中国在过去五年里占了巴基斯坦武器进口的大头。
还有就是中国也愿意投入基础设施、能源、采矿这些“真正改变国家面貌”的领域,这对巴基斯坦这种欠基础建设、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意义非常大。
资料也说这是两国关系里“实质合作”的主要成分。
所以这不是单纯“兄弟情深”的浪漫,而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里,巴基斯坦评估之后选择了中国这一边。
![]()
它觉得在最弱的时候,中国站出来,愿意投资、愿意帮他们。”所以它就敢“赌”这一边。
坚持、等待、兑现
2015年以后,中巴经济走廊启动,成了两国合作的代表项目之一。
虽然路上有坑、有争议、有拖延,但那条“从中国新疆通到巴海岸”的路线,对巴基斯坦来说,不只是地图上的折线,而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的愿景。
最近,在联合国、矿产合作、外交声明里,巴基斯坦还在公开说“我始终支持中国”。比如在矿产合作上,尽管与美国有项目签署,巴方还特意向中国表达“我的合作不会损害你我关系”的表态。
![]()
这些细节里你能看到:坚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等待、是在履行、是在被证明。
关系里从被“忽视”走向被“重视”,从“小工程”走向“大项目”,从“信赖积累”到“角色转变”:巴基斯坦曾经主要是被援助的那方,逐渐向“参与合作”“部分自主”转变。中国也从“出援助”走向“共建、共享”。
未来,中巴关系里可能更多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主从”。
在联合声明里,两国提到,要在农业、数字技术、矿业、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
同时,两国都意识到,风云变动的国际环境里,一个靠朋友、不靠霸权的伙伴关系,比只靠金钱或只靠武器更耐用。
![]()
回到巴基斯坦,它这一路走来的坚持,让它从“被动站在大国照顾下”走向“主动选择大国站在一起”。
这一段兄弟情,对中国也意义重大
从中国视角看,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的友好,更是中国在南亚、在更广区域布局的重要支点。
巴基斯坦愿意贴近中国,这给中国在印度洋、中亚布局里提供了天然的桥头堡。资料也指出,巴基斯坦是中国在该地区“最可靠的伙伴”之一。
![]()
此外当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不只是“经济大国”“制造大国”的标签,如何处理与邻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会被观察。
巴基斯坦这条路,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中国愿意承担长期伙伴责任”的一张名片。
最后一句话
一个国家在别人都低头的那头选择站直了腰杆,一个大国从若即若离走向一起承担。
巴基斯坦选择贴近中国,中国也开始一步步兑现这份贴近。兄弟情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在数十年风雨里,两国都在停电、施工、谈判、承诺里。
中巴这条关系,不仅仅是地缘战略里的一个案例,更是“大国与小国”“信任与利益”“历史与未来”交汇处的一课。
参考资料:人民网资讯——外交部: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